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驱动法在《专题片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8-05-14武会园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影视制作专题片驱动

武会园

[摘 要] 《专题片制作》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专业性于一体的课程,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为系统地学习专题片的理论知识,掌握专题片的制作流程和采、摄、编技巧。详细论述了项目驱动法在《专题片制作》课程中的教学特色,以期对今后的课程教学起到一定的效果。

[关 键 词] 项目驱动教学法;专题片制作;实践;创新

[中圖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2-0060-02

一、“专题片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专题片制作”课程是一门面向新闻学学生开设的专业任选课,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电视摄编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能赏析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最终能够完成电视新闻片、专题片等节目的前期拍摄、采访与后期制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通过近年来该课程的教与学,我们不难发现,该课程的教学仍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一)课程内容编排落后

该课程主要讲授节目策划、剧本与分镜头制作,摄像设备使用、灯光照明、画面构图以及后期处理等内容,知识的组织与编排还是按传统章节的学科体系来体现。以此实施教学,学生能对课程知识点进行了解和掌握,但不能掌握专题片制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也不能将内容整合,无法达到整体编制水平,因此达不到融媒体时代大环境下各用人单位所需求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在新闻专业成立了影视工作室,但工作室制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改变“专题片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依然延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辅导的过程,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差,教师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听之任之,教师的影视制作水平基本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此外,由于没有从零开始的创作型影视媒体类项目或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足,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三)实训教学不足

“专题片制作”课程中的很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需要实验验证或者通过专门实训掌握,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一般课程只能安排在现有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进行,并且实验室软件多为盗版软件,且版本过低,这样虽然可以完成课程知识点的基本传授,却无法让学生真正拍摄制作专题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简单模仿、复原教师的操作,很少将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学生任务引入,这样开展实验教学不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使学生缺乏岗位的系统认知,对具体工作的过程和流程缺乏了解,导致走上工作岗位很久都不能胜任影视制作方面的相关工作,难以在项目中担任重要职位,扛脚架、听采访成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

综上,笔者针对“专题片制作”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特提出了项目驱动教学法。

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特色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发布项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的特殊方式。针对“专题片制作”课程提出的项目主要指与电视台或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制作的专题片,而非简单的主讲教师布置的影视制作作业。在合作的项目制作过程中,主讲教师在学生完成专题片的稿本、脚本、拍摄计划、拍摄内容、编辑制作的全过程中依据每组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最终完成专题片,实现教学目标。

(一)明确目标,不能忽视理论学习

56学时的课程,主讲教师需要合理安排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虽然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但理论是基石,掌握系统的理论是做好专题片的敲门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是,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之前,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然后将专业、系统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如果没有理论作支撑,学生很容易在跳过理论学习的实操中养成不好的行业习惯,如难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工作团队中去,难以给团队带来有建设性的意见,难以拥有岗位意识、履行岗位职责。细节上很容易体现在拍摄脚本撰写不专业、不全面,难以让团队其他成员理解脚本意图;摄像过程中不懂得变通,不能把握全景、近景、特写等各类镜头的比例,造成时间、资料的浪费,此外,更容易造成学生难以承担剪辑等重要工作的局面。故,开课前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二)选择适宜的项目,实施驱动任务

与电视台、影视公司合作的专题片项目并不是全都适合作为学生教学项目。比如拍摄跨地域、拍摄耗时长、拍摄难度大的专题片,学生是难以胜任和完成的。故在对于项目的遴选上,主讲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和了解。

如本学期的专题片制作课程的实践项目为《城市宣传片》,项目合作单位为某影视制作公司。我们的学生在该项目中承担编导、摄像、剪辑等助理工作,且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完成《城市宣传片》。之所以选择《城市宣传片》这一项目的原因:第一,拍摄地点就在学校本市,降低学生拍摄的路程成本,且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正常学习。第二,旅游类宣传片的拍摄主要涉及内容是风景,几乎无演员参与,场面调度难度相对较低。第三,旅游类宣传片涉及全景、远景、近景、特写等所有景别,且航拍融入较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到校园内接触较少的拍摄方式。

(三)系统学习,教师与专业人士双指导

影视制作方面的从业人员比校内教师更接近业内前沿,更早接触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清楚最新专题片的表现倾向和选题立意,且在摄像、剪辑等具体实操上更专业、更精准。

故,在学生跟随影视制作公司完成项目摄制的过程中,既能在主讲教师的系统理论指导下学习,又能在业内人士的针对性实践指导下学习,对于学生《专题片制作》的学习起到了双管齐下的作用。

如南京大学的新闻学专业研究生的影视课程,其实验课直接设在了江苏卫视,校园与电视台的联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平台。

(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参加比赛是体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鼓励学生参加影视制作类比赛也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重要方式。據不完全统计,全国、全省、本市等不同等级的高校影视制作比赛多达10余次。鼓励学生将《专题片制作》课程中完成的练习作业、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作品投稿到各大比赛,有助于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优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深化教学实践的发展。

(五)建构教学体系,培养实践性人才

实践性人才是目前人才市场上比较受追捧的一类应聘者,培养实践性人才是目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改革方向,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专题片制作》课程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项目完成与比赛机制等合理分配,把理论学习测试、项目完成质量、赛事成果等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热情和主动性。

三、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实践意义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应该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项目驱动教学法很好地将教、学、做紧密凝结在一起。

《专题片制作》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专业性于一体的课程,对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利用项目驱动法的授课方式,能让学生在有限的56个学时内较为系统地掌握专题片制作的流程和技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采、摄、编等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与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培养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导向相一致,与提高与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相一致。

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入《专题片制作》课程弥补了学校教学设备的欠缺,完善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的指导环节,重构了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创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参加赛事的数量和质量,是对学校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策略的积极配合,是为国家输送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法。

不过,项目驱动教学法仍然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教学教改课题,该类教学法虽然优势多多、效果显著,但如果应用不得当也会出现难以逆转的教学问题。如学生过分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文化内涵的积淀,很容易出现制作的影视剧内容低俗、文化水平不高、可观赏性不强等问题。笔者尝试从《专题片制作》课程入手,以学生为研究主体、以教学成果为重要研究数据,用以往数据与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入课程教学后的成果数据作对比,进而深入研究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合理应用。

猜你喜欢

影视制作专题片驱动
媒体融合时代创作技术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探究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专题片的宣传优化策略
课程思政视域下影视制作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创新与探索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
一年内的第三部反腐专题片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关于影视制作投融资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