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矛盾辨析
2018-05-14丁远台狄永州
丁远台 狄永州
摘 要:中学生处于系统掌握文化课阶段,处于体育运动的敏感阶段,更是处于认知上的运算阶段和抽象思维阶段。体育运动是素质教育培养全面性人才的手段。体育运动和文化课学习辩证地统一作用于中学生身心发展中。鉴于目前文化课学习和运动训练存在实时矛盾,需要思考如何权衡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安排可使中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课学习 运动训练 “学”与“训”矛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a)-0085-02
1 矛盾含义的界定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2)“学”与“训”矛盾: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是教育的两种手段。辩证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两者存在着相互矛盾规律。同一性表现在:①相互依存,文化课学习和运动训练存在本质的联系共同依存教育范畴。②文化课学习和运动训练共同开展在中学阶段。文化修智,体育修身,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贯通。③学习文化课可以转化为运动智能。运动对身体机能的良好促进加速文化课学习。对立性表现在:①相互差异性,文化课学习注重内在知识储备;运动训练注重外在身体形态的塑造。②相互排斥,克服:鉴于此前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在时间安排上没得到很好权衡。
学与训矛盾是实时存在的矛盾,但这种矛盾不完全等同于辩证唯物矛盾。学训矛盾是可化解矛盾,更是动态矛盾。无论哪一方占优势均对中学生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2 文化课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关系
两者其性质都属于学校教育的性质,表现在不同的外在组织形式。教书育人主要注重人内在知识的储备外在行为的道德约束;体育运动注重人体外在型态的塑造和内在器官机能的改善。运动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的抗疲劳能力,提高大脑摄氧量,调节人体的精神状态,促进人体以更好的状态学习[1]。智力教育对体育运动有重要的导向性,拥有良好智力的学生在练习体育运动技能时泛化和分化的阶段相对会缩短,动作自动化阶段也会更具有科学性,以此看来两者在功能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3 学与训矛盾产生原因
3.1 学生自身方面
学生本身缺乏判断力不能以学习文化课为主而体育以参与为辅,对于体育投入的过多时间耽误文化课学习的时间,训练动机过强学习兴趣下降。补差文化课时学生不能克服自我在学习上的懒惰情绪,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继而造成运动技能越好文化课越差的现象。以牺牲文化课学习的代价来换取脚下功夫的增长,从而产生“学”与“训”矛盾[2]。
3.2 家庭家长方面
一方面家长期望孩子多考分考高分考上理想的大学,另一方面家长又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身高体壮身体棒。可见家长对待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是不反对的。但是由于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中出现损伤;损伤的出现往往耽误学生请假缀学而文化课不能正常上。学生的学习成绩被耽误了,家长就产生了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抵触心理。“学”与“训”矛盾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进一步激化[3]。
3.3 社会国家方面
社会大众对运动员的认可度不高。运动员有时因为单一社会价值的评价标准难以形成自我价值评价。加之体育的就业面窄小,社会福利低。所以文化课好的不愿意从事体育,体育好的却又无法保障文化课水平,从而难以在专业项目上走得更远[4]。
3.4 学校组织管理方面
学校的组织管理不仅需要组织教育教学工作还要组织课余活动开展工作;不仅要组织推进素质教育还要完成上级下达的升学指标。诸多矛盾的叠加使得学校管理阶层难以权衡、顾此失彼。往往对体育运动的开展不够重视,往往因为文化课学习而放弃体育活动的开展。长此以往,“学”与“训”的矛盾被长期搁置或闭而不谈则造成更难以科学解决的窘境[5]。
4 “学”与“训”矛盾解决的对策
4.1 学生自身方面问题
学生则是解决存在实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强学生自身方面的建设则对矛盾有重要的作用。培养以学习文化课为主参加运动训练为辅的意识。认识到学习好文化课才能赢得老师家长的同意支持参与体育活动。对于文化课较好而足球训练水平较低的同学,培养自主学习积极训练的精神,多建立自信心加强身体基础素质训练[6]。对待运动技能比较好但文化课已经落下的同学,培养今日事今日毕的行为习惯,多鼓励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过强的训练动机加大对文化课学习的投入提升文化课兴趣,如有必要可以停止训练对文化课补漏补差,恢复文化课水平。
4.2 对待家庭家长方面问题
父母的态度有时往往决定孩子的命运;父母的先前意识往往决定孩子的前途。有运动意识的家长本身运动意识就强无需普及太多的运动健身意义,而应该在如何排除家长的担心上面下工夫;家长希望学生身体健康;担心孩子因为运动训练而耽误文化课学习;担心运动损伤的发生。对于这部分家长我们可以和家长建立监督机制,让家长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训练计划。一旦开始训练就对学生进行双考核,绝不能因为训练而耽误学习成绩,一旦下降就自动停训[7]。运动意识弱的家长不仅需要对他们普及“体育”与“智育”的相互关系还要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可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入传统的礼仪教学和基础素质教学。当学生家长看见学生回到家以后知道打扫家务;知道努力学习;对待街坊邻居有礼貌;身高体壮不易生病。自然会感觉到参加体育运动带来的益处,从而转变对孩子上学期间参与体育的态度。
