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2018-05-14谢建林
谢建林
党的“十九大”以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经济发展,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渠道的畅通至关重要。统计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之一,是企业经营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数据集散地、信息来源地,及时而准确地分析企业状况、捕捉市场信息,为企业的科学预测和准确决策提供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支持,统计工作责无旁贷。通过数据系统及时向企业各级管理者有效地反映生产经营方面的变化过程,揭示随时出现的问题,同时担负起各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督职能,充分發挥统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信息服务、分析预警、运行监督、决策支持等关键作用。
一、统计队伍的专业性与延续性
统计工作不同于会计、审计等其他经济工作那样相对专一,它的涉及面很广,涵盖一个单位的生产、销量、财务、劳资、能源等各个环节,因此,统计人员必须掌握非常全面的各方面专业知识,才能把各个工作环节做到有效地衔接,通过综合统计这一最终环节,形成一套科学而系统的综合统计资料。同时,为适应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统计人员还要及时掌握最新的现代化统计手段,包括对计算机报表处理、计算机分析模块设计、网络资料传输等方面,都是新形势下企业统计人员应该掌握的全新工作手段和全新业务模式。
企业综合统计人员要从单纯的数据统计转移到生产经营指标的分析上来,利用从生产中来的数据再去指导生产,并使统计工作从各个方面去深化、去发展,让生产与统计交替前进。在这个方面,我公司为了能从生产统计基础工作中快速掌握生产环节的第一手资料,从公司→分厂→车间→班组都设有专职统计员,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原始记录、统计调查表、统计信息资料进行严格的归口管理。并且一方面加强对现有统计人员专业知识、调查方法与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以提升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对统计岗位感兴趣的相关人员一起参与统计专业知识培训,建立人员储备机制,防止因统计工作人员突然离岗而导致统计工作中断,保证了企业统计工作的延续性,为建立起高素质、高效率的统计工作队伍,为确保统计队伍的稳定性,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统计指标的适用性
作为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为确保其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需要更全面、更具体、更准确的统计指标来反映企业所需的统计信息。
细化统计指标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统计指标的设立,除满足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要求外,还应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根据不同的需要增加相应的内容,运用一些适合于本企业管理需要的统计指标,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这些指标包括反映生产经营状况的指标,如增加值、增加值率;反映经济效益和经济技术的指标,如经营成本、资金使用、投资收益、原材料消耗、产品质量、投入产出率等;反映企业结构(人员结构、技术与质量结构、产品结构等)、速度(如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等指标,同时还要尽最大努力了解与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反映市场动态、产品结构变化指标,如市场占有率、产销率等,这类指标是企业决策市场布局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反映生产过程中产品产量与原材料消耗对比指标,如出酒率、吨酒粮食消耗率、吨酒水电消耗率等,这类指标使企业投入产出对比一目了然,为企业的成本核算及产品定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一)好分析来自好素材,好素材来自好数据。
数据质量是确保统计分析质量最有效的基本要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统计工作的灵魂。然而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还需要统计人员灵活地运用,由此实现统计数据功效的最大化,其中包括绝对数和相对数结合运用、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运用等,只有把统计中常用的几种数据运用得当,才能正确描述所要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生产系统是企业生产经营融合运用因果关系链上最重要的环节,企业统计工作就是要从最基础的生产统计做起,严格统计台帐制度,快速而详实地掌握生产一线信息,把好基层统计数据审核关,将数据填报质量从源头抓起,从而确保企业综合统计的数据质量。
车间统计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是企业生产统计的第一环节,也是确保数据高质量的根本因素,这个工作环节必须严格把关,不能懈怠。诸如原料投放量、黄酒产出量、包装消耗量、水电消耗量等数据,必须要有详实的记录,一旦发现问题,便可以及时反映、及时处理,将生产环节产生的负面苗头控制在第一时间。因此,来自生产车间的第一手数据,是最能反映出企业生产环节出现偏差的警示源头,这个环节工作上达到严谨,可以最及时地提醒决策者和管理者正确把握形势,客观剖析问题,尽快纠正决策层面的偏差。
(二)统计分析是传递经济信息的有效工具。
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制定生产计划、市场布局,还是控制成本、人员配置、质量监控等环节,都需要统计支持,都需要通过收集、汇总、分析、反馈统计数据来得以实现。只有对这些数据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全方位分析研究,才能掌握各生产经营环节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使统计工作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当前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领导部门和决策者仅凭个人主观经验已经难以把握瞬息万变的经营局面,更难以从传统意识、惯性思维上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布局。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的优势随之显现,它可以把数据、情况、问题、预测、建议等融为有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与直观而感性化的统计数据、汇总报表相比,能够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更理性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对统计汇总数据的领会程度也能够实现最大化。
(三)应用统计技术提高质量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一般,当某个产品执行到一定时期或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都应采取适宜的统计技术,如顾客满意度调查表;抽样检验对进货质量进行控制、改进以堵住不必要的漏洞;利用直方图对产品进行质量分析,识别变异,分析原因,适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直至消除变异等。如果企业能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科学,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走过场”,就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提升和更可观的效益回报。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统计技术贯穿于整个标准实施中,把抽象的定性描述转变为以数据分析、控制以及决策的质量目标体系,使企业的管理体系增值,体现出一种高素质和新思维的方法。只要认真地接受这一概念,并且得到切实的落实,企业的增长潜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挖掘,企业的经济效益自然就会随之得到有效的提升。
新时期的统计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深、更全面的要求,只有做到端正态度、一丝不苟,把握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准确地分析问题、反映问题,为企业管理层科学、快速的决策行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才能使企业在不断变幻的增长环境下一帆风顺,不断发展壮大。(作者单位为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