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对女运动员运动能力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
2018-05-14鲁妮李杰蒋宁
鲁妮 李杰 蒋宁
摘 要:月经是青春期以后女性因子宫内膜增生,周期性的排出血性分泌物的过程。月经周期中,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回发生变化。月经周期的正常与否能反映出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运动性月经失调广泛出现于女性运动员群体中。目前,大部分针对运动员的研究集中于男性,少有研究以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月经对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本文将就月经对女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影响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讨论。
关键词:月经 运动性月经失调 运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010-03
1 选题依据
月经是指女性周期性的由阴道排出脱落的血性分泌物。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出现增厚现象,同时血管增生,至月经周期末,坏死的子宫内膜脱落并伴随出血,经阴道排出[1]。月经周期的正常与否关系到身体机能的状况是否良好。运动性月经失调(Athletic menstrual cycle irregularities,AMI)广泛发生与女运动员群体中,是运动员和教练员需要特殊处理的时期。AMI可以作为女性过度训练的标志[2]。有研究显示女运动员发生AMI的比率逐年增长,而剧烈运动者AMI的发生率达到了5%~20%,更有优秀长跑运动员AMI的发生率高达40%~50%。
目前,大部分针对运动员的研究集中于男性,少有研究以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月经对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本文将就月经对女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影响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讨论。
2 正常月经周期的调控机制
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子宫内膜便会发生周期性的脱落,形成血性分泌物随阴道排出的现象称为月经。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是指月经的周期性变化。不同个体的月经周期的长短不同,平均约为28d。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从前列腺素与溶酶体作从用学说到基质金属蛋白酶作用学说,子宫内膜内皮素作用学说到细胞凋亡学说,人们一步步解释了女性月经周期的机制。目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激素调控是生理学界普遍公认的月经周期调控机制。下丘脑、垂体与卵巢伸着协作調节着月经周期。
3 运动与月经周期
3.1 月经与运动能力
3.1.1 月经周期对有氧能力的影响
对不同月经周期女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研究不多,郑陆[3]等人对处于不同月经周期的女性运动员进行了有氧运动能力的测试,PWC170和VO2max两项结果显示:PWC170值在月经前期、月经期最低;在黄体期其测定值为最高;VO2max在黄体期最高,其次是卵泡期、排卵期、经前期和月经期。另外,张美江[4]等人通过测试发现女子赛艇运动员的VO2max和专项力量在黄体期均大于于卵泡早期。
3.1.2 月经周期对力量素质的影响
对于不同月经周期对女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影响尚无比较明确的结论。学者Quadagno[5]研究没有发现月经周期会导致肌肉力量产生变化,但Pillips[6]测试发现女运动员在其各自的月经周期前半段时间内能够发挥出比其他时间段更大的握力。女运动员雌激素水平的增高的同时,他们的股四头肌的力量也增大了,除此之外他还发现:在有较高雌激素水平的卵泡期末和黄体期初期,受试的女运动员能够表现出最大的收缩力量。
3.2 月经与身体素质
郑陆[3]的研究发现:不同月经周期中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其身体素质和体能的变化相关,黄体期体能最好,卵泡期次之,月经期运动员体能表现最差。王芳[7]对水上项目运动员、体育生、普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水上项目的女运动员有最高的月经紊乱发生率,且出现痛经症状更多,推测不同类型的运动对女性月经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3.3 月经与体成分
3.3.1 月经与体脂
脂肪是生物体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储能物质。脂肪多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的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周围。女性体内分泌的雌激素能够促进脂肪生成,女性体脂与其生殖器官的成熟也有关联:体脂率能对雌激素的代谢过程产生影响,体脂率过低可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从而影响到女性的月经周期。
