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刍议

2018-05-14何志全

丝路视野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思想政治实践教学

【摘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在产生了合主体效应的同时也存在负主体效应,其症结在于实践合理性维度的缺失。如何回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实践的呼唤,需要我们对实践的理性根据进行反思,进而才有可能对现有的教材与教学体系提出建设性的方案。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性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深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对新时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开创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教材与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塑造,促成“教化”与“内化”、“知”与“行”的统一。而要塑造学生的思想观念,关键在于其能否运用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掌握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去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逐步形成并不断巩固已经形成的理想信念,而这只有实践才能做到。“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在本质上是人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理性活动。如果说实践有问题,那一定是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本身有问题。理论与实践统辖于理性的事业。理论以“自然”为对象,彰显求“真”的冲力,以合对象合规律为根本标准,将给予的、独立的客体“内化”为思想的东西,因而仅把“解释世界”作为自己的唯一的最高任务,其认识的目的十分狭隘;实践以“自由”为对象,潜伏着实现“善”的冲力,以高扬合主体需要合主体目的为根本标准,将主观规定“外化”为对象的现实的客观存在物,因而把“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可见,逻辑上,“实践”优先于“理论”,人类理性问题归根结底是在追问一切实践行为的道德根据何在。实践的理性根据在于不仅仅满足于“真”,满足于“是什么”和“怎么样”的观念把握,而在于理论提供的关于客体的观念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对人与世界的关系“应当如何”和“应当怎么做”的观念把握。而“实践”优先于“理论”是以“扬弃”的辨证法为生命力的。一方面,在“解释世界”过程中,理性“扬弃”了理论的片面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在“改变世界”中,理性“扬弃”了客观世界的片面性。“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现实性的品格。”正是“扬弃”的辩证法赋予了实践以普遍性与现实性的理性根据,高擎着人类生生不息的道德理想国火焰。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实践是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治社会关系之一种实践方式,不仅应该着眼于人的政治社会化结果,关注如何改造人的政治价值信念,更应当立足于人是政治价值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由此如何培育有效政治行为以通达政治价值的过程。与其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有问题,还不如说是规范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实践理性有问题。也就是说,合格公民的政治主体塑造、有效政治参与等政治行为拓展与公民社会正义的价值诉求应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理性根据,由此我们应当反思沿用的过去那种忽视主体需要、主体目的、主体参与、主体现实化的灌输论政治社会化模式。因为这种灌输论,根本上说,由于它的教条僵化,可能连“解释世界”功能都无以保证,何况“改变世界”。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没有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所谓“要加强实践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这样的指导思想表明,统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及教材本身在一定意义上没能做到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统合起来,而是天然二分两张皮。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当我们去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当然可谓经典教材)的过程中,不会再要一本实践教材来陪读。因为这些经典本身已经炉火纯青地溶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于一炉,读之,你我必定“扬弃”得波平如镜,一碧万倾。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中的林林总总的实践教材可谓割裂了马克思主义,虽然各门课程都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使各课程之间出现了重复内容的实践教学,常见的就是观看影音资料,一部历史教育片会被思政几门主课反复看,这自然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学生兴致。同样的情况也会在参观访问中出现,由于可供参观和可供教师选择的场所有限,重复参观也时有发生。在常用的实践教學方法中,学生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就是到校外参观或做社会调查,但却存在着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按照中央精神,高校应该依据学生规模,生均拨款15~20元用于教学工作,包括实践教学,但是实际上很多高校都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致使一些学生喜欢的直观教育不能付诸实践。此外,由于校外实践教学涉及场地、交通、学生安全等各方面,组织起来远比课堂教学复杂,所以很多高校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非常重视。再者,一旦实践教学活动结束,从组织者到学生都松懈下来,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就被忽视了,即使有心得体会、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书面形式的评价,学生完成时既不情愿也不认真,常常到网络上抄袭应付了事。如此一来,以实践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预期目的就无法实现。

