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新生适应性行为分析
2018-05-14赖广生
赖广生
[摘 要] “00后”新生进入高校后,出现较多的不适应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對此,分析现当代大学新生在入校适应性阶段中产生的行为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引和帮助,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完成过渡期,完美转换成大学生的角色。
[关 键 词] 行为;新生;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223-01
新时期“00后”的学生群体逐渐进入高校,成为高校新涌进的新生力量。其自我认识、自主意识、自我体检、自我监控及开放、多元和创新的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远离了亲朋好友,陌生的校园环境、自由的学习方式、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新生在体验大学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系列的不适应。
一、新时期新生不适应行为的表现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与拼搏,终于实现自己的理想,进入高等学府,新一代“天之骄子”带着憧憬和喜悦,闯进了美好的大学校园。由于他们受年龄的限制,还存在着生理上、心理上的不成熟,当入学时的惊喜和一开始的激情渐渐退去,开始过上实在的大学生活时,大部分学生在这种全新的校园生活中出现各种不适应,具体表现在:
(一)校园生活的不适应
大学之前,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方式,学生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导致新生的独立性差,在新的校园环境下感到无助、力不从心,从而表现出想家、初入环境的水土不服、身体抱恙、经常性的失眠,对周边事物的不关心、不在意等现象。
(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大学的课程设计与中小学不同。中小学的例题详解、专题练习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知识巩固空间,而高校的教师上课
速度快、不专题复习,这就要求学生自我消化能力强。从而使学生表现为接受知识程度不高,各类知识分块总结凝练度不强,产生上课听不懂、学习效果不明显、成绩极速下滑的现象。
(三)复杂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学生在中学交往的对象除了父母、老师,就是同学;而在高校,交往范围扩大到院系领导、学校行政人员、医务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跨院系专业课老师,甚至跨校区的任课教师,这种人际关系范围的扩大和社交难度的增加,导致了新生在处理人际关
系上的不适应。
二、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多元化的生活环境导致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差
首先,生活习性的差异。大学宿舍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地区的宿舍成员因为作息时间差异,容易造成学生不适应性;其次,民族信仰的差异。新时期高校已接收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各类民族信仰文化也成为学生适应性问题之一;最后,由于住宿环境不够优越,每个学生生活成长背景的不同会导致过分眷恋家庭成员,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性。
(二)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上的自我管理能力差
中学教师讲解学生做题的方式已不再适合高校学生,导致部
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对学习提不起劲,本质上是一种由学习动机与动力缺乏而产生的厌学情绪。这种学习的不适应性将会影响学生的大学生活,甚至还可能极大影响
毕业后的长远发展。
(三)不善于沟通的方式导致人际交往的缺失
现当代高校的学生都需要共同分享宿舍空间,不少高校还保
留晚修制度,课室空间、学习资源、社会服务活动等也需要集体共享,这就要求新生能够适应这种多元化的集体生活。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没有住宿的经历,而不同学生因思维观念、习俗的不
同,在集体生活中难免产生矛盾,而且当代学生个人意识较强,换位思考的缺失将导致发生更多的摩擦,这就对新生的人际沟通
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三、解决新时期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应对方法
从新时期高校新生适应性行为的主要问题来看,所在学院的
学生辅导员、副书记、专业课任课教师必须对大一学生入学适应性问题提高危机意识。做好这一时期的思想工作引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强入学教育引导,做好思想指导工作
教育周期间,学长团的帮扶能够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学院这个
大家庭,辅导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适应性问题,专业课教师在新生入学教育这一时期要对新生的专业认可度进行强化教育引导,让学生对学校与所读专业有认同感。
(二)关注身心健康问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心理健康
的基础知识和自我的心理特点,增强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介入引导也能够降低心理问题引起的危机,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各学院应加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快速成长。通过举办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尽快融入学校大家庭,淡化学生思念家乡的思绪,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的人际环境。
“00后”当代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勤学善思、乐观自信,是有理想、有担当的一代。高校育人工作要做到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努力成为锻炼优秀青年的“大熔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新生适应性问题的重视,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使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参考文献:
[1]王锋,董博.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高校班主任工作手册[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向军,孙小莉.高校辅导员工作月历(北京市高校十佳辅导员)[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
[3]高治军.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