人文机场的建设原则探究
2018-05-14陈波
陈波
摘 要:随着民航业竞争的日趋加剧,旅客对航空的出行需求由单一功能满足逐步转变为多元全过程体验,从而人文机场建设成为国内各机场共同努力的方向,凸显特色、差异取胜的文化软实力也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要素。基于人文机场建设的战略作用,本文认为人文机场的建设原则是人文机场建设研究的基础问题。
关键词:人文机场;建设原则;文化主题;文化元素
人文机场建设的过程就是在分析和梳理地方歷史文化、现代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未来发展的态势和目标,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主题和元素,通过多元、现代的表达方式,为旅客创造一个更具温情、文化特色鲜明的全过程体验空间,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增长。人文机场建设的范围包括航站楼及综合交通枢纽、场区、飞行区、进出场道路等区域的装饰风格及文化空间设置,最终形成系统的、全方位文化主题展示。
一、动态与静态结合原则
文化具有传承性,人类历史过程中积淀下来大量、形式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人们对于文化的感知往往来自于鲜活的感受;因此人文机场的建设绝不是简单、静态的文化元素和主题的叠加,而是要唤醒文化符号的生命力,通过创新的表达手法,以鲜活的姿态呈现文化。同时人文机场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对于文化展示,机场需要具备超前的“预判”能力,既要以年、季度为线索形成系统的前期文化展示规划,又要根据季节、节庆等要素不断动态调整,最终确保文化展示内容的系统性和丰富性,例如首都机场不定期的文化艺术展览、上海虹桥机场的民俗表演等。
二、宏观与微观并重原则
机场人文建设的宏观方面主要体现在航站楼建筑风格及内部装饰的整体基调、整体文化氛围及相关服务、周边场区的环境设计等,重在使旅客形成对整体环境的宏观感知;微观方面主要体现在更为微小的细节层面,例如建筑内部景观是否集观赏性与文化内涵、建筑内部的细节设计是否与宏观风格统一、人本化服务是否细致到位等。
人文机场建设必须坚持宏观与微观并重的原则,一方面宏观上精于挑选具有典型性的人文主题,微观上运用到航站楼、场区的每一个微小之处,从而使旅客对于机场的人文气息有更加全方位、立体的深刻感受;另一方面要注重主题表达、人文空间布局上的系统性,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同时在航站楼内装设计上,各个细节要有意识融入文化元素,同时也要强调各环节、各细节之间的连贯性和内在逻辑的有机结合。
三、精神与物质并重原则
机场人文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文化元素、主题、人性化服务形成机场特有的文化品牌,最终形成商业文化,实现经济效益。文化属于精神范畴,经济效益属于物质范畴,所以机场人文建设就必须考虑精神与物质的权重问题。在文化展示方面,一方面文化内容要丰富,形式要新颖,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和品味;另一方面机场以提供航空基本服务为基础,因此就必须考虑旅客在出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依据旅客情绪变化设置文化场景和文化消费区域,实现最佳的文化展示效果和文化产业效益。
同时要统筹文化的公益、共享性质和机场作为企业的商业性质。人文机场的建设并不是完全的公益性质文化体验,即便是免费体验的文化项目和服务,最终也有助于塑造品牌,进而带动其他方面经济收益的提升,文化最终是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变现,例如韩国仁川机场有许多免费体验的文化项目,完全显示出精神范畴中文化的公益性质,然而通过免费的文化体验可以诱发旅客对于韩国文化的喜爱,最终会形成一大批目标消费群体,因此文化项目的潜在经济收益是不言而喻。
精神与物质并重原则还体现在人文机场建设中要注重商业文化的打造,例如商业品牌形象、商品品质及价格特色、商业服务优质便捷、商业环境舒适等;同时机场除供应一般商品外,还可以通过打造差异化、限定的特色商业品牌,形成商业优势,例如“商业+文化”的文化项目,将文化附着于商品或体验,实现经济效益。
四、传统与现代并重原则
在文化展示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精炼文化符号,通过不同的文化主题精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使人们看到符号就能联想到文化本身;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文化符号的现代价值,每一个符号背后都有文化积累的支撑,每一个符号也都被赋予属于过去那个时代的印记,因此就必须考虑文化符号与当代环境的适应性,通过挖掘文化符号的现代价值唤起现代人对文化的时代共鸣。
同时传统与现代并重原则还要求文化表达过程中的虚实结合。文化是虚,符号形式、表达手法是实,虚实结合要求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的表现手法相结合。例如针对博物馆展品,不是把把展品搬到机场,也不仅仅是制作精致的高仿品,而是要提取出展品的一种意向、概念,通过创新的产品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现代技术使其具有新的功能,例如创意产品玩偶、卡通周边产品等。
五、视觉与体验结合原则
从心理学角度讲,对事物全方位的深入感知需要尽可能满足除视觉之外的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感官的综合体验;所以要想让旅客对机场的人文内涵有深刻感受,就要从多角度切入,积极调动旅客的各方面的感官。视觉感受是最直接的感知来源,从视觉上讲,要在建筑内饰、空间布置、色彩搭配、景观设计方面下功夫;从听觉上来讲,可以创作符合机场文化氛围的背景音乐、专属主题曲,培养旅客的听觉惯性;从味觉讲,各地特色饮食文化备受旅客青睐,饮食体验十分重要,航站楼内可以设置美食文化街区;从嗅觉讲,机场的人文空间要求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为旅客打造舒适的环境;从触觉上讲,在内部装饰可触材质选取上机场尽可能选取环保、舒适的材料。
同时要注重旅客的参与体验,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项目、相应的场景、仪式感打造,将旅客主动带入到机场所营造的文化场景中,使旅客对仪式现场产生需求延伸和期待,强化旅客的文化体验感知,例如工艺品制作、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VR体验等。
六、内部与外部结合原则
无论是历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或商品文化、服务文化,都是人文机场建设的核心内容,也均属于外部文化。要将机场打造成为更具温情、文化特色鲜明的全过程体验空间,除了充分挖掘外部文化资源外,机场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展示同样重要,例如仁川机场的航空文化体验馆中,设置专篇介绍了仁川机场的历史沿革、扩建工程等。
七、构建与传播并重原则
机场人文构建的过程是文化定位与文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人文机场的建设同样需要依靠媒介的传播。“互联网+”时代,各项工作想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还要掌握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各种新媒体传播;当下学界对于内容与渠道孰轻孰重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毋庸置疑,即便是再优质的内容想要出类拔萃,没有强有力的渠道传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机场的人文建设、品牌形象塑造必须注重媒介渠道的力量。
在传播手法上,表达方式要新颖、有创意,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品味,能够在第一时间紧紧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并且产生情绪上的持续关注;从传播过程上,媒体的传播应伴随始终,在不同阶段配合不同传播主题,主题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一套完善的传播体系,同时要善于利用传播反馈,依据反馈及时调整传播方案。
八、结束语
人文机场建设原则提出的目的在于把握机场人文建设的整体基调,确保机场人文建设落地过程中有原则可依。机场应该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文化主题、内装设计、景观设计、人文项目、服务文化等相关内容,最终形成一整套机场特有的、可持续的人文建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