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本位的反向课程设计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2018-05-14赵心宁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7期
关键词:资格课程设计毕业生

赵心宁

[摘 要] 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能力达不到企业对高质量人才要求的现状,通过使用基于能力本位的反向课程设计理念来重新设计课程,所有环节都紧紧围绕着毕业生资格进行,主要目的在于逐步推广这种课程设计理念,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水平,满足企业的需求,使毕业生达到国际认可的标准。《求职面试英语》是一门旨在提高毕业生在外资企业求职面试能力的专业英语课程,该课程应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与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能力需求相结合进行课程改革,根据基于能力本位的反向课程设计理念,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教学的方法、课程评价标准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能力本位;反向课程设计;英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007-03

一、课程改革背景介绍

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必须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质量的课程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要素。针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毕业生能力不能达到企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现状,为了使个人、行业和国家能满足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挑战,需要一个适应性强、高技能和知识渊博的劳动力群体,这是不可逆转的。为满足这些需求,高职教师需要反思并且作出实时改变,使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不断现代化,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在此背景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和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积极合作相互学习经验,笔者及其他数位访问学者与怀卡托理工学院约翰·克莱登博士一起做了课程设计理论研究,并共同开发了一套课程质量保障工具,其中,反向课程设计过程作为整套体系的基础被广泛应用。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的支持,笔者使用已开发的框架和课程设计模板,利用以毕业生资格为导向的基于能力本位的反向课程设计理念,完成了《求职面试英语》这门专业英语课程的重新设计,并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经过一年的授课实践,受益匪浅。

二、能力本位的含义并举例

所谓能力是指就业在常规或非常规的情况下,能够应用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能力标准。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注重如何评估教育的特殊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以及设计达到学习成果前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在能力本位教学目标的拟定上,清晰地描述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应达到什么表现标准为特色,通常称为表现标准(performance criteria)或学习目标(aims)。表现标准清楚地指出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样的行为以代表学习成果,这些行为被称为证据(evidence)。而学习目标则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评估,不特别强调外在的行为评估。这些学生所要表现的能力通过企业调研获得,并总结在毕业生资格(graduate profile)这个文档中,一切教学活动及考核形式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毕业生资格中所阐述的能力而设计。值得一提的是,能力本位课程考核的设计,不再按照传统的成绩等级制考核标准来设计,學生最终的成绩不再分为不同等级,而是只有通过和不通过两个标准,这样的考核设计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怀卡托理工学院约翰博士举例告诉我们为什么要采取能力本位考核。比如说要培养一名飞行员,作为乘客,你愿意乘坐考试只通过60%的飞行员驾驶的飞机吗?答案很明显,飞行不是儿戏,有一个环节操作不当就会酿成大祸,因此需要能力本位的考核标准来评估一名飞行员的能力,只有考核中的每个环节都通过,才能上岗,有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不能给予通过上岗。

三、教学方法改进的意义

在课程设计培训的过程中,怀卡托理工学院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这一理念符合职业学院学生的特点。职业学院的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他们更喜欢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在教学环节设计中需要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尽可能设计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并动手去做的项目,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inquiry-based learning)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机(motivation),所以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非常必要。因此,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学生来实施,能力本位的考核需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并满足学生的需求。所谓以学生为中心,并不代表事事依从学生的意愿,让他们随心所欲,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引导的作用,就像脚手架(scaffolding)一样,一步一步辅助学生完成任务,达到能力目标。怀卡托理工学院的约翰博士强调,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只能起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学生应该学会独立学习。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权力不能完全下放,要做到合理收放,授课方法要恰当,平衡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的关系。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像脚手架一样,在搭建房屋的过程中,需要一步一步搭建脚手架来完善房屋结构,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这是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所有的脚手架最终将被拆除,学生也需要独立完成工作。

四、反向课程设计的完整步骤及应用

基于能力本位的反向课程设计过程中,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反向课程设计是一种在选择授课方法和考核形式前设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课程设计方法。这种课程设计就像是使用地图的过程,先确定目的地,然后使用地图,计划如何到达目的地的步骤。也就是说,教师先要确定课程目标,再创建考核,最后计划每节课的细节内容。传统的课程设计是依照指定教材的章节来安排教学内容,且很多教材早已过时,并未及时更新。能力本位的反向课程围绕企业需要的能力和标准设计,不断更新,学生按照统一标准学习,达到相同能力标准,最终满足全球一体化下的跨国公司要求的标准。举例说明为什么要满足跨国公司的用人需求,比如,苹果公司要生产苹果手机,作为消费者,并不希望从中国和美国买到的手机品质不同,这就要求全球所有为苹果公司生产手机的企业的产品规格和质量要一致,因此要求生产手机的员工完成任务水平要一致。怎样达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培养这些员工的学院采取能力本位的反向课程设计理念,使用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课程目标、学习结果和表现标准都是一致的,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完成此门课程的学习后达到要求的标准。

反向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创建毕业生资格,毕业生资格主要阐述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需具备哪些能力或特质来满足企业的需求,毕业生资格需要整个专业的所有教师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共同制定完成。那么创建毕业生资格的依据是什么?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的参与。毕业生资格的创建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查明企业的需求并且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其次,确认企业的标准是什么(比如政府的规章制度);最后,确认等级,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来确认。做到以上几步以后,与企业沟通,让企业进行审核,从中得到反馈意见,看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毕业生。

