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2018-05-14阮浩
阮浩
一、前言
就现阶段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县域财政体制不完善、经济因素的制约等各种问题,导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调查研究及个人理解,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分析
县域经济主要是指在县级政府调控之下以县域为中心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区域更大的分工协作的一种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是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建立在县级区划基础之上,其中包含渔业、副业、牧业、林业、农业等各个部门,以及相关金融、财政等其他服务部门等。在各个部门之间,县域经济发展是以独立的经济单元形式存在,其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也是相对比较独立的。
从某个程度上说,县域经济发展属于行政区划性的区域经济,在发展进程中要有效建设县域区划范围,并且要针对环境、人口、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关系做好协调,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一般来说,县域经济的发展应当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县域经济的发展要重视特色文化的创建。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因此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所以,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实现县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县域特色文化建設,可以不断创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结合人文特色和地区环境模,推进经济和文化的互相帮扶作用。在经济发展中,文化发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加大县域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繁荣发展。
其次,县域经济的发展要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对县域整体环境予以保护,可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还能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将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作为基础性的前提,只有保障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才能从宏观上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环境保证,在这个基础上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县域经济的发展要重视人口素质的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从某个程度上说,人口素质越高,经济的发展越快速、越稳定。加强人口素质,可以将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对县域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将县域经济的发展效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就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县域财政体制的制约。就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县域财政体制的制约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上级集中过多的收入,县乡基本上不存在固定收入,上级财政拿走绝大部分的财政收入,这种财政体制难以将县域内财政增收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其次,财力的配置和财政责任存在脱节现象。在各级财政中,县乡财政是最困难的,但是却承担着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两级政权运转等支出责任,造成县域经济发展出现收不抵支的局面。第二,经济因素对县域财政发展造成的制约。首先,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大部分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还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总财源非常有限,这对县域经济实力的持续发展能造成一定的制约。另外一方面,我国很多的县域经济都是依靠农业发展,而大部分县乡的农业生产水平比较落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程度比较低,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以及劳动生产率较低。其次,很多县乡地区虽然存在数量较多的工业,但是普遍经济效益差、规模比较小,导致财政收入来源不稳定。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现阶段的县域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四、加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重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系列的实践研究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商业、农业、工业,可谓是“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对于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县域有关领导要找到经济发展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农业化发展程度不够导致的还是工业化发展程度不够造成的,在这个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部分地区要想实现崛起,必须基于自身实际,充分考虑到环境的脆弱性和资源的有限性,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在这个基础上建立适合县域经济的生态环境优化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切实有效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此同时,还要重视产业配套,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每个县域都要有两三个优势企业,其他的企业则为其提供配套服务,这样才可以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县域民营经济的壮大,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经济产业。因为民营经济实际草根性质比较强,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县域领导要对此予以重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利用思想的先导作用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
县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在新时期下,必须要积极打破传统模式下低效益、高消耗、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创新观念,与时俱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目前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产业。基于此,要想为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的运营环境,必须要整加强对农业产业的管理。县域有关领导人员要全面深入考察,对地区情况做到全面了解,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实现资源最优应用和选择,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化农业,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农业产业链,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生产。对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给予支持和鼓励,实现县域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经营,借助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创建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地区农业竞争实力的全面提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与此同时,在对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转变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与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生态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能够和谐共处。只有重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才能实现效益经济的发展,将地区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行科学的应用与开发,这样才能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总而言之,县域有关领导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要重视地区环境保护,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开发与规划,推动县域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地区文化建设
对于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地区文化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地区文化建设,可以实现区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升。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劳动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成特有的地区文化。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对地区文化建设予以重视,加大地区特色文化的建设力度,以此为主要动力推进经济发展。加强对地区独特文化的建设,可以营造出一种健康的、积极的氛围,从而达到提升地区人口素质的目的。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而言,文化建设是一种重要的特色资源,深厚的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可以转变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本,对于县域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加强地区文化建设力度,需要对地区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和探索,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情况构建具有特色化的文化产业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招商引资,利用文化带动经济发展,逐渐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总而言之,县域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对于地区文化的作用和重要性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针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地、科学地利用,以此为载体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比如对地区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形成具有特色化的旅游业,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旅游特色产品的开发,形成地区特色品牌,这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落实财政体制改革
切实有效落实财政体制改革工作也是推动县域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对于县域财政体制的改革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对县域内的财政体制进行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县乡公共财政体制。第二,针对县域的财政管理体制进行逐步完善,理顺县、地、省之间的财政关系。
对于县域财政体制的改革来说,首先要对县乡财政体制模式进行完善和推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日程表,实现县乡体制模式的全面推行,在这个基础上对目前比较零亂的县乡财政体制进行规范。其次,对于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加快。对于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在这个基础上实行部门预算。针对国库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并实行,此外还要针对政府采购制度进行完善,达到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五)规划县域经济发展道路
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历程的分析不难发现,传统的分散式经济发展布局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科学规划,把县域工业纳入城市生产力布局和规划体系,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建设,为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要抓住机遇,弥补自身不足,延伸现有产业链,完善产业发展模式,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同步发展,使县域经济得到集中发展,确保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科技教育、人口素质、经济增长方式等。为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县域领导首先要重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转变传统的县域经济增长方式,采取新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此外还要加强地区文化建设力度,切实有效落实财政体制改革,以此推动县域经济的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为中共信宜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