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篮球投篮命中率的方法初探
2018-05-14林伟宁
【摘要】对陆丰市星都学校初中学生进行研究,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喜爱上该运动。而有关中学生篮球教学训练方面的研究仍显的比较缺乏,尤其是中学生投篮命中率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从中学生的特点,影响中学生投篮命中率的因素等方面出发,对中学生投篮命中率的影响和建议提起一些有效训练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篮球;投篮;命中率;心理因素;方法
一、前言
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篮球的兴趣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投篮是篮球运动的最主要进攻技术,是得分的唯一手段。一切技术、战术运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投篮机会,力争投中得分。投篮得分的多少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此,掌握和运用好投篮技术,不断提高投篮命中率,对培养学生篮球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影响中学生投篮命中率的技术因素
第一,掌握投篮技术动作不够规范。中学生篮球由于运动年限短,对篮球技术的原理了解较浅,所以在学习投篮技术动作的初始阶段,对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认识不足,导致所学动作基本功不扎实,具体表现为:接球一刹那双脚过重过直,未能屈膝引球,身体重心过高,脚尖未对着球篮。中枢脚上步跳投的带球走违例现象特别严重,表明运动员对新规则中“两脚分先后着地,则先触地的脚是中枢脚”的规定未能理解与掌握,这与平日训练要求不严,错误动作未能及时纠正有关。举球位置过低、过前、肘关节外展。跳起投篮时身体在空中没有明显滞空,边跳边投的现象较为普遍。球出手时的手法不够标准自然,有握拳、内拨现象,用力不集中。部分队员移动速度过慢,有多余的调整动作,瞄准时间长,这种投法不符合实战要求。第二,投篮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不稳定。青少年在技术动作运用中,技术战术相结合运用时,由于场上气氛较紧张,或者快速地跑动,体力下降导致在投篮中技术动作变形,投篮稳定性降低。
三、影响青少年篮球队员投篮稳定性的心理因素
在现代篮球运动中,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以下笔者主要针对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经常遇到的几种情况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一,比分领先时的心理状态。比赛中,当某队比分领先时,全队充满信心,士气高涨,运动员情绪兴奋,精神饱满,渴望比赛,尤其是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协调、和谐,技术战术水平得到充分发挥。此时,青少年投篮队员自信心增强,投篮命中率会比平时提高,有的队员还会超水平发挥。
另一种情况是,当比分领先时,有的运动员公产生“轻松”情绪。表现为防守不积极,进攻时处理球很随便,对场上变化缺乏思想准备,估计不足。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往往出现过度放松,导致投篮手型、用力、角度等运用不当,导致比分由优势变劣势。
第二,比分落后时的心理状态。在本队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有些运动员往往情绪低落,缺乏信心,在进攻或防守时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技术战术的成功率低。尤其是当对方在比分落后,反追上来或超过本队时,运动员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防守时容易犯规,进攻时忙于投篮,不能很好地掌握比赛节奏和投篮时机。
