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乐”文化视野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2018-05-14刘学梁
【摘要】云南“乐”文化是由中国学者周凯模教授在其专著《云南民族音乐论》中首先提出的。云南“乐”文化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有四点启示:打破学科壁垒,强调多种艺术课程的融合;强调基础教育,树立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创设平等、自由、开放、交流的教学环境;参与音乐实践,構建音乐实践教育体系。最后,针对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策略与构想。
【关键词】“乐”文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云南“乐”文化是由我国学者周凯模教授首先提出的。她认为云南的“乐”不仅仅是纯审美意味上的音乐,而是融合了歌、舞、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云南“乐”文化对我国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哪些启示?它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对音乐教学又有什么可借鉴的价值与意义?针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革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云南“乐”文化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启示
笔者在《云南“乐”文化对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一文中以对其主要内涵与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云南“乐”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综合性艺术形式;原本性音乐特性;参与、互动性原则;即兴创造性理念;立德树人、传承文化。”同时云南“乐”文化对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主要有四点启示:“强调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树立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创设平等、自由、开放、交流的教学环境;面向每一个儿童、参与音乐实践。”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师资的重要阵地,云南“乐”文化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具有同样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一)打破学科壁垒,强调多种艺术课程的融合
云南“乐”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综合性,强调多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强调多种艺术课程的融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大”艺术教育观,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音乐。
(二)强调基础教育,树立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一种全面的、启蒙的、基础性的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同样的道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也是一种全面的、启蒙的、基础性的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也不一致。在以往的高师学前音乐教育中,我们往往照搬、照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强调技能、技巧的学习,而忽视艺术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基础性,最终使学生因为太“难”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专业音乐教育是单一的、深入的、突出的,而基础音乐教育是全面的、启蒙的、完整的。由于原本性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更适合零起点的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精力去发现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这正是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区别。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强调基础教育,树立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让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音乐、把握音乐,掌握运用音乐的手段,实施音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三)创设平等、自由、开放、交流的教学环境
在云南“乐”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不需要任何领导者、组织者,每个人都可以很好地融入其中,通过音乐与他人进行平等、自由、无障碍的交流和沟通;每个人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提升自己的综合艺术能力。在我们传统音乐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性,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云南“乐”文化是一个平等、自由、开放、交流的教学环境,可以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教学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方式。
(四)参与音乐实践,构建音乐实践教育体系
音乐是一种人类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亲身参与、体验、感受显得尤为重要。在云南“乐”文化中,每个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是深刻感受艺术、体验艺术、理解艺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当前高师学前音乐教学中仍然延续了苏联时期的音乐教学体系,理论性太强,缺乏音乐基础理论与学前音乐教育实践相融合的观念、方法与策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应该从专业特点、学生的成长出发,而不是从音乐学科的知识体系出发,更多的关注音乐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构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践教育体系。
二、云南“乐”文化视野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构想
课程是音乐教育的载体,音乐课程设置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存在着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应用;重学科体系,轻能力培养;重技能技巧的学习、轻审美能力的培养;重知识的灌输,轻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针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对音乐课程进一步改革?
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总学时504,学分26,约占19%左右。主要开设乐理与视唱、声乐、形体与舞蹈、琴法、合唱与指挥、儿童舞蹈创编、儿童歌曲弹唱、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课程。如何在音乐课程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使音乐教学效果最大化呢?课程与课程之间必须进行整合性教学。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特点以及专业特点,笔者认为音乐基础理论与视唱练耳、声乐演唱、钢琴基础与儿童弹唱、舞蹈基础与儿童舞蹈创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应为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同时,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应该开设大量选修课的内容,拓展学生综合音乐素养。例如可以开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打击乐器演奏、儿童合唱基本训练等课程。以下是每门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初步构想。
(一)音乐基础理论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改革
通过音乐基础理论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科学、准确、系统、完整地掌握从事幼儿教育所必需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为深入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奠定基础。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音乐基础理论与视唱练耳属于多门课程的整合,主要应该包括基本乐理知识、基础视唱知识、基础练耳知识、基础和声知识、基础作品分析知识以及音乐欣赏的知识等。在课程教学方法上:从节奏入手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感性入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将语言、动作、演奏、说唱、聆听等手段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方法建议:(1)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以实用为原则,将概念化内容实例化;(2)把视唱练耳与音乐基础理论相结合;(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教材相互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声乐演唱课程教学改革
通过声乐演唱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歌唱发声能力,能演唱初级声乐作品的能力;通过学习声乐作品的演唱,培养学生具有幼儿音乐教师在声乐方面所需的能力:儿歌演唱与处理,声乐作品鉴赏等。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声乐演唱课程内容应该包括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方法;童声的发展和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儿歌视唱;合唱与指挥;中外优秀声乐作品的分析与阐释等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结合起来;把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结合起来;把发声技巧和表现能力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师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
(三)钢琴基础与儿歌弹唱课程的教学改革
通过钢琴基础与儿歌弹唱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钢琴基本弹奏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使学生了解、掌握钢琴的多种弹奏方法及其要领,培养学生为幼儿歌曲进行即兴伴奏,能熟练地为幼儿歌曲编配和声,以适应今后幼儿园教学。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这门课程应该包括基础钢琴弹奏方法、中外经典乐曲的弹奏与鉴赏、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歌曲弹唱、中外音乐鉴赏等内容。另外,在教学中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材的选用、教学的进度、授课的方式上灵活安排。通过教师准确的师范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与信心。
(四)舞蹈基础与儿童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改革
学生通过舞蹈基础与儿童舞蹈创编课程的学习,掌握舞蹈训练的基本方法风格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表现能力和组织舞蹈教学能力,为能胜任学前舞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这门课程应该包括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训练与鉴赏、儿童舞蹈创编、戏剧表演、舞蹈欣赏等内容。在教学中节奏的训练与舞姿的掌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与难点,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舞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师指导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化解学习内容中的难点,在检查课后布置小组训练作业中既有效巩固了学生学习内容,也对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提供依据。
(五)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通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认识,全面掌握与幼儿园音乐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工作的能力和素养。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包括:音乐教育概述、音乐教育与幼儿发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前儿童歌唱活动、学前儿童韵律活动、学前儿童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等。在教学方法上,这门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教案的分析进行讲解。为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教学形式以教师讲解为基础,辅以分组讨论、小组模拟活动等与之配合。
通过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之间的整合,形成了音乐基础理论与视唱练耳、声乐演唱、钢琴基础与儿童弹唱、舞蹈基础与儿童舞蹈创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为基础的课程体系。通过各门课程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过程中四年不断线,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本文立足云南本土文化,通过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初步构想,为促进西南地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改革内容涉及面比较广,由于篇幅所限,除了课程整合以外,以后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第一,更新教学内容,筛选更加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科特点的知识与内容,促进学前音乐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第二,根据云南“乐”文化的特点,创设平等、自由、开放、交流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第三,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參考文献
[1]刘学梁.云南“乐”文化对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05):122~1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3]曲靖师范学院教务处编.曲靖师范学院201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部资料)[Z].2012(08):120~122.
作者简介:刘学梁,曲靖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民族音乐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