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2018-05-14仉乐
仉乐
摘 要:近几年,竞技体操项目迅猛发展,竞技体操项目具有难度高,危险性大,动作技术复杂的特点。体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显著增强,竞赛激烈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体操运动员具有训练周期短、专业化训练年龄小的特点,因此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体操运动员的伤病问题,一直是影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掌握体操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通过加强医务监督,对运动损伤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
关键词:体操 运动损伤 原因 预防 治疗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a)-0004-04
当今竞技体操项目飞速发展,其竞技水平不断提升,训练量和强度也不断加大。随着运动水平、运动频率、持续时间、技术难度和运动密度的增加,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也相应提高。一旦出现伤病,对体操运动员的专项动作造成了极大的限制,进而影响其训练状态与比赛成绩。因此,加强医疗保障工作,了解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及时发现训练中存在的伤病,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是可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的。一旦发生运动损伤,我们会及时与教练员沟通调整训练量,并对受伤部位尽早进行治疗,这样大大促进运动损伤的恢复,从而保证运动员系统化训练。
1 体操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体操项目的动作技术较复杂,较难掌握,危险性强,重复动作练习多,运动员个体差异较大,而且大都在器械上练习,一旦摔下就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1.1 注意力不集中,防伤防病意识差
教练员思想放松,体操训练时,有些项目的某些动作需要教练员上手保护,一旦运动员做动作时教练员保护脱手,运动员反应不过来,可能会导致运动员受伤。
运动员防伤防病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尤其是在体操运动员青少年时期,由于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导致损伤发生。另外训练中太过于专注训练的效果而忽視了安全教育,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伤病进行预防,加上运动员注意力不集中,训练时过于散漫和放松,会出现动作做不到位、动作变形,技术要领不能够掌握,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损伤的出现。
1.2 准备活动不充分
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效地改善体操运动员各个系统器官之间的协调性。运动员准备活动不充分,如动作幅度不到位、过于简单等,运动员身体的各处组织器官未能处于兴奋状态,身体温度未能升高到适应温度,不能调动全身肌肉参与运动,由于肌肉的力量、弹性和伸展性较差,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在突然进行剧烈运动时易使运动员在训练中受伤。
1.3 训练方法不科学
在体操训练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由于教练员操之过急,为了尽快使运动员掌握某个动作而重复练习,无形中使身体局部负担过重,运动员精神上和身体上都感到疲劳,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训练,全身的肌肉关节因过度牵扯、拉张而引起损伤。其次训练项目轮换安排不合理,缺乏统筹安排,例如:连续的跳跃项目或过多的上肢项目,超负荷练习,使得肌肉迟缓、速度减慢,体操运动员容易发生肩关节、腕关节的损伤,大腿肌肉拉伤,跟腱断裂等。再次训练强度过大,运动员就容易产生疲劳,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疲劳,疲劳没有得到恢复,运动员精力不集中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最后体操运动员相比较其他项目运动员年龄小、听话,不懂得如何向教练员反映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会做自我调整,而是坚持训练。教练员又不够细心,未能发现运动员因身体状况而出现的技术情况,不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而是一味地继续训练,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教练员应根据体操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对专项训练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训练计划制定单一,过于死板。
