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
2018-05-14刘荣发
刘荣发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中高层、大型建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地下空间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地下防水工程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地下防水工程不但关系着整个建筑物的基本安全,还涉及到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运营维护成本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防水
一、研究建筑地下防渗透施工的意义
建设项目承包单位在按照计划施工中,为了保障建筑整体的使用性能、安全性以及使用效果等,均会制定详细的地下防水措施。与地面施工对比,地下室防渗透施工更为重要,所以对于施工要求往往也会更高。在实际建筑中倘若防水质量不达标或者工效偏差,就会对建筑地下环境埋下各类渗漏隐患。加强地下防水处理是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建筑质量、用户居住环境以及建筑使用年限等意义重大。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应该注重防渗透施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在施工之前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实实在在地保障建筑地下工程防水质量。
二、建筑物地下工程渗漏原因
(1)建筑物地下工程成品保护工作不到位。由于建筑地下工程所用堵漏材料及地下工程堵漏层施工不合理,从而导致地下工程成品受损,若对其修补不及时,势必会导致建筑物地下工程渗漏。(2)因建筑物地下工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间存在较大出入,从而导致建筑物地下工程裂缝,并最终导致渗漏现象的出现。
三、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措施
(一)针对渗漏原因,提出创新理念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发现,造成地下渗漏的原因有很多种。从整体上来看,是因为前期的工作我们做的不是十分合理。从具体上来看,首先,是因为工程的成品保护是不到位的,在研究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住宅设计中,对于堵漏的设施是不合理的,并且长期没有进行维护。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我们的地下工程渗漏。其次,我们的工程用料都有一个既定的标准,混凝土的使用也是如此。但是我们的很多开发商在其厚度上是达不到我们制定的标准的,这种偷工减料的行为势必会导致我们的工程变成豆腐渣工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之后,渗漏就会频繁发生。因此,在我们的实际运用中也是需要考虑到这些问题的。面对这些长期的渗漏问题,需要我们提出创新的理念进行合理设计。我们需要首先改革我们的设计方法,在现场结合到实际的工程布施,考虑到日后的维修及填补问题,及时做好处理工作。另外,在选材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到材料的合理性,看看是否能够达到我们的工程标准。对于我们的设计者来说,要尽可能的选择更加合理的材料,并在技术上做一种改革调试到最为适合的凝固材料。这些准备工作都是比较有效的。要对一个问题进行杜绝,就要从其源头做起,将问题的根本扼杀在源头,這才是最好的防御措施。
(二)卷材防水层及地下防水细部构造施工方法
(1)底板基础导墙防水。基础底板防水方法应为外防内贴法。针对永久性对墙内卷材进行保护工作,其具体的施工方法应该依旧选择点粘法,这就代表了在结构某一边的表面进行水泥砂浆的涂抹,并且对其进行拉毛处理。(2)外墙防水。外墙防水方法为外防外贴法。防水保护层使用重度设定增强聚苯板(厚:100mm、重力:30kN/㎡。将一层卷材加强层铺设于基础导墙水平施工部位。(3)后浇带防水。温度后浇带及结构后浇带属于基础底板的两大类型。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则结构后浇带应使用钢板止水带。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施工之前,笔者认为应该及时进行盖板封闭,此时需要用到的是预制钢筋混凝土(60mm×1200mm×1200mm)。此外,后浇带两侧的纵向施工缝所选用的防水材料应为止水钢板。(4)变形缝防水。针对变形缝而言,其防水方式一般情况下选择外贴式或者中埋式等多道设防共同防水。
(三)建筑地下外墙防水的施工技术分析
(1)对防水基层进行处理。施工人员要对建筑地下防水的基层处理给予严格检查,一旦发现有任何不足之处立刻采取水泥砂浆来实施二次修补施工,全面保障外墙结构的表面干燥和光滑、平整。(2)加强对底板防水的甩茬部位进行处理。实际施工中,工人需要将各连接部位卷材揭开然后将卷材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后在对损伤部位实施修补。底板防水的甩茬处理完成之后需要及时涂刷上基层处理剂,而弹线施工则需要在上述施工环节完全接受后方能开始。(3)处理附加层:底板的防水处理完全结束之后,施工工人应当在铺粘施工缝的部位铺贴附加层,附加层的宽度控制在500mm左右最佳。(4)保护层施工:工人首先要对建筑地下外墙的分段流水展开保护层施工,然后在展开总体保护层处理,施工材料主要选择聚苯板进行,其厚度控制在50mm左右最佳,这一阶段保护层的施工完全结束之后可以直接进入到灰土回填阶段,在此阶段将要所有保护层缝隙填实。
四、总结
对于建筑工地的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来说,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技术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只要通过我们合理的建设以及不断的更新,也是可以使得我们的技术得到完善的。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前瞻的准备工作,加强对于基础设施的理解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