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永不磨灭的番号》中的张六斤形象

2018-05-14王妮

丝路视野 2018年15期

【摘要】小说《永不磨灭的番号》讲述了一群普通的草根英雄们逐步成为八路军正规军的故事。而张六斤的多面立体的军人英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张六斤的形象及其形象对现代军人的启示。

【关键词】《永不磨灭的番号》;张六斤;现代军人

《永不磨灭的番号》给我们展示出一幅多视角的战争画卷,在这幅画卷中,草根英雄们作为穷苦农民的孩子,为了保家卫国而奋身拼搏,与侵略军殊死搏斗。尤其是政委张六斤,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军人的血性和坚持。

一、具有传统美德的革命军人形象

张六斤是从八路军下派去规正散兵游勇的政委,从個人来说,他是遵规守矩的,从大局来说,他是一个把人民利益摆在个人利益前面的人。他也是将 “领导者只是被选出来为人民服务的”道理铭记于心的人。小说中皇协军突袭村落,将无辜老百姓残忍杀害,将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的张六斤一下子就受不了了,张六斤排除万难,坚决要求部队全力对皇协军发动攻击,为老百姓报仇。这一细节,明显可以看出张六斤非常重视人民利益。说起张六斤,就一定避不开李大本事,在张六斤与李大本事磨合的初期,李大本事有一些容易受到外界误解或是质疑的措施,例如把从鬼子手里抢回的土地租给农民,张六斤开始以为是李大本事接过鬼子的压迫大旗接着压迫人民,所以积极向上级组织承认错误,最后在李大本事机智布局下才将此事解释清楚。大家明白此举是为了给人民一个挣钱的机会,同时也让驻地的弟兄们吃上好的粮食,尽管目的是好的,但方式不可取。这件事虽然是一场误会,但我们可以看到张六斤政委是一个看重人民利益的好政委,是一个热爱人民,将人民利益摆在个人利益前面的人。尽管张六斤政委平时的表情十分严肃,在部队里很少给人微笑,但他确实一直关心着一同作战的兄弟们以及周围人民的利益。在他不苟言笑的外表下,是颗与人民紧紧牵挂在一起的心。正是这样的革命理想和觉悟,让他对抗战的大局和形势有了充分认识,指引他不断前进,做军人该做的事情。

二、真实坦率的纯朴政委形象

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是军人神圣的责任和使命,张六斤也不例外。在与独立团有争执、有分歧或是达到融洽的任何阶段,张六斤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使命。他肩负着领导散兵散将的使命。为此,他一直竭力维护独立团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尽管受到下属的不理解或是激烈反对,但他一刻也不会松懈,谨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张六斤的身份是政委,是一个团队的指向标,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当李大本事率领的独立团执行不顾大局的策略时,张六斤一直努力稳定着局面,带领团队避免大方向错误,同时在小方向上进行及时的调整和纠错。作者张磊曾说过:“谁都知道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一部具有震撼力而又充分表现人们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应该同时具备一种象征性的时代精神和奉献精神,那朴素而又传神的文字是那些爱国者们燃烧自己的血液以及生命所绽开的云霞。” 小说中的张六斤作为伟大的爱国者,他用行动阐释了一位具有传统美德的革命军人。

三、坚定执着的英雄形象

张六斤从头到尾都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动摇,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成长与改变是明显的,他剔去了自己固执与鲁莽的一面,懂得融入团队与合作,这是有变化的一部分,其中没有变化的是他的执着和对自己信念的坚持,这些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部队战略布局讨论会上,他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惜与战友进行对抗。在部队处于绝境的时候,他坚持自己的意志,绝不放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大家。在与日军部队最后的战斗中,独立团拼死抵抗,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整个独立团就剩下几个人,李大本事开口跟张六斤说:“如果我们等不到撤退,你就带着花名册先走,好歹留个名分。”张六斤则断然拒绝了他这样的请求,称自己只往前走,言下之意是他一定不会舍弃部队独自撤退。一定要奋战到最后,最后的冲锋来了,吸铁石举起了“九纵独立团”的红旗,有的人感叹着人都没有了,要这个番号有什么用。张六斤在战斗中摸爬滚打满脸黑乎乎的,左眼已经血肉模糊,但他的表情仍然是坚毅的,一点也没有改变过,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又有力量:“咱们为什么要当八路,为啥要打鬼子,为的是老百姓不受小鬼子的欺负,小鬼子打咱一拳,咱就还他一脚。” 不论在什么样的处境里,他依然高抬头颅,理想镌刻在他的脸上。

张六斤在来到独立团之前,便在心中树立了一个信念,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的艰难,都要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而且还要让他的弟兄们看见胜利的曙光。真正能够体现他以及他所带领的队伍的刚毅果敢,便是那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勇敢面对艰难困苦的勇气。不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都能够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他们的实力,让上级知道他们的强大,用事实说明他们能够不辱使命。最终张六斤也确实把独立团打磨成了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剑,一把能够直插敌人心脏的利剑,他们就是那样一群除了报效国家以外,什么都觉得无所谓的真正的革命军人,一群追求荣誉的英勇斗士。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这种敌人越是强大,我军越是充满无限斗志和敢于冲锋陷阵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更是军魂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姚斯.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秦俊香.电视剧的戏剧冲突与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王妮(1978.07—),女,汉族,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