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如何在双创环境下走出心理迷茫期

2018-05-14李永峰张贺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新生双创

李永峰 张贺东

[摘 要] 当前,由于社会、家庭、学习、就业、感情等多方面的影响,迷茫心理状态在当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在深入调查研究双创环境下,积极响应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各类活动,探究是否有助于大学新生走出心理迷茫期,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大学新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根据研究分析,充分发掘双创背景下给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助力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度过心理迷茫期,发挥双创的最大效益,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 键 词] 大学新生;心理迷茫期;双创;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232-02

当前,由于社会、家庭、学习、就业、感情等多方面的影响及压力,迷茫心理状态在当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有的甚至演化为心理疾病、暴力犯罪、自杀事件等。所谓的迷茫心理,反映了人面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以及期望与现实间差距时的不知所措。

一、大学新生心理迷茫期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一)学习方面

进入大学之后,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而且有实操和理论的完美结合,为学校学习注入了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社会元素,大学学习也从高中阶段的灌输式教育转化为自主学习的新模式,教师不再有强硬的规范,学生也松了一口气,课堂也会相对自由一些,课后教师也不会像高中那样以咄咄逼人的气势督促学习,很多学生仅把学习作为副业,奉行“60分万岁”。而与此同时,很多在中學阶段的佼佼者,进入高手云集的大学就会变成“泛泛之辈”,再也没有中学时代的优越感,很容易产生一种挫败心理。

(二)感情方面

上大学之后,恋爱自由了,学生多是懵懂且抱着对爱情的美好期待坠入爱河。大学新生的三观还未完全形成,很多初涉爱情的人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到茫然,甚至频频受挫、受伤。很多人因为谈恋爱之后,多是狭隘的爱情主义,花着父母的血汗钱,用来玩乐,渐渐疏远了亲朋好友,也致使另一方心灰意冷,自己最终抑郁或走向极端。

(三)生活方面

现在很多高校并没有形成一种正确的校园文化氛围,多的是一些商业文化的影子。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一支庞大主力军。天天宅在宿舍玩电子游戏,尤其在周末,不断电便不会停歇,吃喝全靠外卖,这便是很多大学生的生活写实。校园里读书、健身的身影与整体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四)人际交往方面

到了大学阶段,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特别是去外省上学的孩子,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和不相同的生活习惯,心理多少会有些压力。很多从偏远山区到城市上学的学生,与城市孩子对比,发现其无论是综合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眼界都会明显强于自己,因而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这些情况都会使学生怯于与同学和教师接触,只和自己熟悉的人交往。长此以往,便会觉得自己很孤独无助,终日碌碌无所为,离开教室就是宿舍,对学习生活麻木。

二、高校双创环境下开展相关活动的具体情况

(一)与创新创业紧密联系的专业导论课

专业导论是大一新生告别军训进入大学学习阶段的第一步,专业老师会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将“创新创业”这一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期待它们早日萌芽并茁壮成长。将专业导论与创新创业紧密联系起来,紧扣社会发展需要,让孩子能对自己所选专业保持自信并努力学习,是帮助新生摆脱迷茫期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与此同时,与各专业密切相连的创新创意论坛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让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充满了兴趣和希望。

(二)别具一格,自编自导的迎新晚会

迎新晚会是各大高校通用的对新生的欢迎仪式,晚会节目大都由大一各学院新生自行排练表演。节目内容大都推陈出新,很有新意。例如,学院的晚会形式是各班自编剧本,全班学生一起参演自编的剧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新生的创新思维,他们的剧本大都别出心裁,会自行摒弃那些烂大街的故事套路,也会自创很新颖的道具,看完整场节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恰逢其时的创新创业主题班会

迎新晚会结束后,大学生活已经渐渐步入正轨,但这并不表明新生已经走出了迷茫期,很多人依旧迷茫,因为大学的学习方式和高中截然不同。进入大一第二学期的孩子,一些人失落于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一些人自卑情绪日益严重起来,每周就几节课,专业课也还没开始,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去打发那些闲暇时光。这个时候,创新创业主题班会开始了,一些人开始在教师的呼吁下开始着手主持或参与一些创新创业类项目,不管大小的项目都需要学生挖掘出自己创新的潜能才能有研究课题。因此,创新创业类主题班会帮助新生投入创新创业训练类项目,从而为摆脱迷茫开了一个好头。

