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8-05-14刘千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农民工道德

刘千

[摘 要] 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部分劳动力为了谋生,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外地或者出国打工,但是由于条件有限,很多工人不能带孩子生活,这些被留下的儿童就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的指导,自身明辨是非能力差,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道德问题。这关系着留守儿童及所在家庭的和谐发展,因此分析和探讨其原因并寻找对策很有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儿童;留守;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184-01

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在城市化大潮下涌入城市谋生,甚至出国打工。截至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2000多万,孩子大多由隔辈抚养或者亲戚寄养,爷爷奶奶的溺爱以及农村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更加凸显。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道德问题

(一)道德认识混沌

道德认识是指有意识地遵守道德行为准则,有正确的价值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会有意识地模仿,但是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出国打工,没有时间陪伴、教育和监督孩子。再加上家长自认为无法陪同孩子,在收入增加后抱着一种“补偿心理”,回乡后给孩子物质上的补偿,如金钱、购买电子产品等,留守儿童由于缺乏自制力和正确的金钱观,不能正确支配,如沉迷电子小说、网络游戏等,甚至出入网吧、棋牌室等场所,他们行为上的偏差可能会导致同学、亲朋好友、邻居等人的偏见,使他们形成自卑心理,这都影响了留守儿童正确道德观念的认识。

(二)道德情感缺失

留守儿童长期不能与父母相见,相隔距离遥远,且每次相聚时间很短暂,儿童在青春发育期的情感无处倾诉,造成关系逐渐疏远。现在由于学校承受着升学压力,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这就造成留守儿童得不到多方关注,缺乏情感交流渠道。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感性、孤僻、自卑,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甚至走向极端,为了吸引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力而变得狂躁叛逆,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道德意志薄弱

一个人具备坚定的道德意志才会克服困难,调节自己的行为,兒童年龄尚小,辨别是非能力仍处于逐步养成阶段,需要外界的监督与规范。此时父母长期缺位,老师忽视,留守儿童就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不良行为,在学校造成不良影响。更有甚者,在社会不良青年或者同学的鼓动下,受不良习气感染进入网吧、棋牌室等,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撑,他们在走投无路时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道德问题解决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解铃还需系玲人,父母在选择工作时要优先选择离家近的,增加回家的频率,尽量保证父母一方在孩子身边,尤其是母亲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如果父母都不得不离开孩子外出谋生,也要保证节假日的时间回家多陪陪孩子,增加亲子相处的时间,不能把教育责任都交给学校,逃避自己的教育责任,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改善物质环境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未来为代价。在外出务工的日子里要多给孩子打电话,多与孩子沟通,聊一些孩子关心的话题,不能只限于形式上的问候,不顾孩子真正的情感需求;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有节制地给孩子零花钱,不能养成他们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中坚作用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一时无法消除,仍有学校没有转变观念,忽略道德教育。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老师更应该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工作中要注重与留守儿童联系与交流,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动态,对品行不端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加强与监护人或者父母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在校外真实的生活状况。

最后,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偏远落后地区仍然存在大量专职教师的空缺,专业教师具有专业的业务能力,为孩子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师之间也要加强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交流。总之,要多种方式并举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感。

(三)发挥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

政府要加强投资力度,在农民工地区修建更多农民工子弟学校,增加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入学机会,减少打工子女的入学费用;加速户籍制度改革,在制度上逐步打破农民工子弟上学、升学的壁垒,只有城市有容纳留守儿童的学校,留守儿童的数量才会减少,父母才能有机会把孩子带在身边;政府可以对农民工进行技能方面的再教育,鼓励农民返乡就业或者创业;政府要积极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优化就业环境,扶持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人在家就业,吸引外部投资本地特色农产品等资源。政府还应牵头,联合非政府组织参与,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到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业辅导等领域,组织留守儿童互助、自助。

留守儿童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全社会都需要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能否健康顺利地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大计。因此,只有政府、学校、家庭三方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抓紧时间制定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才能早日解决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4).

[2]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卢利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求索,2007(7).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农民工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跟踪导练(五)(2)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道德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道德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