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提高容量仪器练习使用的教学效率
2018-05-14韩永利
韩永利
[摘 要] 容量仪器的操作,是分析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通过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采用分步骤教学的方式,使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效率以及学生规范化操作的水平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教学;分析;容量仪器;滴定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142-01
主要的容量仪器分为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三大件。这些仪器的使用很重要,操作不当容易使分析结果产生误差,因此正确规范地使用这些仪器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及可靠性。
在以往的容量仪器使用教学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就是把三件仪器的使用方法完整地告诉学生,或者将三大件中的一件讲解完以后,学生才开始动手操作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因为操作步骤多、技能点多,学生不容易记住。这样教学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的操作要点,学生只记住了极少数,在今后具体的项目分析过程中,学生的操作问题频频出现,需要教师不断地纠正,若纠正不及时,学生会养成错误的操作习惯,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若将来带到工作中,后果可想而知,那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采取分步骤教学法来改变这种状况。
分步骤教学法就是把某一件仪器的使用方法分解为N个操作要点,教师每讲解两三个操作要点,立即让学生动手练习,练习完了以后,再讲解两三个操作要点,学生又立即开始练习,如此循环,直到把一件仪器的操作技能点讲解完学生也练习完为止。三大件都这样练习完了以后,可以结合一个简单的分析项目,以巩固前期教学成果,同时又为以后的分析实验做铺垫,让学生在规范化操作的基础上,明白分析的意义以及过程和要求,这样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常规50毫升酸式滴定管为例,来说一下分步骤教学的方法(用时90分钟)。
上课时(在实验室进行)首先介绍一下滴定管的种类,然后进行分步骤教学。
步骤一:认识滴定管
让学生了解滴定管的规格、最小刻度以及活塞和胶皮圈,同时告诉学生拿滴定管的方法和要求;接下来让学生按照拿取滴定管的要求,从滴定架上拿下滴定管,观察零刻度位置和50毫升刻度位置及最小刻度值;然后再观察活塞及检查有无胶皮圈,最后让学生把滴定管放回滴定架。
步骤二:仪器的洗涤
讲解演示一遍以后,让学生按照拿取滴定管的要求拿下滴定管练习,使其掌握洗涤方法。
步骤三:活塞的握法
讲解及示范滴定管活塞的握法以后,让学生在滴定架上调节好滴定管的高低,每个人都握住活塞,教师逐个进行检查和纠正,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滴定管就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这可以让学生减小实际滴定中的失误概率,同时能减少教师涂油工作的次数(学生初次接触滴定管,建议涂油工作由教师来做,学生只需知道活塞处涂过油即可)。
步骤四:零刻度调节、滴定操作及读数
先讲解零刻度调节,讲完后让学生立即调节好,教师进行抽查,这时会有很多学生调节不合格,因此,这时要再次强调操作要点及观察要求,以纠正学生的仰视观察和俯视观察的错误方法。总体没问题以后,让学生跟教师一起练习锥形瓶的摇动,就是在锥形瓶中加入约30毫升水,手握锥形瓶,以手腕的力量使水做圆周运动,在瓶身晃动时,要求瓶口基本不动。水在做圆周运动时是安静的,做无序运动时会发出噪音,所以通过听水声就能大体知道学生摇瓶动作正确与否。看似一个很简单的摇瓶动作,但个别学生可能由于腕部肌肉力量太弱的缘故,需要做数个课时的练习才能掌握,这是个例,我们可以忽略。接着讲解滴定速度,让学生练习最快的滴定速度,教师巡视检查,再练习放出一滴溶液的操作,然后练习半滴操作。最后,让学生调节好零刻度,并以最快滴速放出大约20毫升液体进行读数,并由教师检查,因为学生在调零刻度时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此时问题不会太多,只需注意读数的有效位数即可。但是,如有必要,也可以让学生再放出数毫升水,教师再检查。
步骤五:讲解滴定管的清洗保管
若时间控制得好,等学生练习完就快下课了,该进行课堂总结了。
这是滴定管分步骤的教学方法,对于移液管及容量瓶的练习使用教学,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按分步骤教学法的思路,想出更好的教法。
分步骤教学看似有点浪费时间,但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在容量分析过程中,这些仪器的使用,几乎贯穿所有实验,在这里浪费点时间,在今后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这里没有解决的操作问题,会在今后的实验中,反反復复地出现,令教师烦不胜烦,没完没了地去纠正。
参考文献:
[1]王英.分析化学操作技能[M].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1992.
[2]张振宇.化工分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12.
[3]胡斌.化工分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