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成功塑造舞台人物

2018-05-14崔志彬

新丝路(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

崔志彬

摘 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实质上是表演者将人物角色的艺术形象从剧本搬到舞台上的二次创作过程。如何在表演过程当中塑造一个真实的且富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对于每一个表演者而言都是极具探究意义的重要课题。该文结合作者自身演出经验,从演员基本功谈起,认真剖析剧本,准确把握剧情,阐述了成功塑造舞台形象的外在因素和形体、动作、语言等提升方法、技巧。

关键词:人物塑造;角色特点;研究内涵

演员创造人物的主要条件是自己,一个演员的主要创作材料也是自己,演员自己是集三者于一身的:材料——创作者——成品。做一个成功的演员,就必须充分用好、用活、用准自己这块材料。

一、不能忽视基本功

一个演员,若果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就无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话剧演员。基本功的外在表现部分,主要包括形体姿态的把握、音色的训练和声音的训练,以及台词的阐述等。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需要掌握的很重要内容,因为所有能够直达观众内心的表演都需要形体姿态这样的载体来完成,台词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将这些基本功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来,才能完成一次成功的表演。

演员基本功包括形象、形體和声音的长期训练。先说形象,作为一个演员,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形象更好地演员能够塑造的角色空间更大,就像形象好的人可以演绎好的形象和坏的形象,但形象不好的人却难以出演正面形象的角色。当然,一个人的形象是可以通过后天来提高和改善的,这就需要演员努力学习,刻意塑造,提升气质。再说形体,形体是演员表演的重要的载体和主要工具,是表演不可或缺的部分,表演中的每一个姿态和神情都有可能影响到表演的效果。形体的学习和训练在表演中有着广泛的作用,第一,形体的学习和优化有利于演员个人气质的提升和魅力的增加,第二是对于演员肢体的协调性也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帮助演员能够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情节。再说声音,一个演员对自我声音和音色的掌控是十分重要的,在话剧作品表演中声音的训练,主要目的并非提高演员歌唱的技能,而是尽可能优化演员的音色和音质,从而扩大角色掌控的空间。在声音的学习过程中,演员需要接受中高低音的训练、气息的控制、吐字清晰度以及口腔的适应性等训练,从而扩大声音的音域。

二、认真剖析剧本,准确把握剧情

若果说话剧是一场视觉、听觉的盛宴,那么剧本则是话剧的灵魂。一台成功的话剧演出,离不开每一个参演者对剧本进行深入研读,认真剖析。这是每个话剧演员的必修课,是演员深入了解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并进行动作设计的根据。

1.把握角色特点

话剧艺术是感知的艺术,是扮演的艺术,是形象的艺术,是由演员在舞台上直接行动造就的艺术,是靠塑造舞台形象来诠释剧本主题和思想内涵的艺术,是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程式化艺术,离开了演员的程式表演,话剧艺术就失去了其艺术表演样式的根本特性。梅兰芳先生讲过,“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化身为角色”。话剧舞台人物的设定是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使其更具有艺术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保留人物的本质特征。这就需要话剧演员整体把握剧情,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融入角色,并对剧本人物的特点精准解读。

2.把握语言特点

语言是人类沟通最主要的工具,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介质。不同的词语、不同的语气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感。

在话剧表演中,演员主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的变化,带动剧情发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不同的语境,带给观众的感受也不同。在话剧中,语言是人物形象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因此,话剧演员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把握时,不但要深入挖掘剧本中的语言特色,还应该换位思考,从剧本人物的角度出发去揣摩情感,真正融入角色,以此更好地体现人物心境,完美展现人物。

3.研究人物的艺术内涵

艺术内涵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每个艺术作品有了内涵,才有灵魂,才能发人深省。没有内涵的艺术作品,就像一道没加佐料的菜,吃到最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味儿。

著名戏剧导演焦菊隐先生讲过,“一个好的演员必须运用内外双重技巧,表现人物之心,人物之情,人物之魂,达到貌如其人,状如其人,神如其人的终极目的”。话剧作为一种艺术,有了艺术内涵,才能使人物的定位更加明确,特点更加鲜明,才能更真实反映人物的情感,与观众进行互动,从而引起共鸣。因此,话剧演员必须在熟读剧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发掘其艺术内涵,表现角色的艺术感染力,将更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

