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科教学运行调度管理工作的探析
2018-05-14余建晖郑丽丽
余建晖 郑丽丽
[摘 要] 教学运行调度管理是本科教学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还是教学活动合理运行的基本保证。由于本科教学从精英化管理逐渐转变为大众化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需求,必须完成管理效率与结果的高度统一,优化教学活动的组织理念。着重探析教学运行调度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与机遇,并结合相关经验,考虑怎样开展本科的教学运行调度活动。
[关 键 词] 本科院校;教学运行调度;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198-02
教学运行调度活动是本科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本科院校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自1999年开始,随着本科院校的大量招生,教学形式也从精英化教学转变成大众化教学,传统的手工调度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各所院校纷纷采用现代管理方式,建立符合个人规律的平台体系,以此提升工作效率。根据教学运行调度活动的总体特征与规律,仅借助智能运转设备并不能取得有效的结果,为了完成效率与结果的高度统一,需要依赖于人机协调。
一、教学运行调度活动及其特征
为了实现本科院校的教学方针与组织理念,应该制定详细的教学规划与目标,还必须依靠运行调度来进行管理与控制。其中,教学运行调度活动有以下的行为特征:
(一)承前启后
在本科教学管理事务中,教学运行调度活动具备承前启后的特征,尤其是电脑辅助管理,数据分工更能反映调度活动的作用。
1.从活动流程的角度来讲,教学运行调度活动连接了教学规划,并利用单元测试把教学效果发送到审核机构。
2.从服务流程的角度来讲,教学运行调度活动是把本科院校的总体方针落实到教职员工工作中。
(二)事杂面广
教学运行调度包含选课排课、单元测试以及资源分配等管理工作,影响了教学地点和课程安排等资源,同教职员工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1.选课、排课
在电脑辅助管理工作中,选课面向所有学生,选课成果是成绩输入的唯一接口,没有选课就不能输入成绩,这种理念直接影响到选课管理活动,决定着选课活动的难易程度。
而排课活动是将教职员工和教学资源进行综合,然后拆分不同年级的专业课程,使所有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教学课程目标。排课活动的宗旨是:在相同时间段内,各位教师不能出现重课现象,并且每间教室也不能出现重课现象。
2.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本科院校对老师教学与学生吸收效果实行评估的基本方式,严谨的考试纪律会对校园风气产生作用。考试活动和教职员工、院校学生、场地资源存在直接的联系。
3.资源分配工作
教学运行作为一项动态工作,资源分配工作必不可少,资源分配能够满足教学调整要求以及处理突发情况,主要活动包括调课、借用场地等。
(三)制约性因素较多
教学运行调度活动严格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分配教学课程与场所,致力于服务教职员工以及院校学生,由于涉及面广,所以拥有大量的制约性因素,可以分成客观性因素与主观性因素。
1.客观性因素——教学场地
本科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后,学生人数的增长加剧了教师资源的紧张,而场地资源完全依靠有限的土地资源,所以扩容性较差,随着本科院校的空间限制,运行调度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困难。对教职员工和院校学生来讲,每个学期的教学安排时间十分有限,怎样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内开展教学工作,是运行调度活动需要考虑的环节之一。
2.主观性因素——教学课程
教学课程的设计与运行依赖于教职员工与管理人员的决策,所以将其确定为主观性因素。课程任务量关系到教学运行调度活动的成效,在相对完善的场地环境中,课程任务量小,运行调度活动缺乏可施展的条件,容易造成课程需求与任务量之间的矛盾,加大运行调度的难度。
3.主、客观资源的内部矛盾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行调度活动受到主、客观资源的约束,同时主、客观资源出现矛盾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院校学生希望开设丰富的教学课程,但是课程量过大,会使学生无法进行取舍,还会增加场地资源的压力,根本满足不了教学排课的要求。
(四)无法标准化
和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学籍管理与成绩管理不同,教学运行调度活动无法实现标准化的状态。主要有三项因素,分别是:(1)本科院校的情况不同、资源现状不同,不能用数量计算;(2)由于运行调度的约束性因素较多,在不同的发展时间,矛盾会产生相应的变化;(3)运行调度活动的目标是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
二、教学运行调度活动存在的风险与机遇
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发现教学运行调度活动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在本科教育的大众化环境下,本科教学管理活动包括三项风险与机遇,运行调度活动是本科院校管理的实施环节,所以必须积极应对这些风险与机遇。
(一)大众化与国际化
1999年,国务院出台了高校扩招的政策。从此,以大面积招生为标志,普通高等院校的改革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至2006年,普通高等院校已经达到1867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上升到22%,进入了本科院校大众化时期。“扩招”虽然可以满足人们对本科教学的需求,但也为运行调度活动带来了风险。
