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018-05-14汤火强
汤火强
[摘 要]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积极地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基于中职语文教学,从“革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带来一些参考,以推动中职语文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课堂氛围;营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069-01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众所周知,外部气氛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从《孟母三迁》的典故中就可见一斑。从中职语文教学的角度去说,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促使学生以较为积极的状态参与课堂学习,从而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进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质获得更好的发展。为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中职语文教学中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革新教学观念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
一直以来,“填鴨式”的教学观念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脑中根深蒂固,以至于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教师基于这种观念在上课,这对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了中职语文教育能够获得空前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为了广大学生能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下学习和发展,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做出革新,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引导式”,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地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授课,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语文课堂的气氛势必会活跃起来,与此同时,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势必能得到显著提升,这对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教师要转变和学生交往的观念。长久以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像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学生在情感上是被教师压迫着的,也正因为此,很多学生在课上不愿意、或者是不敢表现自己,这使得课堂气氛一度处于冷寂之中。对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上述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发言、多对学生的想法提出表扬,这样做,不但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同时还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对教师有了好感,那么其在上课的时候,势必会表现得非常积极,这对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极为有利。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手段
学生如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那么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势必会得到有效提升,这对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十分有益。更重要的是,随着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其综合能力势必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成长,从而使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为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设计贴近学生学习的小目标,引导学生思考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其进行思考的过程,也是其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过程。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要给学生留出相对充裕的思考时间,以切实激活其思维,为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做准备。比如,在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基于这篇文章的内容,给学生提一些问题,如,作者笔下的那些“明眼人”有着怎样的生活态度?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的态度?作者自己的生活态度又是怎样的?等,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并让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在小组内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做,不仅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可谓一举两得。
(二)积极开展课堂实践活动
课堂实践活动是很多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因为在活动中,其个性以及一些天赋能够得到有效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获得一些成就感。对此,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不妨基于教学内容,灵活地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一些课堂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基于课文内容表演话剧、基于古诗词的内容画简笔画、开展师生换位活动等。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这一课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切实体会文章中相关人物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篇文章,同时还能有效地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去参与课堂学习。
总而言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应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对自己的课堂气氛进行营造。本文所述的策略只是笔者个人的一些经验,它们对不同的教师可能存在不同的适应性,因此,其他教师在使用上述策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况,创造性地使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营造出预期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周方贵.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文学教育(下),2017(5):54.
[2]李伟.试论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