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编辑伦理的探讨

2018-05-14陈卫平

丝路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媒体移动互联网

陈卫平

【摘要】移动互联网媒体的新闻态度、媒介报道伦理问题,一直是监管部门、大众所关注的。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编辑,也属于媒体从业人员,应当自觉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内容发布、交流、传播的过程中承担媒体“把关人”的责任,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坚定的价值判断,尤其是要有伦理道德底线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移动互联网网络恶意传播暴露出的问题,是道德规范的缺位,值得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媒体;编辑伦理

一、移动互联网概述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短信、手游、视频交流、移动音乐、手机支付、位置共享等丰富多彩的应用服务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改变,移动互联网进入了新的发展高潮。依托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而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渠道大致有我们熟知的两微一端,以及各种社交、资讯、直播APP。

二、移动互联网网络编辑伦理的现状

眼下网络编辑发展前景广阔,除了要求具备较强的新闻业务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与受众互动能力、外语能力等之外,还需具备一定的道德伦理素养。面对现阶段传媒市场强烈而残酷的竞争态势,不少网络编辑心绪浮躁,企图用最小的成本、花最短的时间生产出爆料新闻,制造轰动效应,从而提高网络的知名度和点击率,致使当今网络新闻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新闻和夸大新闻,给受众的信息选择和认知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与平面媒体一样,网络媒体的监管作为公共信息的把关者,有责任保证网络新闻信息的可信性、客观性。无论传播技术和媒体形态如何变化,传播的基本规律不会改变,媒体的职责使命不能变,网络媒体编辑必须坚守底线,多传播正能量,不做“标题党”。

三、移动互联网络监管的两个漏洞分析

(一)满足猎奇是顽疾

网络新闻稿件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其信息繁衍速度快得惊人,数目无可计量。为了满足公众的某些心理,胡乱编造历史事实、曲解故事意义,甚至进行虚假制造、搞有偿新闻报道实现误导舆论的现象非常多见。笔者强烈建议,网络编辑要克服猎奇的心理,坚持稿件正确的导向作用,杜绝只吸引眼球却无实在内涵的轻浮、粗俗作品。在新闻稿件的选择或制作上严格把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如果网络媒体过多地追求点击率而放弃了编辑或者媒体的职业操守,放弃了道德底线,那么所有的效益也将会是短期而且有害的。

(二)情色广告是毒瘤

移动互联网网络媒体要生存,仅依靠受众点击是不够的,还要寻找多方面的支撑点,其中很大部分就是广告和信息。移动互联网的受众目前非常广泛,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尤其是少年儿童接触网络的几率很大。但是目前移动互联网上出现的色情图文、视频、情色广告等比较频繁,任何目的性新闻似乎都要与色性挂钩才有网络传播意义。网络色情竟然是网络行业最为盈利的项目之一,给网络经营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如此作为,一段时间内或许确实能吸引一小部分受众的关注,但从长远和大局看来,是以网站的品位和水准作交换,丧失的是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远利。因此,监管上克制商业利益的驱使,控制移动互联网媒体上广告和黄色信息的横流,仍然是目前的重点所在。

四、网络编辑伦理的塑造与监管上的建议

作为编辑要注重网络发布中的无害原则,即要求任何网络行为对他人、网络环境和社会至少是无害的。这是最低的道德标准,是网络伦理的底线伦理。网络编辑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应当自觉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内容发布、交流、传播的过程中承担媒体“把关人”的责任,要具有广博的常识和坚定的价值判断,尤其是要有伦理道德底线,秉持公平和正义,推动社会的進步,使传播的内容既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总之,移动互联网网络传播需要呼唤编辑职责的到位,当代传播依然需要传统的职业监管来阻止违反编辑伦理道德、恶意传播现象。

建议:一是应该在网络传播中把握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即对社会整体的普遍公众或某个具体的个体是否有伤害。上位的传播追求的是有益,低端的传播标准是无害,宁可无益无害,也不能无益且有害。既然以传播的名义发布,恶意的传播行为就应该坚决抵制,消灭于萌芽状态。二是提倡对网络传播者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其健康人格。三是对于传播内容的约束,既有法律的、道德的要求,也有真实性方面的、专业上的、技术上的要求,这些方面,不但需要完善法律体系、道德氛围进行规范,同时还应该提供更多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惩罚措施。四是提倡网络传播分级管理的灵活性。不仅对于传播范围广、影响大的传播者,实行严格的实名制,对于那些传播范围不大、影响也较小的传播者,同样实行实名制管理;至于个人沟通,则可以放开。五是提倡网络分众传播。时下,新媒体的发展为满足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众传播也开始向分众传播和小众传播发展。分众传播的特点是信息传递从多点到多点,体现的是承认差异、尊重个体。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公认的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咏华.传播伦理:互联网治理中至关重要的机制[J].全球传媒学刊,2015(02).

[2]宋毅.互联网背景下媒体伦理困境与出路[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

猜你喜欢

媒体移动互联网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微美学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O2O电子商务模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