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海上钢琴师》的执着与选择主题

2018-05-14李婉王宏昌

丝路视野 2018年25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

李婉 王宏昌

【摘要】《海上钢琴师》用音乐酣畅淋漓地展现出了主人公的执着与选择,1900用琴声宣泄情感、用拒绝上岸坚守精神家园、用执着表达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本文以存在主义为理论框架,笔者从偏执化的音乐热爱与拒绝上岸这两个方面深度剖析1900形象中的执着与选择特征。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存在主义;执着与选择

一、小说简述

《海上钢琴师》是著名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Alessandro·Baricco)的成名之作,此部小说一经问世便迅速风靡全球,助推于他“在全世界拥有庞大的忠实读者群”。这是一个讲述发生在海上的故事,主人公丹尼·布德曼·TD·柠檬·一九零零(以下简称1900)是个无师自通的音乐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船上的铲煤工人老丹尼收养。他无意间与钢琴相遇,从此与这“88个键”结下不解之缘。1900充满个性而不愿与世俗为伍,不愿走向陆地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瘋狂地热爱着他的音乐,以此护卫他的精神家园。通览整篇小说,在这艘名为“弗吉尼亚号”的游轮上,作者为世人演绎了1900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二、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洞见到“人类在境遇中生存”。对于乘坐“弗吉尼亚号”游轮的乘客们来说,主人公1900的境遇的确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但是对于陆地上普普通通的世俗人们来说,他却不曾存在。悖论式生存使1900成为一个谜或一种符号式的存在,1900的整个一生都没有离开大海,更没有迈出那艘游轮一步,他一直在浩瀚的海洋上漂泊,往返于无数个城市之间。不愿走出港口,这是他的个体化选择。当我们亲自做出选择时,不仅意味着我们在为自己做选择,也意味着正在为所有的人做选择,因为事实上人们想把自己塑造成自己愿意成为的那个人的时候,就可能会采取一系列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正是我们自己潜意识里认为我们自己本就应该这样做的行动阐释。

1900与爵士乐开创者杰尼的较量使他一战成名。因此他收到无数的邀请,在如此旷世难得的契机之下,1900的第一支唱片成功问世,但是当他获知这些世人要拿唱片去尘世陆地挣钱时,他毫不犹豫地将唱片销毁了。1900认为把他的用心之作拿去挣钱是对他音乐的亵渎,他拒绝名誉和利益只为守住“诗意栖居”中的那一方净土。1900用他那双坚毅而又温柔的双眼洞悉世间的一切,用自己的行动与坚持,使世人像他一样重新找回自我。个体的价值终由我们单个的个体自己决定,无依无靠只能把自由作为一切价值的基础,我们行动的终级意义则是对自由本身的追求。一直以来,主人公1900都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向世人传递着存在的真谛。

三、执着———“存在主义”的偏执体现

(一)对音乐的热爱

“弗吉尼亚号”是一艘独行的船,1900就如同这艘独行的船一样独享孤独,虽然没有挚友相伴,但他选择与音乐相守,在音乐的海洋里它可以自由遨游,在这一方天地之中,他就是“唯我独尊”的王者。

某天晚上,原本平静的海面骤然变得不平静,惊涛骇浪伴随着狂风暴雨,波涛一次又一次击打着船身,像是在诉说着它的愤怒。船里的东西东倒西歪的滑动,旅客也根本无法行走,这是航行中最猛烈的一次风暴,也是对1900热爱音乐的一次检验。乐队搭档小号手迈克斯走出船舱四处游荡,他因船体的风雨飘摇而受尽摧残不幸迷路。就在这时,1900穿着优雅的深色衣服沉稳出现,他毫无迷茫失措的神态,仿佛在公园里漫步,1900的出场方式就如他本人一样特别。在这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依然选择与音乐相伴,松开钢琴的脚钩、尽情地弹奏。1900凝视着远方不知又神游到了何处,大海摇动着“摇篮”中的钢琴,也摇动着钢琴上的人们。这种天气在世俗之人看来是如此糟糕,但故事的主人公1900却完全不受天气的影响,他用双手、用键盘驱使着钢琴,和着琴声在海洋中疯狂的起舞,一切看似荒诞却又千真万确。

恶劣天气中的1900生动诠释了只有和音乐在一起,他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弹奏音乐时,他会不由自主地神游,目不转睛地盯着远方,一会儿置身于芳香四溢却猛虎遍地的花园,一会儿又伫立在巴黎的市中心,而现在则身处银装素裹的崇山峻岭之中。他陶醉在这优美的乐声之中,与音乐一起赏尽世间美景。笔者认为,1900用自己的方式真实而准确地向世人传递着他想象中的诗意世界。