4.3 对待社会方面问题
对于社会大众的普遍的偏见这是事实存在的问题,对待问题的解决可以从社会媒体和运动员自身出发。学校领导可以借助媒体宣扬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让社会大众感觉校园体育竞技水平高,学生应用技术战术的智力水平高。学生多学习;学好习是有力的证明。对于社会中的就业面比較窄、社会福利不好,除了期望国家政策改革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多向性人才。体育技能只是个人能力中的一种能力,体育磨炼人的意志;有意志之人对待多种能力的学习也会得心应手。
4.4 学校组织管理方面
4.4.1 学校领导
转变观念认识到体育运动和文化课学习都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因素。策划学校集体体育活动计划以及体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介绍本校的优势体育文化项目吸收他校的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课余训练的资金投入是教练员的积极性和训练场地、器材的保证。对待班主任和体育教练的岗位任用也要多加考虑,班主任和教练员工作本身具有独特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直接面对学生本身,故班主任和体育教练不仅是一名很好的教育者更是一名很好的管理者。
4.4.2 班主任
学生在校园中的日常课外活动和学习都与班级的班规制度有密切关系。班主任不仅要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还要能培养学生的技能。不仅关注运动员的文化课成绩还要关注体育训练成绩,如出现文化课和体育训练成绩不能同步发展,应当积极找学生谈心、了解原因。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患得患失的心情,班主任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训练以后的变化以挣得家长的支持和同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以后时间被分散、精力被分散,面对两方面的学习,班主任则需要与学生交流;把握学习的重点提高学习的效率[8]。
4.4.3 教练员
教练员不仅需要教运动员运动技能还要组织管理运动员的日常训练生活。对待运动技能的教学教练员要时刻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以及技术水平的高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要不断的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合理增加负荷强度和量度。日常训练生活需要教练员根据运动负荷和运动员的身体发育的需要安排饮食和休息建议,从而保证运动员训练的连续性。教练员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还要关注训练成绩,文化课学习要与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形成良好的沟通;训练成绩需要教练员建立严密的训练档案;记录运动员的身体基本参数、训练技术发展参数以及文化课学习。
4.4.4 同学
同学是运动员在学校中的交友圈;是学生打开社会交往圈的出发点,同学之间既是相互竞争的对手更是相互帮助的朋友。运动员应该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广泛的人际关系。对待文化课的学习,可以多向学习好的请教不会的难题和高效的学习方法。一个难题会了思路就打开了;方法会了一连串难题就打开了。对待训练上的问题除了加强自身的刻苦训练外还要多与技术好的交流。
5 结语
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于学生身心发展之中。学生自身应当以学习文化课为主,體育训练为辅、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克服心理和情绪的懒惰行为。在不影响文化课学习的情况下家长对孩子课余训练还是很支持的。提高社会对待体育生的多元化认识、多元化的价值评价则有利于更多的人从事体育事业。学生的性格、品质的培养,社会的认可与推崇,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往往和学习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3):152-156.
[2] 侯学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2):77-83.
[3] 王涛.中小学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及其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1,15(4):75-76.
[4] 姚晋宏.试论体育教育与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J].大众文艺:理论,2009(11):179-180.
[5] 王涛.中小学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及其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1,15(4):75-76.
[6] 唐寒秋.解决学生体育训练与学习的矛盾之管见[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一)[C].2006.
[7] 何胜.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系统发展之研究——素质教育与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变革[D].四川大学,2003.
[8] 殷荣宾,季浏,蔡赓.基础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选择及价值取向的演变与诉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2):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