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通过弘扬国学实现中国梦

2018-05-14赵翊含

丝路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真善美中华文明国学

赵翊含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国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旧版《辞源》上说:“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大师章太炎提到“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持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过能自立者也。”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国学,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既然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的事业,必然会发展下去的。”

国学能够带领我们欣赏中华文化之美,吸取古人的智慧,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国学有大美,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窈窕之美,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之美,美在文字,美在境界,美在德行操守。在我们阅读国学书籍的过程中,总能找到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警句,让我们领悟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就是真善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夺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从学习国学过程中读懂人生,使生活升华到崭新的高度———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心如止水,保持平常心———这就是国学的力量!

国学能够弘扬中国文化,陶冶身心,安邦治国。历史已经证明,历朝历代的兴衰灭亡,与是否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章太炎说:“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可是在公元前207年就滅亡了,短短十四年,为何?《过秦论》指出:秦王朝“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而后来的汉朝,“推明孔氏”,向《春秋》学习,两汉历经四百余年,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时间超过四百年的朝代之一,究其原因,莫过于对国学文化的传承。

习近平同志说过:“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民族灿若晨星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金丝绳,串起中华文明之珠,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而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推民族精神。它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不知来,视诸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其中就包括经典的国学,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中国五千年中的智慧精髓,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弘扬国学,追本溯源,承旧启新,继往开来,学在当世,利在千秋,通过弘扬国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真善美中华文明国学
汉字三千年
“垂”改成“掉”,好不好?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