世人都觉得1900的“荒诞”存在不可思议。作品的悲剧体现在1900“人生的荒诞性上”。但是每个人的内心总会有这样一种声音,当完全遵循着这种声音去做时,这个人不是疯了就是将会成为传奇,有些时候,疯狂和传奇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定。

(二)拒绝上岸

1900在海上出生并在这个巨大的“摇篮”里成长。1900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但可以选择以怎样的姿态度过此生。整部小说中,1900一共有三次迈出游轮、走向陆地的机会。

1.名利

第一次是因为名誉与利益。爵士乐创始鼻祖杰尼知道他在游轮上的存在之后前来挑战,来势汹汹并且妄自尊大完全不把主人公1900放在眼里,但是1900却始终保持着对音乐的敬畏与好奇,在彼此的较量中一直重复杰尼的乐章,胜负难舍难分,最终1900以一支气势磅礴的曲子完胜,杰尼因失败落荒而逃。1900也因此而闻名于众,但他并没有离开这艘船,按照人们想象的方向去“合理”发展,1900拒绝录唱片挣钱,在他看来音乐就是他的全部、他的家人,他不会让自己的至亲远离自己。

2.爱情

第二次是1900在船上遇到一位令他怦然心动的女孩,著名的唱片就是在这一心仪女孩的临窗远眺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有感而发,但是当她即将离开时,1900仍缺乏足够的勇气表白,作为礼物的唱片也没有送出,最后他痛苦地毁掉唱片。但是1900的创作天赋根本就是反复制的。由此推断,这是1900对世俗机械复制时代的抗争。在经历痛苦的挣扎后,他决定离开游轮,去努力追回那个女孩寻找他的真爱,但是当他站在舷梯上时,他的存在哲学观又占据主导位置,使他思绪万千。面对尘世陆地上无尽的街道、数不清的房子、过往的车辆,他感到害怕,无处安放的灵魂令他恐惧,陆地上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关系会令他精神崩溃,最终,1900毅然转身回到大海的怀抱。

3.生死

最后一次关乎生死,但1900依然选择拒绝上岸。由于游轮年久失修已经无法使用必须销毁,他的乐队好友迈克斯坚信1900还在船上,排除万难奋力地找寻他,向1900说明一切并尽力劝说后他仍不愿离开,而是选择和自己的精神家园旧游轮共存亡。1900不能离开的是他的精神栖息地。键盘有始有终,生命也终会逝去,但是音乐却独具无穷的魔力。面对生死抉择,1900依旧选择捍卫初心而痴心不改。

四、结语

生存亦或死亡,是一个值得每个人考虑的人生抉择。笔者从作品中体悟到,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既然活下来了就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能枉活于人世,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使命与职责。世界很大,找到一个完全属于自己栖居的地方很难,所以当小说中的主人公在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净土后,无论外界的诱惑多么的多,1900无论怎样也不愿离开,最终和他的精神家园一同长眠。1900活出了生命本该有的态度,他不追逐名利、只向往自由,绽放出动人的光辉,生命本该如此。存在主义具有一种“责任伦理”的维度,笔者认为1900的抉择既是对自身的负责,也是对世间所有人的负责,他在创造一种理想中的人所具有的责任形象,他在灌铸自己的同时,也感化了他人。愿你我的生命如同那闪烁的星辰,每一颗都散发着光和热,照亮他人。

《海上鋼琴师》带给我们的是执着、坚毅、隐忍,主人公的每个表现都散发着动人的魔力,扣人心弦。挣扎之后的回归更是发人深省,1900选择远离世间的一切喧嚣,拒绝被污染以保持自己灵魂的洁净与自由。1900内心的孤独只有音乐可以读懂,他用音乐传递着对人生的解读,有助于我们领略人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德罗·巴里科.海上钢琴师[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2]托马斯·R.弗林.存在主义简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3]包丹婷,王宏昌.只有海与钢琴的世界———由《海上钢琴师》谈生存的意义[J].魅力中国,2018(02).

[4]王晓誽.《海上钢琴师》———现代人悲观消极情绪的表达[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04).

[5]高佩君,孙鑫.《海上钢琴师》和《碧海蓝天》“回家情结”的人格比较[J].文学界(理论版),2011(04).

作者简介:李婉(1999—),女,汉族,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本科生;王宏昌(1979—),男,汉族,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卡夫卡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创作手法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
浅析《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存在主义之思
莫里斯的自由选择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