自20世纪末,全球各所研究类院校开始重新研究本科教学的使命与任务,从总体上讲,经历了十几年的变化,本科教学从封闭型系统转化为大众化系统,并且该系统受到了消费人员的驱动。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遭到政治经济化、教育国际化与教学理论的三重打击,实行和世界接轨的教学改革,并借鑒全球经验推行既符合实际情况又满足发展要求的改革活动,针对广阔的国际市场,本科教学怎样确保优秀人员的不流失以及如何进入全球化市场,是本科院校存在的风险与机遇。所以,运行调度活动必须深入思考怎样更新理论、提升效率以及服务能力。
(二)和谐与人性化需求
现阶段,构建全面的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公民的共识,打造和谐校园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和谐校园不仅是传统理念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还是团队意识和自我个性的相互统一。同时,现代管理模式充分强调了人性化需求,坚持理解工作人员、关心工作人员以及尊重工作人员,明确他们的自我控制地位。而教学运行管理工作很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与凝聚力的丧失。所以,怎样符合新形势的需求,解决好管理和服务、奖励和处罚的关系,使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是教学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挑战,还是教学管理活动的重要机遇。
(三)计算机、信息和通讯方式的发展与支持
本科教学工作的变化来源于政治制度、社会经济与应用技术的全面改革,尤其是信息和通讯方式,它们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进步,渗入现实生活中。在本科教学中,信息和通讯方式成为实行教学变革的支撑动力。针对教育活动来讲,它不只是简单的学习内容,也是推进教学系统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院校构造等领域形成了深入的改革。计算机、信息和通讯方式的发展与支持,提高了教学管理分析、整理复杂数据的水平,数据实现了公开和共享。另外,怎样有效掌握和使用新型技术,也从某种程度上对管理人员的创新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三、对做好教学运行调度工作的探析
结合上述内容,本科院校运行的调度活动不僅具有自身的规律特征,还面临着大量的风险和机遇,怎样使繁琐的运行调度活动取得较高的满意度,必须在现实活动中反复思考、归纳和完善。
(一)继承与发展问题
针对本科院校的教学运行调度,在详细的校情内设置固定的特征与规律,必须在理念中肯定教学管理策略的必然性。天津大学成立了长学期与短学期,学期中还开设了四周的实践活动,院校的所有专业均在这一阶段进行实训工作;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院校教育资源分配的要求与地理因素所形成的安排规律。因此,在传承安排规律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实际要求,寻求科学的管理方式,应该提前制定计划与调研,在反复论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考虑小细节,保证计划的可行性。尤其是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时,因为发展国情不同,必须抵制完全模仿的现象,怎样确保实际操作性能够使教学工作平稳运行,应该慎重思考。
(二)原则与弹性问题
教学运行调度活动的顺利开展完全依赖于教学原则与管理原则,为了防止教学活动的任意性,并且兼顾自由平等的组织气氛,必须在保证原则的基础下提供适当的弹性控制;在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大方向下,科学地处理原则问题与弹性问题。尤其是在现实操作程序中,运行调度活动与学籍管理要有所区别,它是一种动态形式的管理模式,变化性较强,因此对弹性控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三)即时与及时问题
本科院校教学运行调度活动具有复杂的细节,在现实活动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确保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针对活动中的经验,应该进行有效的总结,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活动能力,还能增强处理问题的决心。
(四)沟通与反馈问题
本科院校教学运行调度活动的日常运转不能离开员工的参与。为了使院校方面的决策得到顺利的实施,就必须加强信息渠道的交流,重视基层工作的反馈。尤其是基层管理员工,他们对制度的理解与执行会直接反馈到最终成果上。所以,针对院校管理机构的活动人员,应该和教学管理员工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
(五)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本科院校教学运行调度活动牵涉范围较广,活动较为复杂,要想实现平稳有序地运行,就必须梳理思路和突出重点,反之就会迷失管理工作的重点。梳理思路要全面掌握活动定位、活动性质以及活动内容,深入探析活动难点,确立清晰的活动目标与活动脉络。突出重点是掌握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复杂事务中确保重要环节,对事务性活动,需要利用流程回造与授权实行科学的分解。
参考文献:
[1]李姜国.构建和新阶段质量观相符合的院校质量保障系统[J].中国科技教育,2015(9).
[2]廖全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挑战与服务型教学体系的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2):46-50.
[3]蒋红斌.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变革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2):90-92.
[4]陈新民.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