1.4 错误的技术动作
教练员在对某个动作训练时,没有注意到该动作的关键性技术,多数运动员受伤往往就是因为专项技术训练不够,动作要领掌握不好,存在缺点和错误导致损伤发生。因此,教练员、运动员要加强对技术的理解,强化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防止技术要领过于陈旧、过时和不合理导致运动损伤。
1.5 场地、器械等环境因素
体操训练场地不平,场地布置保护垫时缝隙过大,训练器械安排杂乱,器械过于陈旧会存在不牢靠的现象,或新器械运动员不能适应;训练馆内不能保持安静,人声嘈杂,容易造成运动员注意力不集中、分心;馆内灯光昏暗,温度过低,运动员准备活动不开,进入训练节奏慢等环境因素,都容易导致运动员受伤。
1.6 心理调节能力差
体操运动员在学习高难度动作时会产生紧张、害怕的心理,教练员如果不能很好地采用诱导练习和辅助练习,只想让运动员一味地完成动作,对运动员要求过高,会导致运动员情绪不稳定、胆怯而受伤。过度的训练和过多的比赛还会给运动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运动员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损伤出现。有时运动员会出现不想训练的情况,教练员不能很好地帮助运动员调节情绪,使运动员带着情绪训练而造成损伤。
2 运动损伤的预防
体操运动损伤更多的是由于运动量安排不当,由关节局部组织的微细损伤积累而成,因此,应注意做好对急性损伤及时、正确的处理,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员的训练,有效预防运动负荷过重、疲劳而引发的损伤。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自身条件、心理状况和专项技术的需要,调整好训练强度。
2.1 提高思想认识,学会保护与自我保护
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注意防伤防病意识的培养,充分认识运动损伤的危害,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教练员应充当保护者的角色,需具备高度责任心,做到对运动损伤积极主动地预防,加强保护措施,要有意识地加入符合体操运动员特点和专项训练特点的自我保护方法练习。运动员要集中注意力,确保每个动作的规范、到位,一旦从器械上掉下要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教练员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味地追求高难度、高质量的训练,要严格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通过心理指导,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承受力,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运动员在训练时应用支持带保护易受伤的部位,例如:踝关节可用弹性绷带或肌贴固定,防止踝关节扭伤;用防水透气胶布制作成跟腱带固定于跟腱处,可防止跟腱断裂等。
2.2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充分的准备活动不仅有利于运动员进入运动状态,充分发挥技术水平,而且还能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教练员、运动员应高度重视课前准备活动,通过低强度的运动、关节肌肉拉伸、协调性练习等专项练习提高运动员的准备活动水平,使机体逐步进入运动状态,为预防运动损伤奠定一定的基础。
2.3 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体操是一项需要全身肌肉参与的项目,对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柔韧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体操训练要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先行于技术的发展;身体素质训练要全面,要与专项技术相结合。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加强易受伤部位力量和柔韧性练习,提高关节的稳定性,这是预防体操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避免出现局部负担过大的状态。加强体操运动员平衡和本体感觉功能的训练,增强运动员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2.4 注意疲劳恢复
