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运营模式的探析

2018-05-14高玉荣张杨王瑞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运营模式

高玉荣 张杨 王瑞

摘 要:在“健康中国”召唤下,全民健身队伍日益壮大,但健身场地严重匮乏,使体育锻炼受到限制。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是发展全民健身的重要物质保障,能有效缓解社会大众需求日益增长与场地设施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本文主要对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及对外开放的程度进行研究,然后提出合理性建议,力求在满足体育教育教学的情况下,利用它的多元价值,为全民健身的发展提供合理,有效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学校体育场馆 场馆设施 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a)-0141-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并也相继提出到2025年,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这样一个格局。就目前来看我国全民健身的开展比以往的任何阶段进行的都要好。但当下可提供人们锻炼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却严重不足。近年来,大爷大妈因跳广场舞与年轻人抢占篮球场、高考期间拒停跳舞、青岛老人暴走团占据快车道健身等消息频见诸媒体。这些冲突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老年人健身场地紧张。伴随着全民健身的如火如荼进行。老人健身场地紧张的问题并非只是冰山一角。

我国第六次体育场普查数据表明,在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场地面积已经超过了十亿平方米,占总体育场地的百分之五十三,体育场数量超过六十六万,超过总量的百分之三十八点九八[1]。根据这些数据显示,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它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体育教育教学,在功能上还是为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服务。

1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学校对体育的重视,很多体育项目在学校受到欢迎,与此同时,对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日趋完善,基本上都能满足学生的体育教学和体育健身,一些高校场馆里还专门配备有标准的游泳馆,羽毛球场,网球场,健身房等等,项目的多样性以及体育资源的充裕使得很多学校选择体育资源面向社会群体对外开放,放宽对社会群体进入学校体育场馆锻炼的条件。但是,由于每个学校他们运用的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水平的高低,这些都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使用管理造成影响。问题主要表现在体育场馆开设的项目、对外开放的时间、如何开放、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制定的法规制度、评估标准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模式,基本上都是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来设定的运营模式,存在很大多弊端。

第一,缺少一套合理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制度上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体育场馆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不能被及时的解决。由于学校体育场馆选择开放的时间一般都必须要避开学生正常进行体育教学的时间,而仅开放的这个时间段往往都是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这个时候很少有社会群体前来锻炼。尽管周六周日的时间很充裕,但是学生和外界的人前来锻也有很多,造成场地的拥挤,引发一些潜在危险。

第二,体育场馆功能单一、运营手段单一。没抓住当下全民健身的这个良好商机,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三,校园安全风险规避不完善。各个出入校园社会人员的自身目的不同且个体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师生之间与社会人员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潜在矛盾。校园内部基本设施、固定财产等丢失、破坏现象日益严重,而且还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学校治安管理工作也面临全新挑战

2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概况

学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指的是一套固化的应用在体育场的日常经营、管理的操作系统。这套操作系统是以实现管理人员服务目标,在实际工作之中多次运用后形成一套完整、固定的系统[2]。在当前,我国主要应用的体育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自主运营、政府购买、委托管理三种。

2.1 政府购买模式

这种模式是依靠政府监督,每年给学校提供财政支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外开放时间,通过免费或者收取一定金额的费用,这两种方式为全民健身提供一定的体育服务需求。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有助于政府转变职能,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这是政府为了解决群众体育锻炼场地紧张问题和学校联合,通过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学校的体育场馆加大对社会群体的使用力度。

当学校的体育场馆涌入外界的社会群体加入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场地器材遭到磨损,运动过程中遭受到意外伤害,管理人员的薪酬不合理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进行保障。总体说来,现如今虽然有很多政策鼓励学校体育馆面向社会群体开放,但是再具体政策落实的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2.2 委托管理模式

委托管理模式是在保证正常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的前提下,通过契约形式将学校体育场馆委托给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第三方机构,学校根据双方约定的内容向第三机构方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3]。它的新颖之处是引用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人才进行管理运营,这样一来,场馆资源被合理配制,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拉动了经济效益的增高。这种模式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体育服务,不仅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到了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而且,第三方机构为社会大众购买保险,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责任,降低了安全隐患所带来的风险。

2.3 自主经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是通过学校的体育部门对体育场馆设施直接进行统一管理经营的一种模式[4]。这种模式在当下应用的比较多,高校也会采取自主经营模式,但一般常见于中小学,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时间和场馆设施资源来合理安排对外开放的项目和时间。但是这种模式下,由于只注重学校的体育教学,对社会开放的程度并不是很广,而且更严重的是负责管理场馆运营的人大多都是学校外聘的临时工或者是兼职体育老师,他们当中的这些并不具备相关的体育管理的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3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运营模式的合理性建议

3.1 政府、学校、消费者共同协作。

首先,政府方面应给予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一些财政上的补贴。其次,高校方面应强化“以场养场,以馆养馆”的思想,树立市场观念,正确的定位,树立学校自己体育场馆的品牌形象。加强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的培养。合理利用学校的场馆设施,开办各类培训班。最后,合理引导消费者群体进入校园健身,提供人性化服务。。

3.2 合理制定场馆开放时间

场馆开放既然要面向大众群体,就必须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方案,处理好在校学生和社会群体需求的关系,在开放时间和项目设置方面,要根据大众的生活习惯和喜爱程度进行科学规范的设计,可以应用互联网平台,随时发布学校体育场馆哪个区域处于闲置状态,外界人员可以随时关注详情,提前预约,如此一来,场馆就能够被合理高效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数据公报[EB/QL].2015-03-07.

[2] 蒋仲君,张恒波.成本效益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0-24.

[3] 顧冬梅.高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4):30-32.

[4] 应姗姗.宁波市区中小学体育场馆托管模式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18(5):19-21.

猜你喜欢

运营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广电产品运营模式及其创新路径
P2P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分析
通用航空医疗运营模式分析
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
中国商业WiFi行业分析
保险企业运营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
商业运营模式下的绿色景观发展趋势
社群企业运营模式及核心要素简析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