1989年,徐建英[8]通过研究发现体脂率与AMI发病率呈现出高度相关关系:体脂含量越少的女性越易患AMI。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可能导致月经初潮的提前,且肥胖者年龄越小这种提前越明显,推测脂肪的积累有助于青春期的成熟发育。
3.3.2 月经与骨密度
骨密度即人体骨骼的密度,它能够反映骨质疏松程度,可作为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的偶联活动推动了骨组织的生长:旧骨被破骨细胞吸收,新骨由成骨细胞生成。国内外有关月经与骨密度的研究主要是结合能量摄入,从女运动员三联征的角度进行研究。美国国家妇女健康研究[9]发现女性的腰椎和髋部在其绝经前和绝经过渡期早期,骨密度几乎无变化;在绝经过渡期晚期,骨密度开始出现缓慢下降;直至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加速下降。还有研究发现月经异常者骨密度低于正常同龄人者更多,说明月经情况的正常与否会对骨密度造成影响。
3.4 月经与血液生化指标
3.4.1 月经与红细胞、血红蛋白
有人认为是月经影响了女性血液中的红细胞铁含量,并认为月经是造成女性贫血的重要因素。很多研究都发现子宫内膜厚薄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增多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uthkelch[10]等人以雌性猕猴为研究对象,发现注射雌激素可使雌性猕猴的红细胞数量升高。有调查发现,训练量大、能量摄入不足会导致女运动员出现营养问题,通常表现为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体脂含量下降,营养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到性激素的分泌,造成女运动员月经紊乱。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红细胞数量下降可能是月经紊乱的原因而非结果。
3.4.2 月经与睾酮
女性体内也有雄性激素存在,腎上腺皮质网状带和卵巢均可分泌,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分泌量大于卵巢。雄性激素中,睾酮能够促进附性器官的发育,调节性腺机能,促进磷酸肌酸的合成、肌细胞和骨骼生长,刺激EPO分泌。运动医学界和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测领域常需要测量血睾酮水平的变化。对与女性运动员,已有研究发现月经紊乱发生率与睾酮水运动员机能状态间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国外有研究比较了专业芭蕾舞演员和普通女性的内分泌情况和月经状况,发现高达71%的芭蕾舞演员雌二醇分泌量降低,睾酮分泌量升高,同时月经紊乱。得出类似结论的还有王人卫[11]、长跑、短跑与举重项目的女运动员在大强度运动后,其卵泡期、黄体期以及月经期的睾酮含量均明显升高。
4 运动性月经紊乱
4.1 运动性月经紊乱的机制
女运动员三联征(the female athlete triad,FAT)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提出的,包括了3个方面的含义:膳食紊乱(能量供应不足)、闭经和骨质疏松[12]。ACSM还认为是饮食失调导致了运动性闭经和骨质疏松。关于运动性月经失调的成因,目前存在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1)体成分学说:这种学说的关注点是体脂,认为足够的体脂是维持正常月经的必备条件,体脂含量过低会导致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的量减小,导致月经功失调。
(2)能量失衡学说:女运动员能量消耗过多,而摄入相对较少,他们体内的能量呈负平衡状态,这可能是导致AMI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3)训练学说: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与运动项目等因素与AMI相关,且运动负荷越大,AMI的发生率越高。
(4)其他:运动员精神状态、心理情况、遗传因素、训练起始年龄、甾体类违禁药物的使用等等可能引起月经失调。
4.2 运动性月经紊乱的临床分类
4.2.1 闭经
AMI发展到最严重阶段可能导致闭经。有研究表明,与普通人相比,运动员中发生原发性闭经比例更高,患有闭经运动员的促性腺激素分泌与释放似乎恢复到月经初潮之前的状态[13]。
4.2.2 月经初潮延迟
月经初潮延迟指的是女性月经来潮的年龄晚于正常人2个标准差以上,属于AMI中的一类。研究表明,与普通女性相比,女运动员月经初潮的年龄更晚;从事大强度运动项目的女运动员相对于运动强度相对较小的运动项目的女运动来说,月经初潮出现的年龄更晚,并且运动成绩越好的女运动员其月经初潮年龄越晚[14]。
4.2.3 黄体功能不全
卵泡发育及排卵是月经周期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若此时期内出现黄体期孕酮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叫的现象,那就叫做黄体功能不全。研究发现黄体功能不全是AMI中比闭经更常见的一类。
4.2.4 无排卵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中卵巢中没有成熟卵泡形成因而不能排卵的现象称为无排卵月经周期。对跑步项目女运动员进行的调查发现只有45%运动员的月经周期有排卵,远远低于普通人的90%,还发现在运动员中无排卵月经很常见。
4.3 女运动员月经紊乱发生率
赵大林[2]等人调查后发现女运动员月经紊乱的发生率高于非运动员。引起女运动员发生AMI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又由于运动员所接受的应激刺激包括竞赛所带来的心理应激和肌肉运动刺激机体产生的体力应激,在对运动员AMI发生率的讨论中,难免遇到无法规避的问题。Souza等人[15]发现女运动员在2013年的AMI发生率明显高于1990年。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加深,环境污染越发严重,若按照时间的先后对运动员AMI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无太大意义,建议多开展不同项目运动员间的比较。