而一些心理素质较好的运动员并不会丧失斗志。他们在荣誉感、责任感支配下,会主动克服来自对手和赛场内外的各种干扰,运动员一切力量战胜困难,把全队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捍卫本队的利益,努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第三,比赛相持和决战阶段时的心理状态。当比赛相持不下,比分交替上升时,运动员经常会产生“专一”的情绪。表现为:思想高度集中,一心想赢球,不觉劳累,精神特别专注,听不到观众的呼声,全力注意对方的一切活动。由于思想高度集中,判断速度、准确,成功率很高,甚至最后几秒钟远距离投篮也能命中。另一方面,由于注意过分专一,思想比较狭窄,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由于产生“悔恨”情绪。这种情绪具有迅速爆发和强烈的激励作用,能使运动员的身心迅速动员起来,但如果不及时调整或失去控制,就可能成为狂热情绪,乱干蛮干,不利于比赛任务的完成。
第四,比赛中主力队员和替补队员的心理状态。主力队员的心理状态:一个球队的主力队员,基本上是比赛的第一阵容。他们开局发挥得如何,对全场比赛有很大的影响。如开局发挥得好,则认为今天状态好,信心十足;反之,则信心不足甚至一蹶不振。特别是比赛中,越感到心慌意乱,分散了注意力反反复复地被投篮所困,甚至会联想起过去比赛中投篮不准的赛况,由此信心更不足,从而影响投篮的稳定性。替补队员的心理状态:主要的替补队员由于经常上场,对教练的意图比较明确。他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上场,上场后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因此心中有底,不慌张,上场后能够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平时很少上场的队员,由于缺乏比赛实践锻炼,比较紧张或胆怯,往往不知所措。所以这些思想活动和胆怯情绪,必然会对比赛中的发挥产生消极影响,从而也会影响投篮的命中率。
四、提高投篮命中率的有效训练方法
(一)掌握正确的手法
首先,投篮时食指和中指的分开要适度,既能稳定控制篮球又能顺利发力。分开太小不利控制方向,分开太大影响发力。手指和指根下1.5厘米接触球,指根1.5厘米以下部位不能接触球。其次,拇指和小指要尽量分开,接近成一线,有利于对球出手方向的控制。再次,身体正面和肘关节的方向必须正对蓝圈,肘关节不能低于肩关节。最后,出手前手掌要适度紧张。球的飞行高度对命中率的影响很大,必须从初始阶段强调保持45度左右的入射角。
(二)协调的全身用力
(1)投篮的发力是一个全身用力的过程,应从降低重心,由腹部向头(肩)上引球开始,接踝、膝关节的瞪伸,同时肩、肘伸展、手腕前拨。(2)整个投篮发力过程中背部、腹部肌肉紧张,有助于保持稳定性。
(三)必要的心理训练
要想在比赛中能有较好投篮命中率,运动员除了必备的球感和投篮技术外,还必须要有充足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必须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磨炼和培养。
(四)练习方法
1.初始阶段
(1)定点连续投篮。开始学习投篮的时候,应采用定点连续投篮。方法:三到五个人轮流练习,每人连续投10~12个球为一组练习,确定一人传球,其余队员负责抢球抢篮板,不强调时间,但要求连续完成,角度以正面为佳,距离为罚球线距离。(2)五点移动投篮技术动作基本定型后,体会变换角度对篮板篮圈的感觉。方法:以篮球中心投影点为圆心,5米为半径画半圈。一队员在篮下传球,两队员负责篮板球,练习者从A位置开始投篮,依次移动至A-B-C-D-E-DC-B-A……投篮,时间1分30秒,记录投中次数。
2.熟练阶段
(1)单人抢投。投篮技术动作定型后,体会体能消耗下的投篮。方法:一人一球练习,在距离篮圈中心投影点5米的线外(视情况可以在三分线外),自投自抢,一组计时1分30秒,计投中次数。(2)三人两球抢投。体会体能消耗下和对友之间传球配合的投篮练习,A、B分别持球,A投篮后自抢篮板球,传球给C投篮,马上回原位置;B在A抢篮板时投篮并自抢篮板,传球给回位的A投篮;C在B抢篮板时投篮并自抢篮板,传球给回位的B投篮;依次连续投抢,一组计时2分钟,计投中次数。(3)大范围穿插投篮。大强度体能消耗下的投篮练习。方法:一队员在三分线顶端传球,二队员抢篮板球,练习队员从B位置开始,经底线快速穿插分别从B至D位置、从D到A位置、从A到C位置、从C到B位置,每到一个位置接球投篮一次,一组重复两次,投8次篮。
参考文献
[1]刘栋,曾自宏.青少年篮球队员投篮命中率稳定性的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08):96~97.
[2]赵宏明.淺析注意心理与投篮准确性[J].辽宁体育科技,1996(04).
作者简介:林伟宁(1983.09—),男,汉族,广东陆丰人,本科在读,广东陆丰市星都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