(三)实践缺乏理论升华,实践教材缺乏向实践教学体系的再度转化

实践是一种理论升华,而现实中实践教材与教学体系沉溺于器物、工具化,甚至娱乐化、庸俗化,这再度悖离“实践高于理论”。诸如观看影音资料、专题讨论、辩论赛等方法因其足不出户容易组织,而且基本不需要经费等,故在实践教学中比较常用。虽然这些实践教学方法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也是能够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但也面临着学生兴致不高,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状况。究其原因,一是组织方法过于简单,不注意启迪思想,缺少激励和奖励措施,学生无成就感,自然不愿参与;二是讨论或辩论题目的选择上范围狭窄或者结论性过强,导致学生没有发挥余地;三是观看的影音资料过于陈旧,不能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缺少时代感,因而不能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这样的实践课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四)从教育教学规律与方法讲,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双向转化不足

从教学过程来看,师生由于各自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总体上处于不同层次,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就存在一个相互外化的过程。教学体系就是要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通过合理的教学中介形式对教材进行模块化处理,优化信息,启迪学生认识世界,实践自我。实践教学形式对于学生参与热情的高低及最终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本还沿用传统的模式,缺少更新和特色,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还局限在书面的调查报告、观后感等,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材与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切实解决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教材与教学体系建设的问题,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对比上述,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与教学体系建设。

(一)贯彻科学实践观以确保教材的科学水平,最好采撷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

接上述已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统编教材与校本实践教材都要做到理论品格与实践品格的统一。而对于现实中实践教学的诸多教材与教学内容,如影音录像的选择、参观调查的题目和场所等应有一个具体而又统一的安排和规划并严格执行,而不是由各学校各教研室或教师个人随意选择安排。同时,还应将实践课的内容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不是为了完成实践任务而进行的与教学内容毫无关联或关联不大的实践活动,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对所授课程内容的解释和教育作用。

(二)在教学体系中反思灌输论,贯彻“实践优先于理论”的原则

这是一个变革的民主时代。变革,实质上讲,就是以合主体性、合目的性、自由地、能动地实践姿态,扬弃客观世界(包括理论世界)的片面性的观念把握。应当反思沿用的过去那种忽视主体需要、主体目的、主体参与、主体现实化的灌输论政治社会化模式。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唤醒主体觉醒而知晓人的意义,不能主体参与而使自己对象化、现实化,就不可能升华出人权观念、人格观念和人生观念,也无以让学生形成实践思维,构建实践观念,设计实践目标,制定实践程序,优化实践途径,着力向“善”,通达普遍的道德王国。

(三)革新实践教学模式中介环节,增强教学体系的实践维度

教学体系对教材体系的创造性转化,其目的是要解决师生由于各自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总体上处于不同层次而导致的实践能力与结果差异。实践教学模式是需要与时俱进的,落后于时代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教育者应把握住现代教学的优势和特点,革新實践教学模式中介环节,结合学生的特长去设计创新实践教学。讨论或辩论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激发新思想、新观点,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宜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极个别同学发言,更多的同学把自己置于“旁观者”的立场,既不思考也不发言,这使教师非常被动。此类教学方式的组织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从组织形式上来讲,要本着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制定出比较成熟的方案和计划,如可将全班同学进行自由分组并推选出小组长,由教师和小组长负责在分组名单上为同学们做参与实践情况的记录,同时当众宣布每名同学的表现将作为期末本小组及其个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项权重。积极参与者将在平时成绩上加分。有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各小组之间及同学之间就有了竞争动力,发言也就争先恐后了。此外,讨论或辩论的题目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结论性很强或学生不熟悉很难发挥的题目自然调动不了学生积极性;只有符合教学需要,有新意又是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能使学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发挥余地的题目,才能达到争论的效果,并实现思想火花的碰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2005-02-07: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引书馆,1980.

[4]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作者简介:何志全(1973—)男,四川苍溪人,法学硕士,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思想政治实践教学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