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下县级中专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探索

2018-05-14禤圆华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计算机专业校企

禤圆华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院校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提高专业建设,这是中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内容。结合广西地区中职院校计算机技术专业以及专业设置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阐述,并对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互联网+教育;县级中专;专业设置;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002-02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和其他行业进行有效连接,在新的领域创造新的生态。“互联网+”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未来将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其他行业一样,教育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影响,“互联网+”思维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那么教育应当如何适应“互联网+”,并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促进我国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这对于教育深化改革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对传统的教育理念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使教育资源从封闭区域开放性,教育机构从单一到多元,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知识灌输变为注重课堂互动。

计算机专业是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很多专业中更新速度最快的一个专业,但是部分中职院校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学校也没有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给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得教师本身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得到实时更新和提高,对计算机知识和新软件缺乏了解,观念落后于形势发展,是无法真正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以及学生质量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得到极速扩张,以示范类为代表的部分院校转变了发展模式,由传统的规模逐渐向建设学校内涵的方向发展,依托校企合作的形式创新学校办学特色,深化教学改革,进而促进科学发展,培养重点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群能够为中职院校获取市场竞争力,每个专业群下面可以设置几个主要的专业,根据周边县级城市的发展需要,探索出适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培养优秀的师资团队,为学生提供就业实训基地,由主要专业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增强社会功能。我们以广西地区的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为例,带动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管理等计算機专业群的发展,提升专业内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根据学校计算机专业设置的情况,对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其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很多中职院校中都有开设,一些国家重点培养的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计算机专业建设基础

(一)师资教学队伍建设

近年来,中职院校积极进行大量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引进工作,挑选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名校进修,鼓励教师实行以老带新,帮扶学习的方式,由专业中高职称的老教师作为领头人物,以中级职称教师为力量支持,青年教师为储备的师资队伍建设,很多教师均来自企业的管理层或者生产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具有权威的资格认证,在教师聘用上可以建立专业的人事聘用数据库,汇集权威专家并指定院校的教师与专家取得联系,以满足中职院校的师资建设需求。

(二)建立以项目为载体,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体系

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来说,在建设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中以职业素质和技能作为发展核心,在教材编写中以项目案例作为主线,注重学习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在校园内学到的知识能够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开发多门核心课程,实现教学一体化。并将这种教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比如在一些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windows组网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县级计算机专业的精品课程,除此之外,还有网络数据库SQL语言、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原理及配置。

(三)建设实训基地规模化发展

学校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和相应的高级别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培训课程教学,从而提升其职业技能和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压力,除此之外,对于没有设置这个认证考试点的院校来说,应当设置网络助理工程师或者网络安全工程师等一些专业资格认证和相应的考试项目,以及权威的职业认证资格,在校园内建立认证考试中心。

二、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课程理论适度化

需要在中职教育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知识扩展,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减少理论推导验证过程,比如电脑编程原理讲解,这些理论知识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并不适用,只需要大致了解即可,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够用为度,教师不需要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只需要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选择适合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实际工作过程中岗位需要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就教什么内容,有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课程。

(二)把握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当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培养创新性人才,使学生能够熟悉计算机安装调试以及后期的维护环节,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开发能力和网络维护能力。

(三)合理设置语言类课程

对于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要想让学生学会程序编制,诸如C语言这类课程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并没有涉及很多,因此可以尽量少开设这类课程,但是由于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门语言,学校可以给学生开设全国计算机考试中的VF,AC-CESE这类语言课程,相比起来难度较低,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能够提高考试通过率。

(四)及时调整更新课程内容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市场对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断变化,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设置课程时需要符合客观需求、岗位需要、技术成果等,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着手,确保专业设置能够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

三、对中专计算机专业设置的思考

根据县级经济发展对人才方面的需求而制订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根据行业企业的要求,按照岗位需求,培养学生在建网、管网、用网三方面的技能。基于工作中对岗位能力的分解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需要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项目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职业认证教育的相关课程教学。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实行双证毕业制度,学生在毕业前除了获得毕业证之外还需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当前中职院校可以让CCNA认证课程加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在学生毕业前需要满足毕业证和CCNA执业证书才能达到毕业要求。学校可以将职业课程作为选修课的模式进行学习,或者一些基础扎实的学生获得更高级别的资格证书,提高校企合作,以项目作为教学训练模式,可以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展开,依托当地职业教育集团让学生实际进入工厂实践学习,每个学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校内、教育集团、企业顶岗这三个阶段完成学习过程。每个学期学校应当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实习的机会,以便让学生和教师掌握最新的职业发展形势,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明确的目标,对一些企业文化进行分析,便于日后进入职场的无缝衔接,而在学校内的学习主要是以实践项目作为指导,整个学期可以在实训基地完成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专业的岗位技能需求以及企业的高度认可,每个学期可以让学生到一些大型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其了解完整的网络组件流程,并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有明确的了解。

职业认证与日常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内学到的理论知识更符合实践工作的需求,继续完善资格认证课程的相关教学,可以在学校内成立考试中心,提高学生的认证考试通过率。此外,需要提高资格课程的级别,鼓励学生获取高级别的资格证书,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完善基本课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高级别的职业培训,以便为社会紧缺型计算机技术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储备力量。在校企合作中以项目作为课程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制定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项目案例课程,编写教学一体化的职业教材,将国际大型企业的计算机认证融入日常教学中,实现基础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的充分融合,使所学内容更加贴近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化训练。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重点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进而带动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图文管理等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的发展,以工学结合的新兴模式推动各个专业整体向上发展,逐渐形成专业群优势,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和共享性,进而为县级经济发展提供发展动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职院校应当借助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料和课程视频,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同时能够查漏补缺,并为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提供帮助,减少现有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所存在的资源供给不足的现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当减少计算机理论课程,调整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优化交叉基础课程,重构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和网络辅助课程的教学形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實践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院校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提高专业建设,计算机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师资教学队伍建设,建立以项目为载体,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为学生建设实训基地规模化发展,在计算机专业设置时还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比如要使课程理论适度化,把握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语言类课程,及时调整更新课程内容等。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主导,其他专业群为主干,进而为今后计算机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雪梅.民族地区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改革发展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广西教育,2016(38):4-6.

[2]韦晓麟.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园,2012(6):189-190.

[3]农丹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学园,2012(24):45-46.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计算机专业校企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