教练员应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的特点,使专项训练的运动量符合运动员的解剖、生理机能以及练习的特点。教练员要注意主动调整训练强度,减轻运动员身体及精神上的疲劳,为下一次训练课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能等运动员因疲劳而导致损伤的时候再进行调整。大运动量训练后,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恢复措施,加快疲劳恢复。训练轮换项目间歇时和训练完,对运动员进行按摩放松,促进血液循环;训练课后要求运动员进行自我牵拉放松;训练课结束后,可通过蒸桑拿、冷热水浴、超低温冷疗等方法防止肌肉中的乳酸堆积,起到缓解疲劳的效果;要求运动员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为运动员配制营养补剂,补充机体所需的糖、蛋白质、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5 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做好医务监督工作,运动员训练时,密切观察运动员的训练情况,一旦发生运动损伤,要做到早处理、早治疗。总结运动员损伤的规律和特点,建立运动员伤病档案,对受伤运动员定期进行检查,注意病情发展,确立合理的治疗方案。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监测,以了解受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变化及损伤状况,及时与教练员沟通,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3 体操常见的运动损伤及治疗方法
体操运动员训练时多用上肢支撑、悬吊体重并完成各种复杂动作以及超强度负重,所以上肢最容易受伤,上肢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其次为下肢,各种跳跃、空翻、落地,膝关节和踝关节都要承受较大的冲击力,故下肢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是膝关节和踝关节。而躯干部也属于体操运动员易损伤的部位,主要是腰部,以劳损居多。在体操运动员中小创伤和慢性损伤较多,而严重损伤和急性损伤相比较要少一些。这些慢性损伤,可由一次急性损伤后处理不当、恢复训练过早而变成慢性损伤。损伤通常不会使运动员停训,但是会迫使他们不能从事某些活动。而这些反复微细创伤引起的损伤是很严重的,因为这些损伤有复发或进一步损伤的可能,所以应该引起重视。损伤类型多为挫伤、软组织拉伤、扭伤、劳损、骨折等,针对不同的损伤采取准确、迅速以及有效的处理方法。
3.1 慢性劳损伤
3.1.1 腕、踝关节的慢性创伤性腱鞘炎
因手腕反复支撑、扭转刺激腕关节和踝关节过多的踏跳、落地及足尖支撑所致。
腕、踝关节慢性创伤性腱鞘炎主要表现为轻度肿胀、局部压痛、或局部活动范围受限。
训练时应用保护支持带有助于缓解这些损伤引起的疼痛,还可保护关节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对于急性损伤不超过一个月的运动员,应暂停或减少足尖跑、跳和手腕的专项练习。给予局部按摩治疗,以按揉手法为主,按揉时可使用扶他林软膏,将药物渗透到深层。针灸采取围刺痛点的方法,加以电针,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可忍耐为宜,配合理疗进行消炎止痛。疼痛较甚经按揉、针灸、理疗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采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效果较好。平时要加强腕、踝关节背伸及力量的练习,以提高腕、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3.1.2 肩袖损伤
体操专项训练中某些技术动作要求违背了肩关节正常的生理解剖范围,过多的转肩、“砸肩”、懸吊扭转动作大大增加了对肌肉、关节、韧带损伤的可能性,易导致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主要表现为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袖损伤后对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群进行推拿放松,主要是松解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胸小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以及背阔肌,通过对以上肌群的按摩放松,提高肩关节的灵活性,缓解肩关节周围的肌群因疲劳而产生的酸痛感,为加快肩关节损伤的恢复以及预防再次损伤的发生奠定良好的基础。针灸治疗选取肩、肩贞、肩髎、曲池、天宗、秉风和阿是穴,连接电针治疗仪,外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急性期过去后,开始练习肩关节的回环及旋转运动,加强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训练。
3.1.3 腰背筋膜炎
腰背筋膜炎的发生多因体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腰背部肌肉和筋膜处于紧张和过度牵拉造成的,致使腰、背肌局部负荷量过多,或因经常发生的轻微损伤长期积累,也有部分运动员是由于急性腰肌拉伤治疗不及时所致。
腰背筋膜炎的主要表现是下腰部隐痛、钝痛或自觉腰部无力,训练后疼痛加重。腰部可有明显压痛或硬结,有的运动员出现臀部或大腿外侧放射痛。
训练前要求运动员充分牵拉和伸展腰部肌肉,训练后牵拉放松腰部和腿部肌肉,加强腰背肌肉力量练习。治疗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推拿手法以按揉、弹拨为主。对大面积疼痛区,针灸取志室、肾俞、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阿是穴,配合拔火罐等方法以祛寒胜湿通络。也可口服药物芬必得、扶他林等,使用微波、超短波等理疗仪器消炎止痛。
3.1.4 跟腱腱围炎
体操中的空翻、跳跃、串跟斗以及难度连接都易导致跟腱损伤,采用大强度的单一训练方法,致使运动员的小腿三头肌出现僵硬和发紧的现象,跟腱得不到放松易导致跟腱腱围炎,跟腱腱围炎治疗不彻底常导致跟腱断裂。