三、外在因素促进人物形象塑造

话剧演员在舞台上以说唱言志,以心传情,以目传神的。所以,对话剧演员的外部体现就有“先听一张口,再看一步走,眼睛亮不亮,身上有不有”的说法。这是对演员内外功夫掌握的程度如何的检验。

1.深入体验生活,丰富生活经历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作品中每个人物的设定都是生活中的一个典型。没有经历的演员不是一个好演员,没有体验,就不能全面理解剧中人物的特点和所要表达的真实感情,显得生硬、不真实。所以,话剧演员在对人物进行塑造时,应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真实感受,深入到人物中去,以此更具说服力,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情感。

2.创新思维,拓宽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在人物塑造上面,想象力必不可少。但是想象力也不是胡编乱造的,必须忠于原创本身,而且还要掌握好想象力的度,适度可能造就完美,而过度了就会脱离事实,让人觉得很假。因此,演员在塑造人物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想象元素,但是一定要把握适度的原则,在丰富人物形象的同时又不显得浮夸。

四、话剧动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话剧舞台表演过程之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整台话剧演出的效果,甚至一个出彩的人物形象塑造还会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塑造人物对于话剧表演者而言也是二度创作的过程,表演者在认真钻研剧本的文学形象,深刻分析故事发展的情节,琢磨人物自身的性格基础上,还需要配合导演的安排,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进一步塑造人物形象。

1.内在动作

戏谚说:“演形则死,演心则活。”就是讲演戏要演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要在性格分析和刻画上下大功夫。有的人表演不是在塑造人物,而是在卖弄技巧,炫耀自己,是在愚弄观众,哗众取宠。内在动作,是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反映的是人物的内在情感的变化。就像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愉悦的心情,用沉默来表达悲伤的心情等,这些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外显。话剧演员在塑造人物时加入内在动作,可以使人物的心理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人物感情更加丰富、细腻,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外在形体

话剧表演是情与形的双重表现。只有内外统一和情形并茂,才能完整的塑造出人物形象,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达到一定的艺术审美和艺术效果。话剧表演由于其空间上的局限性,语言对白具有单一性,使得话剧的整体形式比较单调。在大部分的话剧表演中,话剧演员都会根据剧本的场景需要适当加入一些外在形体表现,比如唱歌、跳舞、斗嘴、打架等,以此来营造环境特征,带动现场氛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该剧有情又有景。

3.语言

在舞台上,演员过多地关注自身的表现,关注技艺的展示,而忽略了人物性格、人物情感的描摹塑造,一出场就急如一团火似的大耍武功技巧,孤立地只从戏的某个情节、某个行动出发,去设计表演身段,不考虑全剧规定思想性格,这样表演往往很火爆,很有剧场效果,却把人物演“浅”了,因为这样忽视了人物性格和角色内心,使情节断了层次。

语言动作主要表现在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上,体现出剧情的进展、人物情感变化等。話剧是一种语言对话类艺术,其语言动作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吵架,演员通过高声调、快语速来表现,而悲伤的情感,就通过低沉的声调来传达。在做语言动作上,要尽量显得自然,这样才能让观众体会到人物的情绪变化,明白感情的走势。因此,话剧演员在语言动作上的展现,是演好话剧的基础,是对人物情感把控的具体体现,是将心情传递给观众的最直接的方式。

4.注重“眼神”的运用

有句戏谚叫做“一脸之戏在于眼”,意思是说在表演中只有运用好眼睛才能表达出“看山如山庄,看水如水流”真情实感。演员在扮演戏曲人物时学会运用眼神、学会运用眼神传达人物的心灵状态,让表演配合眼神,完成一个戏曲人物的塑造和性格传达。若非刻意掩藏,人的喜、怒、哀、乐往往都写在眼眸之中。尤其是在戏曲的写意笔法下,舞台上演员表现角色眼神流转,舞台下的观众却早已将人物的各类情态、神韵了然于胸。

总之,话剧演员对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话剧的核心,是话剧成败的关键。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演员对剧本整体把控、自身条件、话剧动作三者的完美结合,要求演员不仅要融入角色,换位思考,投入感情,更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达到合一的境界。一个好的舞台人物塑造,不但能真实准确地传达出剧中人物的情感,还能在观众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
现实百态,人物众生
论戏剧表演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傲慢与偏见》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安排论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浅谈话剧《油漆未干》中哈医生的人物塑造
忠义之魂的绽放
论反面人物塑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