(四)接二连三的创新创业类科研项目

创新创业主题班会像是号角,激起学生投入创新创业类科研项目的兴趣。项目形式多样,学生有多种选择,从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到立项成功后艰难的调查研究,这期间,翻阅了无数纸质资料,浏览了无数电子资料;这期间,请教了许多教师以及学长学姐;这期间,团队成员之间少不了分歧,但最后大家总能达成一致,一起为共同的研究目标努力;这期间,常常熬夜到很晚……集中精力投身于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没时间去想东想西,更没时间去迷茫。根据调查问卷显实,在尝尽了做科研项目的酸甜苦辣后,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生活,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很显然,这些创新创业类科研项目促使深陷迷茫之中的学生慢慢走了出来,并开始正视自己的生活。

三、双创背景下高校开展的系列活动对大学新生心理迷茫期的影响

各类项目结束后,我们组织了相关的心得交流会和访谈会,邀请参加过创新创业类项目的同学参加,并将交流会及访谈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关于双创背景下我校开展的系列活动对大学新生心理迷茫期产生的影响,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

(一)学习方面

根据我们相关的调研结果显示,参加过创新创业类科研项目的学生比起那些没有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更早走出学习上的迷茫期,开始重拾高考结束后被丢弃的努力学习的态度,开始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去攻克学习上的难关,难度较高的大学课程并没有让他们进步很快,但最起码他们的学习态度已经端正,他们开始努力的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感情方面

多数家长和教师不反对大学谈恋爱。所以刚刚步入大学不久便进入恋爱状态的学生,沉溺爱河,眼里心里都是对方,根本无暇顾及学习和自我的完善,将爱情放在了第一位,约会、看电影、旅游像是他们的主业。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做创新创业类科研项目的不乏情侣,据我们的访谈结果显示,多数情侣认为他们渐渐形成了一种很好的恋爱状态,觉得大学正是应该一起努力奋斗、学习的好时光,不应该只是终日你侬我侬荒废大好时光,认为以后应该彼此陪伴一起学习,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

(三)心态方面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學生认为自己上大学以来成就很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做科研项目的队伍之中,但却收获很大。部分学生认为做创新创业类科研项目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收获,特别是那些之前很自卑的同学,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做成一些事情,找回了自信心,对学习生活少了些迷茫,多了些勇气和笃定。努力去做成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是保持自信的好方法。

(四)抗压方面

一个人的抗压能力并不能因为在学校的一次科研项目的做成而变得无比强大,但从懵懵懂懂到历经做创新创业类项目的酸甜苦辣,我们认为它是有利于年轻的大学新生提高抗压能力的,面对反反复复的问题以及不可预期的困难,能够咬牙坚持下来,对不到20岁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可圈可点的事情。

(五)人际交往方面

在做创新创业类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一步步和自己的指导教师和队友熟悉起来,做项目时,教师尽全力指导,队友之间深入探讨,整个项目完成后很多人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与此同时,在查阅资料和请教经验时,我们又认识了很多很有能力的人,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自身不具备的东西。因为很多学生迈出了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主动去和别人交流,拓宽了自己的朋友圈,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四、结语

通过本次科学研究项目的开展,我们以研究双创环境下学校开展的各类创新创业类科研项目的开展为出发点,得出通过学校创新创业类科研项目活动的开展和新生的参与,更加有利于大学新生走出心理迷茫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大学新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本文希望能为各大高校帮助大一新生摆脱心理迷茫期找到一个新的切入点,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大学新生走出心理迷茫期,早日步入大学生活的正轨。

参考文献:

[1]汪星刚.“空心病”下的大学生心理障碍透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7,30(5):177-181.

[2]朱思施,鲁林,文敏琳,等.从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空心病”现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2(4):134-140.

[3]刁生富,蔡士林.大学生空心病的成因及干预[J].教书育人,2018(6).

[4]徐凯文.空心病也是一种心理障碍[N].大众卫生报,2017-07-25.

[5]刁生富.李香玲.基础教育焦虑探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6):57-68.

[6]张元洪.高校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6):121-123.

[7]肖晓鸿.如何让当代大学生摆脱“空心病”[J].科教导刊,2018(1):176-177.

[8]樊熙梦,浦甲冬.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7,38(1):148-149.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新生双创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新生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