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抑郁症病人对舞动治疗的需求调查
2018-05-14卞倩
卞倩
[摘 要]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压力不断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日益提高,并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以泰州市各大医院精神科中抑郁症住院病人为对象,展开对其舞动治疗需求的调查。调查显示,住院病人对舞动治疗有着客观的需求,主观上愿意配合医生和护士尝试舞动疗法,因此对其进行舞动治疗是可行的。
[关 键 词] 抑郁症;舞动治疗;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 R749.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143-01
舞动治疗,又称舞蹈治疗、动作治疗,是以动作的过程作为媒介的心理治疗,即运用舞蹈活动过程或即兴动作促进个体情绪、情感、身体、心灵、认知和人际等层面的整合,既可以治疗身心方面的障碍,也可以增强个人意识,改善人们的心志[1]。舞动治疗起源于德国,是一种新型的心理治疗模式,不囿于医学模式和语言治疗,属于创造性艺术治疗,最终实现身心协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抑郁症发病率位居全球疾病谱发病率第四位,也是导致患者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约14.3%的人在人生中某个阶段遭遇抑郁症困扰。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2]。许多患者患上抑郁癥却不自知,或诊断后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有一定的羞耻感,心理上逃避和排斥相关治疗,尤其是长期服药治疗,单纯地认为抑郁症只是思想问题;目前在中国,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护士严重匮乏,众多主客观因素限制和制约了抑郁症的治疗。舞动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模式,能够有效改变患者对抑郁症的治疗理念,甚至减缓或治愈疾病。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泰州地区目前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对舞动治疗的了解及其需求,为后期的推广奠定基础。
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以抑郁症患者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引入舞动和运动的心理疗法,使患者能够创造性地投入治疗,促进情感、认知、生理以及社会等多因素的融合,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访问法和集体访谈法作为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抽取了泰州市各级医院抑郁症住院患者共96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开展了访谈,并运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调查患者的性别
被调查患者中男性占35.4%,女性占64.6%。
2.调查患者对心理疾病的关注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抑郁症的躯体症状认识远低于精神症状,单纯认为心理疾病仅仅是思想问题,无须治疗。23.9%的患者在出现情绪低落、悲观等负面情绪时会觉得自己患了抑郁症,但76.1%的患者在出现头痛、食欲减退等具体的躯体症状时不会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心理疾病。
(二)调查对象对舞动治疗的认识
被调查患者由于患病时间、住院频率、治疗效果以及文化程度、专业背景等因素不同,对抑郁症的认知程度也不同,仅有15.6%的患者表示听说过或在网络上看到过相关报道,其余84.4%的患者表示全然不知。
(三)调查对象对舞动治疗的参与度及期望值
被调查对象中37.5%的患者属于首次发病,其中77.8%的患者在进行积极治疗后症状得以控制,病情处于恢复期;其余62.5%的患者均处于二次以上治疗。因此,被调查患者中90.6%的患者愿意配合专业舞动治疗师进行尝试和体验,其中92%的患者希望舞动治疗能加快自身疾病的治疗和痊愈,使其能尽快回归社会和家庭;8%的患者希望舞动治疗能改变自身在心理和社会交往上的状况。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泰州各大医院精神科对抑郁症患者开展舞动治疗是可行的。
(一)抑郁症患者愿意进行舞动治疗
调查结果显示,泰州各大医院精神科多数抑郁症患者对舞动治疗闻所未闻,但普遍认为此治疗能对抑郁症的治疗起积极作用,且不会产生类似于药物的副作用。因此,多数患者愿意尝试,甚至部分患者出院后仍愿意定期到医院进行舞动治疗,改善自身的身心状况,并且愿意在时间和经济方面进行部分投入。
(二)专业技术的支持
被调查的患者中多数希望能有更加专业的舞动治疗师来实施此项治疗活动,目前我国的精神科医生数量面临巨大缺口,随着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在中国逐年增多,人才紧张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专业技术层面,院方需要引进专业的舞动治疗师,或让专科医生和护士进行舞动治疗的系统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舞动治疗的开展和未来的推广。
参考文献:
李微笑.舞动治疗入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