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研究
2018-05-14项慧
项慧
[摘 要] 当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并锻炼其阅读思维能力,这也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应迎合新要求,发挥其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提升其人文素养,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美,达到心灵阅读的境界。
[关 键 词] 中职教学;语文阅读;新课程;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026-01
一、以个性化与开拓性阅读来优化阅读教学
读者不同,其对文章解读的思路、想法和感悟都不同。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的基础上,能够让阅读产生强烈的自主性和主观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思想认识、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以及已有的知识结构来对文章进行解读、分析与评价,从而获得个性化的感受与反映。因此,教师要通过开拓性阅读来丰富教学内容,结合重點篇目来开设书单,延展个性化阅读。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红楼梦》这一经典著作,了解更多关于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故事。教师可开展相关探讨会或者作品改编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立体化的阅读空间,使其在个性化与开拓性的阅读过程中受到启迪,提高其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
二、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优化阅读教学
中职学生在语文基础方面普遍比较薄弱,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都较差,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学得课文要领。比如在《雷雨》这一戏剧文学节选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欣赏戏剧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来达成教学目标。(1)提供阅读提示。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阅读单元中的提示,进而了解欣赏戏剧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根据“戏剧受舞台表演限制”这一提示,学生可以了解到戏剧的时间、人物、场景以及情节具有高度集中性的特点;根据“没有矛盾冲突,就不会有戏剧”这个提示,学生可以去把握戏剧人物相互间的矛盾与冲突;根据“人物对话可反映人物性格”这个提示,学生可以去自主揣摩戏剧人物的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相应的性格,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具体目标与方向的指导下去理解课文。(2)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播放《雷雨》电影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课文的一些主要情节,并理解人物形象。(3)设问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把握整个戏剧的矛盾冲突,并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比如戏剧中故事的发生时间和地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剧中人物的关系是什么,他们存在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是如何发生与演绎的,促使剧中人物走向毁灭的罪魁祸首是谁,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在探索与思考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
三、以情感阅读来优化阅读教学
情感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引导学生真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在体验与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感悟,深入理解作者的文思及其用意。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效挖掘文章中相关文字特有的感染力及其说服力,在巧妙的点拨与动情的讲解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比如《世间最美的坟墓》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第四课的内容,与《荷塘月色》《画里阴晴》以及《洛阳诗韵》等三篇课文共同组成散文欣赏的单元,旨在引发人们的联想,在思考中感悟其形象、语言以及情境。在人们的认知里,坟墓意味着生命的终结,那么其形象就应该冰冷、阴森和恐怖,但是茨威格为何将之形容为“世间最美”?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手段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可通过托尔斯泰和索洛古勒之间“有我所爱”和“爱我所有”的经典对白来让学生站在侧面角度去了解托尔斯泰这个人物,然后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索洛古勒:您真幸福,您所爱的一切,您都有了。
托尔斯泰:不,我并不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爱的。
从这段发人深省的对话可以看出两人看问题的意境之差,进而促使学生在有所感悟的情况下跟着茨威格的脚步,深入文本中,去游历世间最美、却给人印象最为深刻和感人的坟墓。这个坟墓没有留下姓名,但是这纪念碑式的简单与朴素却比大理石装饰的奢华更能打动人心。这坟墓的朴素之美,源于托尔斯泰内在的人格美,用“土丘”的伟大来突显托尔斯泰品质与人格的高尚。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能够被唤醒自身的价值感。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其蕴含的文章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意念及其智慧。通过文字这一桥梁,读者可以与作者会面,深入了解其创作的心情,并在这一心情契合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文理情思,感悟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人生道理,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军胜.新课程理念下搞好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J].现代职业教育,2016(35):89-89.
[2]龙华英.新课程理念下中职语文教学[J].课外语文,2016(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