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转型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2018-05-14任晓燕

今日财富 2018年4期
关键词:产教应用型校企

任晓燕

目前高校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着定位不准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界定不清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高校转型发展、推进地方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机制。我院多年研究探索出一套可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显著。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快速转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显,导致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结构性失业,这已成为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不如传统本科院校,而实践动手能力又不如高职高专院校,处于高等教育的“中间地带”,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科学定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为了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学生考研上线率,对学生进行“研究型”教育成为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还有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对学生进行“技能型”教育成为其人才培养主要目标。然而,随着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化,高校科学定位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纳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对应用型人才的界定不清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高等院校分为三类:学术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然而,高校对三种类型的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界定不清晰,人才培养模式互相交叉。本文认为,学术型人才应该能够透彻理解专业知识,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够跟踪学科前沿,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技能型人才不需要透彻理解专业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掌握具体的操作能力。应用型人才是介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專业知识,而且要能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解决现实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科研能力是学术型人才的主要特征,具体操作能力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特征,而创新创造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特征。

(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不相适应

从社会整体来看,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人难”矛盾并存。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传统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科研型和高级管理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企业需要的却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本文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使高校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解决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和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难题。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虽然当前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新要求,但对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还缺乏系统、科学的培养机制,大多数高校仍集中在增加实验课程、加大案例教学所占比重、鼓励学生考取各类资格证书、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缺乏系统、科学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

产教融合是将高等教育与行业企业进行互融,使高校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培养所需人才,主要是指高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实习实训对接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将高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和人才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发展

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实习实训机会,另一方面,高校也为企业提供了理论教学机会、输送了优秀人才。高校和企业双方不断推进良性循环,促进优势互补。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使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促进了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提高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使高校和企业协同发展,解决了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矛盾,实现了双赢。

(二)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共赢发展的过程。高校和企业通过教育教学、生产实习、员工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整合现有社会资源,促进高校和企业协同发展。一方面,学校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对企业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等;另一方面,企业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机会。校企合作使高校的资源得到了最大效益的发挥,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

(三)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因此,地方高校的发展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依托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产教深度融合有利于将高校和企业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相互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转型发展背景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构建高校与企业协同培养机制

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该与企业沟通,了解社会、企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特点,使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符合行业企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既可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企业招人难的问题,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企业获得了利益,提高了其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适应能力。

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高校“对接”地方产业,行业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校要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二是,高校各专业要对接地方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高校各专业要根据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准入资格等实施专业建设。“参与”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业组织要为高校提供产业人才需求信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合作办学中的指导作用;二是,行业组织要搭建好产业及其企业与高校合作交流的平台;三是,行业组织要参与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促进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

(二)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以地方产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托,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让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把企业的人才要求、最新的市场需求等信息融入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高校按照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实现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有机融合,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构建“生产进校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教互动,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以教学为主,生产为教学服务;企业与地方高校共同设定学生实习实训任务,按不同的实习实训任务开发相应的产教项目,以适应不同专业及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和实习需要;教师的教学以实习实训为主线、为载体,将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内容相结合。

二是学做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行业企业与地方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别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编写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实施“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活动,由企业和高校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实施教学。

三是以产促学,解决实习难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既能够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确保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同步进行,让实践教学服务于课堂教学。强调“课堂与企业一体,实习与学习合一”,使全部学生参与到实习实训全过程中。

四、结语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飞速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行业企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将地方高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共同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经过多年实践,我校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6年底,我校分别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西北机器制造厂等21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训协议,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构建“实习+就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7.07%;学生参加国家及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总计20余项。更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已经与我校签订了协同培养人才协议,正在迅速发展中。(作者单位為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应用型校企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