第二步,确定课程等级。在毕业生资格中涉及这门课程相关的毕业生能力到底适合哪一个年级的学生,这要运用布鲁姆的分类法来寻找答案。布鲁姆将职业能力分为六个等级,分别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由低到高依次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也可以称为布鲁姆金字塔等级。越是处在金字塔顶端的能力越难实现,越是处在低端的越简单。就职业学院学生的能力水平来看,一般认为大一学生的课程能力标准要求一般用记忆来描述,大二用理解,大三用运用,以此类推。笔者设计的课程主要是“运用”层次的能力,所以应为大三的课程。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和新西兰,在专科层次上都没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因为它是一门高层管理课程,需要学生学会管理方面的分析、评估和创造能力,远远超过了布鲁姆分类法第三层“运用”的能力,专科学生无法胜任,应属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开设的课程,这是现实的局限性。

第三步,确定课程总体目标。根据毕业生资格中指定的学生的能力要求,确定这门课程总体的目标,即学生在完成这门课程后将能够做到什么。

第四步,确定具体的学习结果。一个学习结果可以被定义为以某种方式可被测量或考核的学习过程的结果。一旦确定了想要做什么,就可以制定出如何做到的方案并且确定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的任务。学习结果从本质上讲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指出需要实现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期盼的表现标准。实际上,学习结果是对课程总体目标的分述,把总体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可实现的具体学习结果,并且涵盖了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多方面的将要实现的能力目标,还包括软技能。值得着重指出的是,不管是总体目标还是具体的学习结果,都要紧扣毕业生资格中罗列的学生要实现的能力目标,也就是说毕业生资格决定了课程目标和学习结果,并且制定的课程目标和学习结果是可实现、可测量的,不能太宽泛,漫无目的,也不能太狭隘。

第五步,考核的设计。学习结果是要以某种方式来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能力标准,而这种测量的方式就是考核。考核是用来搜集证据的工具,并且考核的形式和内容需要反映、回馈到学习结果上。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新联合质量保障框架项目中,所有课程设计中不同类型的考核都拥有标准的模板,用以确保毕业生能够达到一致的能力水平,比如考核模板可分为实践考核模板、观摩考核模板及日志考核模板等。

第六步,制定表现或评分标准。证据是用来展示在考核中表现好坏的方法、方式或路径,换句话说,一旦设计好了考核形式,如何来确定考核中表现的好坏,是通过评分标准(表现标准)来测量(评估)的。同时,评分标准确定了学生需要结合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产出必需的证据。评分标准也是与每一个学习结果相关联的。一个学习结果下可以制定多个评分标准,如何来衡量学习结果的好坏需要由评分标准来支持,这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有益的反馈意见,在哪些区域需要提高和改进。又回到毕业生资格,一旦确定了能力,我们就需要制定标准。

第七步,搜集证据。所谓证据是指为了通过这门课程,需要知道在某一特定的情况下,表现形式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换句话说,证据是为实现某种能力而付出行动的表现形式。

第八步,指定授课题目或聚焦的区域。指定的题目需要与课程直接相关联。同样,授课的题目也要紧扣学习目标和毕业生能力,学习完指定题目下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实现学习目标和培养毕业生所需的能力。

第九步,为每个指定的题目设计专门的授课计划(即教案)。授课计划、课程描述、各种考核形式都有统一的模板可参照。

第十步,根据授课计划,为每一个指定的题目填充具体授课内容,根据各种资源制作PPT,搜索相关视频资料等,以及设计有针对性的不同授课方式。

第十一步,评价和反思。反思性实践是专注于教师个人不断地检测自己当前的教学和课程的理念,反思性实践的概念鼓励“终身学习”。

五、研究成果实施效果分析

在新西兰研修期间,笔者遵循基于能力本位的反向课程设计理念对人力资源专业英语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尽可能多地融入了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等授课方式,将原先的专业英语《人力外包英语》细化成《求职面试英语》。这门新设计的课程共计2个学分,32课时,分16个周授课,包含70个授课小时,80个自学小时,根据毕业生资格,将课程分解为4个总体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分别设计了3项有针对性的考核及相应的评分标准,每个环节相互呼应,环环相扣,最主要的考核形式为观摩式考核,模板清晰易懂,评分标准规范、客观。笔者将新设计的《求职面试英语》进行了一年的实践授课,并选取《英语求职面试问答及礼仪》讲授一节公开课,收获及体会如下:(1)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及考核都使用统一的评分标准,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学生自始至终都按照这些标准有针对性地学习,努力方向明确;(2)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即课前教师布置预习内容,以学生自学和复习为主,教师课上简要讲解重要知识点,检测学生自学结果,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进行点评;(3)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课上教师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引导和辅助,并配合学生自主练习,摒弃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死记硬背的授课方式。

总体比较,传统课程设计与基于能力本位的反向课程设计各有特点。

1.传统的课程设计特点如下:(1)没有完善的毕业生资格;(2)采取成绩本位的考核(60分及格);(3)采用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活动较少;(4)内容驱使的基于課本章节设计教学内容;(5)考核的设计没有反映出对学生能力和学习结果的检验;(6)没有为考核设计明确的表现标准和统一的考核模板,评分随意性较大。

2.基于能力本位的反向课程设计特点如下:(1)更多地融入企业参与,并根据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设计毕业生资格;(2)紧扣毕业生资格中的能力要求设计考核;(3)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4)反向课程设计步骤是环境驱使围绕学生能力和产业标准进行的;(5)考核的设计反映出对学生能力和学习结果的检验;(6)为考核设计、确定明确的表现标准和统一的考核模板;(7)拥有一致、明确的指令,因此任何一位专业领域的教师都能够上这门课;(8)创建学院高质量的声誉及教师在创新方面的专业名誉。

目前,大部分中国的职业院校仍然采用成绩本位的考核方式,成绩本位的考核方式对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受到置疑;通过使用基于能力本位的反向课程设计,确保了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并且毕业生具备一致的能力标准,符合当今时代全球一体化下跨国企业的用人需求,有助于提高学院的声誉。

猜你喜欢

资格课程设计毕业生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没资格的证人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川菜资格人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没资格 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