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合理低价中标”法

2018-05-14徐琦佩

今日财富 2018年4期
关键词:承包商低价中标

徐琦佩

目前国际形势上运行的“合理低價中标”法,在我国广泛被应用,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但是在此阶段,合理低价中标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其含义、功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对措施等这些方面来介绍合理低价中标法。

一、合理低价中标的含义

(一)企业在整个投标报价的阶段中,报价不应该低于个别成本价,这不但能保证企业获得利润,而且很能防止个别企业恶意低价导致秩序混乱,不公的行为。

(二)针对投标人出具标书,应满足投标文件的实际要求。这是招投标实施的前提,这不仅能体现出合理低价中标的科学性,维护建筑市场有序发展,还进一步预估投标企业的实际能力,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二、合理低价中标法的功能

(一)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这不仅能大大减少企业经营成本,而且还能优化企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制度制定更加完善的市场策略,把握市场行情,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结构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形成一个有序、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合理低价中标是以最低价格中标为基础,能使企业利润下降,能有效制约其不良行为,譬如“挂靠”、“漏标”等违法行为,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才有机会中标。而且它以企竞争力、影响力作为评判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竞标市场的公平、公正的秩序。

(三)有利于投标企业树立市场风险意识,规范企业管理,并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不仅能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主动出击、维护自身权益,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投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有利于行政定价向市场定价的转变。自主报价,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放权于市场,便于对建筑行业的合理管理。向市场定价的转变,推动行业深化改革,是我国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影响力。

三、低价中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低价中标存在的问题

1.低价低质,出现合同难以履行的“豆腐渣工程”。一些承包商秉承着“以量取胜”的宗旨,偷工减料,使用低成本的材料,想方设法降低工程成本,降低工程建筑标准,大大增加安全隐患。还有个别承包商为了节省成本,减少生产投入,安全防护措施缺乏,导致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付出了惨重生命以及财产损失的代价。

2.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及分包行为,导致施工质量低下。有些投标单位用低价抢标,通过设计变更等方式高价索赔来谋取利益。承包商往往会在低价中标后,想方设法的利用设计变更这种方式修改报价,从而增加变更量。有些承包商还会用比较隐蔽工程事后难以核实情况做手脚,提高工程造价,弥补低价中标的损失,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3.个别中标企业、建设单位会利用招标文件的转包对分包工程的约束,拖欠分包工程款。恶意转包,不履行自身职责,故意拖延工程款,导致工期延长,工程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4.设置合同陷阱。投标人为了中标,不惜压低报价,不计成本,恶意竞争。评标专家由于时间评定有限,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界定难以预估。在中标之后,中标人和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利用其中不明确的条款为工程项目谋取利益,致使招投标活动不能很好的开展,也不利于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二)完善对策

1.承包方应转变观念,增强市场风险意识,能正确评估自身实际能力。不盲目报价,要根据自身实力获得报价,并逐步建立工程担保以及相关工程保险机制,稳定资金流入,增强承包人抵御风险的能力,工程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才会发挥出来,还能规避因合理最低价中标带来的各种风险。

2.政府应当赋予市场更多地发展空间,简政放权,让市场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为主体手段,政府监管”之下的市场管理模式。这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竞争力,让建筑市场更加健康发展下去。

3.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让所有投标人都能有能力来担任工程,其他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也应该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好自己的监督工作,确保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安全的、合理的,不给建筑留下安全隐患。这给中标单位创造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也可以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4.加强合同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把合同管理放在首位,从招标文件合同管理着手进行成本控制。

5.采用科学、严谨的评标方法。首先,评标委员会必须要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对于鰊中标的企业进行审核,检查报价中是否包含所有工程项目或者是计算错误。

四、结语

目前各地承包商已实施工程量清单、企业定额报价、依法招标,采用这些方法会使这种方法得以完善。合理低价中标法是市场客观规律的体现,它也有利于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能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为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猜你喜欢

承包商低价中标
第三选择思维的妙处
工程量清单招标合理低价的确定方法
百年大计
低价策略为何不适合J.C.Pen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