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体育运动损伤原因探析及预防研究

2018-05-14宋金岷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教师体育课

宋金岷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在校园大力普及,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人数显著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也增多,给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和学生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在借鉴相关调查数据和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对青少年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进行探究分析,并提出预防青少年体育运动损伤的策略。

[关 键 词] 青少年;体育;损伤;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9-0185-01

有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运动损伤率已经高达11.8%,所以迫切需要对青少年学生预防运动损伤提供有效的针对性指导。本文着眼于学校体育中运动损伤的研究,普及运动损伤及预防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校园体育运动伤害的发生,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学校教育工作正常进行。

一、青少年运动损伤原因探析

1.校园里运动损伤基本常识普及缺乏,体育课上对学生安全教育不足。现在校园里对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多数局限于意外伤害方面,针对校园体育运动损伤的教育宣传很少,尤其是运动损伤基本常识的普及更是几乎没有。此外,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训练中追求上课内容和教学质量,忽略了体育课上的运动损伤知识普及教育是最有效的安全教育。这造成学生缺乏相关的损伤知识,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更是知之甚少,在运动中就容易出现无知鲁莽行为,造成伤害。

2.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对运动训练的专业常识缺乏了解。有些体育教师因年龄层次或受培养层次高低不同,本身缺乏运动训练和预防运动损伤的专业知识,只注重运动项目技术的传

授,发生损伤后不能及时救治处理和分析损伤发生原因,只能由医务部门处理,没有经验的积累和改进,损伤事故便会时有发生。而有些运动项目如体操中的单杠、双杠、跳箱等,在学生初次学习过程中是需要提供保护与帮助的辅助性方法,减少学生的心理恐惧和顾虑,帮助体验动作技术,防止发生伤害。如果教师任由学生自己练习,未能提供有效保护,就很容易造成伤害。

3.组织体育教学和活动比赛未做到科学严谨、程序规范。在组织教学和活动过程中未能遵照体育课的规范程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很多损伤就是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在抽样调查的学生样本中,这类损伤占40%以上。项目练习前一定要根据项目运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充分使身体预热,肌肉骨骼柔韧性、延展性达到练习要求才能开始练习。运动负荷不合理也是造成损伤的原因之一,教师要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运动时兼顾性别、个体在体能上的差异,合理分组安排运动负荷,避免个别学生因负荷过重造成损伤。

4.运动环境、运动器械、运动服装等条件不达标导致运动损伤易发生。气候、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等运动条件的不足也容易造成学生运动损伤。气温过高,人易中暑和疲劳、肌肉痉挛或脱水虚脱;气温过低,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光线不良、刮风等影响视力,易导致运动创伤;运动场地不够平整,跑动时易扭伤或跌倒受伤;地面过硬,足、腿及膝部所承受的撞击力大,容易发生慢性损伤;运动器材不完备、有缺损,学生在使用时,影响技术动作的完成,造成动作变形或失控,造成运动损伤;学生在运动时,穿鞋、着装不符合要求甚至佩戴了不合适的装饰品,在完成动作技术时也可能造成技术动作变形,对自身造成伤害。

5.学生学习态度、注意力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隐形因素。在随机抽样的学生中发现,很多学生身体素质良好,教师教学过程规范严谨,运动环境、场地器材良好,一切条件都较完备,但还是出现了损伤情况,通过观察学生上课练习情况及对受伤学生详细询问分析,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时态度不认真或进行练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是造成伤害的元凶。学习时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形成技术动作的完整准确影像,练习时就不能做出正确动作技术,造成心理慌乱动作变形走样酿成伤害,这种情况在受损伤群体中高达14%。

二、青少年学生常见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1.在校园里积极开展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举办专题宣传栏,请运动医学方面的专家宣讲运动损伤专题教育讲座,让学生教师充分了解运动损伤的发生、急救、预防等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科学预防伤害的发生。

2.激发体育教师的主动性,加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严格执行体育课、活动课、比赛等活動的规范组织程序。每项活动、每次课,教师要认真研究运动项目内容、组织特点,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采用科学的组织方法、练习手段,使运动量的大小和强度与学生实际相符合、提供正确的保护与帮助,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树立强身健体的校园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业余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特别是加强易受损伤部位的锻炼,提升抗损伤机能,可以在运动中对损伤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4.注重对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配备、完善和定期维护保养,每次课前对场地器材进行认真检查,杜绝隐患,保证场地器材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场地器材问题而导致的运动损伤。严格要求学生体育运动时的着装、运动鞋、佩戴物,必须符合运动要求。

5.加强完善学校医务监督。在学生发生急性伤害时,能及时提供正确恰当的急救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伤害。

参考文献:

金刚.青少年体育与健康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苏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教师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体育运动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体育课上的“意外”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讨厌的理由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