4.4 女运动员经期伴随症状
很多女性在经期开始前或整个月经期间会产生腰酸背疼、下腹痉挛性疼痛、疲乏无力、口渴、嗜睡、头晕、肌肉发紧及动作僵硬等身体表现,这些症状统称为经期伴随症状。张丽娟[16]对舞蹈专业女大学生和普通女大学生进行了比较,发现舞蹈专业女大学生的经期伴随的不适症状出现为94.2%,普通专业大学生出现不适率为78.3%,前者远远高于后者。
4.5 女运动员月经相关知识的储备
国外研究报道,大部分女性运动员并没有把月经紊乱当作身体疾病,而是把它们视作正常现象,任之随之。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尚且这样,国内女运动员对待月经紊乱的态度便可想而知。目前较低的治疗水平反映了运动员对月经异常自我认知的不足,也反映出从运动员个人、教练到随队科研人员、队医,对女运动员的月经状况的认识和重视都还不够。建议个项目运动员多学习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训练,适时的调整训练方案,尽量减少经期训练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建议运动队的管理者加强宣传教育,多安排一些科学讲座,提高女运动员科学训练的意识,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让女运动员们健康的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参考文献
[1] 王永波,赵峰.基于3DSMAX的月经周期动画制作[J].硅谷,2010(15):171.
[2] 赵大林,杨海燕.女子拳击运动员月经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32-34.
[3] 郑陆,徐秀英,朱琳娜,等.不同强度运动对女子游泳运动员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特点[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6(4):250-255.
[4] 张美江,邓士琳,葛新发.女子赛艇运动员VO2max与专项力量在月经周期的变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36(6):44-46.
[5] Quadagno D, Faquin L, Lim G N, et al. The Menstrual Cycle: Does It Affect Athletic Performance?[J].Physician&Sportsmedicine, 1991,19(3):121.
[6] Phillips S K, Sanderson A G, Birch K, et al. Changes in maximal voluntary force of human adductor pollicis muscle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J].J Physiol,1996,496(2):551-557.
[7] 王芳.水上项目运动员与女大学生月经不调情况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3-128.
[8] 徐建英.体脂对运动性月经不调影响的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1989(6).
[9] Greendale G A, Sowers M, Han W, et al. Bone mineral density loss in relation to the final menstrual period in a multiethnic cohort: results from the 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 (SWAN)[J].Journal of Bone & Mineral Research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Mineral Research,2012,27(1):111—118.
[10]Guthkelch A N, Zuckerman S. The red cell count of macaques in relation to the menstrual cycle.[J].Journal of Physiology, 1937,91(3):269-278.
[11]王人卫,陆爱云,郭仕达,等.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的大鼠下丘脑、垂体、血浆β—EP和性激素的变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31-36.
[12]羅茜,于晓华.女军人体能训练运动特点的研究进展[J]. 东南国防医药,2011,13(2):149-151.
[13]宋艳.月经失调运动员内分泌特点及生化监控的研究[D]. 武汉体育学院,2007.
[14]付燕,熊若虹.运动性月经失调的研究进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100-103.
[15]De Souza M J, Van H J, Demers L M, et al. Luteal phase deficiency in recreational runners:evidence for a hypometabolic state[J].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03,88(1):337-346.
[16]张丽娟.北京三所高校舞蹈专业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和月经紊乱的调查[D].北京体育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