其主要症状为跟腱的周围出现疼痛、充血、水肿。
训练时打跟腱带可预防损伤,并注意训练课前课后牵拉跟腱。治疗原则以舒筋活血,散结止痛为主,对跟腱局部进行揉捏,推拿放松小腿三头肌肌群,对跟腱周围痛点进行针灸,配以超声波治疗和中药烫洗,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
3.2 急性损伤
3.2.1 踝关节扭伤
在体操运动中,足踝部承受的负荷较大,而踝关节又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踝部的肌肉不容易练到,韧带比较薄弱,体操运动员常常由于腾空后落地不稳导致踝关节扭伤。
通常在受伤后踝部出现肿胀疼痛,并逐渐延及踝关节前部,轻者活动受限,重者不能着地,伤处明显压痛,伤后两三日局部可出现瘀斑,有时在踝关节韧带撕裂的同时伴有骨折。
踝关节扭伤后,对受伤部位应尽快进行冰敷,以利于血管收缩,减少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然后在患处进行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肿胀明显者,可外敷新伤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根据伤情在24h后出血已完全停止时可改用热敷、中药烫洗患处,并进行适当的推拿手法治疗。针灸选取商丘、解溪、血墟、昆仑、太溪、足三里等穴位,外加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恢复期加强足踝关节的力量训练,尤其是小肌群;加强足踝的本体感觉训练。在提高踝关节灵活性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增强其稳定性,保护踝关节。
3.2.2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损伤
(1)前交叉韧带损伤主要发生在运动员进行膝关节屈曲体位合并旋转动作中和膝关节伸张过程中,常常可合并半月板损伤。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立即出现剧烈疼痛与关节腔内积血、积液。
对于前交叉韧带急性损伤的早期进行RICE处理是最好的方法,可以达到固定受伤部位以限制其活动、压迫患部减轻肿胀、减少皮下血液和体液的渗出、缓解伤势加重的目的。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者一般固定一周即可,完全断裂者需行手术治疗。治疗在恢复期可以通过支持带保护膝关节,有针对性的加强膝关节力量练习。
(2)半月板损伤是在膝关节伸屈过程中如果同时又有膝的扭转内外翻动作,则半月板本身就出现不一致的活动,也即矛盾运动,容易造成损伤。
伤后膝关节立即发生剧烈的疼痛,关节肿胀、积液;在活动时常可听到患膝有清脆的弹响声,并伴有疼痛;膝關节突然不能屈伸,出现绞锁。
伤后减少活动,压迫止血,减轻症状,对有膝关节交锁的患者,则应进行解锁。对于症状严重,痛肿明显,经常绞索妨碍训练者应进行手术。
3.2.3 肘关节后脱位
主要由于失手落地时,单臂伸直或半屈曲位向后撑地肘突然外展所致,严重的后脱位常常合并内上髁撕脱骨折。
肘关节保持在半屈曲位,伸曲受限,上肢短缩,肘前三角部膨出,肘关节的前后径加长,局部肿胀。
一旦发生肘关节后脱位,一般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2~3周即可,加强腕的伸曲肌肉力量,加强肘关节的稳定性。
对体操项目来说,运动损伤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运动损伤会影响运动员的系统训练,阻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缩短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体操项目导致运动损伤的因素较多,训练中要做好对运动损伤的预防,通过科学的训练,合理安排运动量,注意疲劳恢复,加强医务监督等一系列措施减少运动损伤。并且对损伤情况须进行长期的跟踪,建立健全运动员个人伤病档案,广泛积累预防和治疗体操运动损伤的临床经验。运用现代康复医学理念,应用高科技的康复医疗设备,结合传统的中西医疗法,使病理性损伤转变为生理性机能适应,力争让运动员以最佳的身体状态投入到训练中去。
参考文献
[1] 代云山,刁钰子.短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320.
[2] 刘代荣.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分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69-71.
[3] 王泉巅.跟腱炎研究进展[M].成都医药,2004:367-369.
[4] 黄强.关于体操运动损伤机制与伤病预防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6):49-50.
[5] 陆善真.浅析体操运动中损伤的主要原因及预防[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4(2):15-17.
[6] 李可可.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点与原因以及预防干预[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22-23.
[7] 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