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环境育人理念下边远地区医学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①

2018-05-14卢娜诸葛明双张扬麟王畅廖家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立德考核育人

卢娜 诸葛明双 张扬麟 王畅 廖家琛

[摘           要]  右江民族医学院作为全国唯一的民族医学院校,地处偏远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针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面临的困境提出,须从人才培养的优化、培养平台的打造、思政工作的改革等方面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个融入”,人才培养的“五个途径”,“三点一线”式的学生管理的立德树人教育模式。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全环境育人;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52-02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环节、各领域,达成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全环境育人理念。右江民族医学院建校60年来,先后培养了5万多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学毕业生,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65%,60年始终坚持扎根少数民族地区办学不动摇、面向基层服务不动摇、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不动摇,本课题组通过选取该校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6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00多名学生做了一对一的访谈,深入分析该校立德树人的工作现状,提出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个融入”,人才培养的“五个途径”,“三点一线”式学生管理的立德树人教育模式。

一、右江民族医学院立德树人教育基本经验

(一)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个融入”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该校开设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其中,但课程吸引力欠缺。调查显示,51%的学生认为本校立德树人教育存在思政教育太枯燥的问题,经深化改革,该校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培养”“就业指导”“校园文化”。入学教育作为新生入校的第一堂课,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开端,该校从新生入学教育入手,利用百色革命老区的政治地缘优势,对学生进行“五年不断线”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紧密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和基层就业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认知调查、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生基本状况调查等,从而增强学生服务基层的决心。该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张贴于各教室,理论教育无处不在。经调查显示,对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29.1%的学生表示十分满意,64.0%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大部分学生较为深刻地认识到立德树人工作的价值。在被问及学校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意义时,79.2%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17.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参加活动,仅有1.7%的学生认为立德树人教育无实际意义。

(二)人才培养的“五个途径”

1.资助育人

高校资助工作是我国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将资助和育人紧密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贯穿到受资助学生的教育中,建立“奖、助、贷、勤、补、减免”的多元化资助体系,注重物质、精神和能力帮扶相结合。

2.实践育人

据调查,34.3%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最有助于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开展,该校鼓励学生走出去,接触社会,在实践中扎实专业技能、认清事物本质,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才能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观念。该校实践教学基地总计64个,囊括直属附属医院、实习教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基地等,开展课外科研、科技创新、暑期社会调研或实践、军事训练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五年来,该校共组织上百个学生团队深入基层开展义诊、疾病预防、思政宣教、社会调查等活动。

3.网络育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新媒体成为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不可忽视的平台。该校从2014年开始参与全国易班网共建,曾经承接过2016-2017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项目,学生活动开展了100多场,做了正面宣传,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目前该校易班在思想教育和服务学生方面形成了校本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医广场”等宣传阵地,在网络时代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入每个学生。

4.校园文化育人

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浸润型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校初步形成医学、科技、人文、艺术相融合,社会实践促成长的校园文化格局。开展“五早一晚三杜绝”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个人德性修养,依托校训、校徽、校史陈列馆让学生深入了解该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综合性人才。借助该校34个校级学生社团,通过内容多样、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

5.创新创业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着力加强科研育人,该校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构建本科生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三点一线”式的学生管理

该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条主线,紧抓教师队伍、党支部、班集体三个板块,形成“三点一线”式的学生管理机制。在立德树人的工作中,该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针对青年教师的内部培训,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选派教师到具有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资质的学校进行短期进修,开展思想教育课题,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政素质。该校制定“三三三”理论学习制度,基层党支部于每双周三下午开展不少于三小时的政治理论学习,紧抓学生党建工作,致力打造作风优良、信念坚定、行为规范的学生党员队伍。班级是高校统筹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集体感。各班集体召开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团课和主题班会,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开展立德树人教育,评选优团优干、各类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志愿者等,在班集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班集体全体成员全面发展、争做先进。

二、偏远地区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流于形式化

部分高校学生对立德树人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别,主要是由于学校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流于形式化,未能从具体落实上抓起。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各班级重视程度不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形式单一、内容单薄。据调查,对于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程度呈现以下特征,大一至大四学生对立德树人教育的认知度逐渐递增,学生干部>普通群众,学生党员>团员。经调查,62.3%的学生能够清楚地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其中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占大多数。

(二)尚未建立健全的师德监督机制

教师队伍与学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的行为举止、人格信念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部分高校对教师队伍师德监督不全,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当出现违法违纪和违反师德行为时,应当及时纠正,将各类违反师德的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学校教师专业理论素养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对特定岗位职业情境、职业道德的研究。

(三)整合机制不足

在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全环境育人理念下,偏远地区受学校设备、师资力量、地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将领导干部、教师队伍、学生组织、班集体高效整合,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尚未形成模块化、规范化的管理,未能将立德树人的内涵渗透到每个学生心中。

(四)立德树人工作考核机制不完善

立德树人工作考核是判断高校德育工作效率效果和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途径。部分高校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学生的考核大多在學期末和学年末,大多数以考试考查为主,忽视了学生思想的动态变化,对学生工作管理成果考核方式僵化,容易以偏概全、以点带面,无法真正看到立德树人教育在学生身上的成效。

三、提升立德树人工作质量的建议

(一)立德树人教育实效化

要想增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就要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要求教师转变德育教学理念,将道德教育走向道德教化。在教学形式中应抛弃以往单一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建议多采用微课、辩论、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让立德树人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不断加强立德树人教育的认知、立德树人理念的培养,围绕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的动向变化来引导、教育学生。高校立德树人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真正形成系统性的、全面化的宣传格局。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手段如将有关立德树人内涵、价值、意义的微课并入高校网络课程,要求学生修够一定学分以增强学生对立德树人的理解。

(二)考核机制全面化

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考核机制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笔者建议其考核对象应包括该校立德树人领导机构、教师队伍思政素质水平、基层党支部建设、学生个体。针对领导机构,该校是否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以明确立德树人教育工作职责并完成相应任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是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具体体现;针对教师队伍,笔者建议高校应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定期对教师队伍从学校考核、教师相互考核、学生反馈三个层面以访谈、测评等形式进行考核。将依法执教、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学生满意程度、为人师表五方面作为师德考核的重点;针对学生群体,学生是立德树人工作成效的切实体现者,应有针对性地、长久性地抽取各院系部分学生进行随访调查,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动态变化来评价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打造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模块化

高校要将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需要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和参与机制。高校应打造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用人单位、考核小组五个模块组成的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机构,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明确各模块的职责,各模块要紧密配合、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资源的合力。

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偏远地区的医学院校须多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对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时长效监督并对其成效进行考核,确保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增红,石少婷.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育人路径探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5):3-6.

[2]李岩.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现路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4):6-7.

[3]卢效坚,赖沁.基于立德树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知识经济,2018(2):147-149.

猜你喜欢

立德考核育人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