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艺术教学质量评价观①

2018-05-14开红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9期
关键词:评价者建构主义教学质量

[摘           要]  通过对传统教学评价基本特征的分析,指出传统教学质量评价的局限性。在对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评价观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对艺术教学质量评价的启示。

[关    键   词]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质量评价;评价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013-01

一、前言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完善学校艺术教育评价制度,促进艺术教学规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具体建议。目前,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工作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艺术教育质量评价同样存在统一评价的思想认识,更新指导理念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学习教学评价现有理论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艺术教育教学评价的不足,进一步探寻现代教育理论对艺术教学评价的启示。

二、传统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一)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关系的对立

在教学评价中,学校和管理部门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对评价的范围和任务,还是对评价的对象都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评价中,学校和管理部门更为关注的是行为结果。评价者所代表是学校和管理部门的标准,被评价者较难对评价标准阐述自己的见解,评价者和被评价之间缺少协商。

(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冲突

目前,教学评价多采用价值评价,然而,此类价值判断却是打着客观的旗号的主观评价。“客观的”评价结果是否真的客观,这是传统教学评价最主要的特征。

(三)对数据的依赖较大

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管理者往往重视数的测量而忽视质的探究。数据所代表的科学方法和实证技术只是评价事物的一类方法或一个角度,对数据的极端依赖往往会屏蔽一些关键的信息,造成对事物本质的片面认识,影响评价结果。因此,主体的教学评价最终一定要要回到主体。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评价观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传统的评价方式也受到冲击,新理论、新范式逐渐转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评价观就是其中之一。

(一)基于建构主义评价观的观点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评价,认为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之间应该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所谓的对立关系,评价不是一个控制和检测与被控制、被检测的关系,而是学校和管理部门与教师发展的一个伸进和良性发展过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评价取向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倾听不同主体的声音,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并且,基于建构主义的评价理念虽然并不反对数据在评价中的作用,但是并不依赖数据,而是采取一种综合的方法,表现数据所代表的基本观点以及数据背后所隐含的价值观念。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评价认为评价的目的不在于检测,而是为评价对象服务,与以往评价中管理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倾向是不同的。建构主义主张评价主体的民主化,评价应从群体的共同利益出发。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评价的具体方法上采取协商的方式,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评价观首先要确认评价的价值本质,才能在此基础上再关注评价的形式和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倡导民主式的评价。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评价,除注重评价主体的平等和评价方式的协商性,另外还处在不断建构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并与其他的评价模式相互补充。

(二)建构主义评价的基本特征

1.多元化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评价体系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评价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多样化

建构主义教学评价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也关注学生

个性成长及其他方面;并不排斥传统的评价形式,但反对“一刀切”的量化评价标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的自我参照标准。

3.过程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评价要与终身学习理念相适应,评价的性质和功能赋予了新的含义,评价过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4.发展化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评价功能由外在的功能转向内在的发展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因此,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评价的本质追求就是发展性学习评价。

四、建构主义的评价观对艺术教学评价的启示

艺术学习的本质在于感受和体验,艺术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艺术知识和技能获得和体验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的过程要比结果更重要。因此,艺术教学质量的评价也要遵循这一指导思想。

在评价学生艺术学习效果方面,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体学习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建构的评价。

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接触的情感教育,评价的内容由强调知识和记忆转向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评价主体由单一转向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参与的多元互动评价。评估的重点从关注结果转向形成性评估,促进评估的兼容性。

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艺术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从强调一般性和总体趋势发展到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评价方法更多地依赖于参照系统评价。

参考文献:

[1]李雁冰.质性课程评价:从理论到实践[J].上海教育,2001(11):39-41.

[2]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63.

[3]开红.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音乐教学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學,2007.

[4]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

[5]开红.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音乐教学的优势及局限性[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10).

猜你喜欢

评价者建构主义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教师的角色转变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360度绩效反馈评价有效性的博弈分析
我与教师共成长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