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治本安全观”下刑事执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构建

2018-05-14李莎

丝路视野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程

【摘要】刑事执行专业需从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入手,围绕“治本安全观”的贯彻落实,为监狱行业培养一支教育矫治、安全防范的高素质合格预备干警队伍,为“治本安全观”的践行,提供强有力的人员保障。

【关键词】治本安全观;刑事执行;课程

《监狱法》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由此可知,监狱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教育和劳动”只是惩罚和改造服刑人员的具体手段。但现实的经济困境,却一度逼迫着监狱单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能将“劳动”作为了矫正服刑人员和惩罚服刑人员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的手段,“教育”的手段和“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目标,在现实的面前只能被暂时搁浅。

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对监狱单位的财政保障程度年年攀升,例如湖北监狱将于2018年实现干警工資、奖金的全额财政保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监狱中关押服刑人员的犯罪构成,也较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有了显著不同。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得以基本解决,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走上犯罪道路的现象在押犯中逐渐消失,但因涉黑、涉毒、金融诈骗和职务类犯罪,而被收押的服刑人员却成为新投犯的主流,此类服刑人员犯罪行为残暴,主观恶意程度高,矫正难度大,已成为摆在监管干警面前的难题。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善,网络、传媒类新鲜媒体的介入,民众对国家安全、生活安定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作为国家安全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监狱安全,也随之进入了民众的视野,成为了敏感话题。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揭开了我国正式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浓重序幕,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民众将对我们司法行政监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但自2003年我国监狱体制改革以来,监狱虽已成功做到了年均罪犯脱逃人数“屈指可数”,但却对那高达20%坚挺不降的罪犯重新犯罪率束手无策。略显笨重的监狱体制改革步伐显得有些跟不上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教育矫正服刑人员的成效也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产生了明显的距离,加快监狱改革步伐,回归监狱本职,将成为国家和人民对监狱工作的新要求。正值此时,司法部党组以务实的作风、敏锐的视角,高瞻远瞩的提出了“治本安全观”的工作任务目标,可谓是未雨绸缪的明智之举。

2017年5月初,司法部党组召开会议,决定将监狱体制改革纳入司法行政改革任务的同时,第一次提出了监狱要从“收得下、关得住、跑不了”的底线安全观向治本安全观转变,要切实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要在改造罪犯成为守法公民上加大监管机制改造力度。随后,张军部长在山东调研时,又对治本安全观作了进一步阐述和指示,教育改造罪犯才是监狱工作的本职,治本安全观要求监狱不能还在“不跑人”的底线安全观上止步不前,提出要积极探索使罪犯“不想跑”和“向社会输出合格产品”的治本安全观的践行之道。结合监狱工作实际情况,湖北监狱为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明确提出了“坚持把安全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教育改造作为中心任务,规范执法作为长期任务,警务保障作为核心任务,监狱建设作为历史性任务,监狱企业发展作为阶段性任务,努力推进湖北监狱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罪犯改造的科学化,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科学化,监狱各项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工作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是对在职干警提出的具体工作要求,更是警官学院培养预备干警队伍的刑事执行专业需要牢牢把握的建设方向。

我院的刑事执行专业创办于2003年,是湖北省唯一一个专门培养和培训监狱单位所需的基层执法、狱内侦查、教育矫治和监管安防等专业技能的警察类高职专业。自2015年纳入高职高专提前批招录专业以来,就致力于衔接便捷入警机制的出台,紧密联系监狱行业,研究监管干警的岗位需求,力争培养上岗即能用的优质毕业生,更好的为监狱事业发展服务。在“治本安全观”的新要求下,刑事执行专业现行的以狱政管理、罪犯教育、罪犯劳动改造 、罪犯心理学、警察防卫与控制技术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监管行业对未来管教干警知识贮备和专业技能要求,更不能体现高职教学前瞻性特点。刑事执行专业需从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入手,围绕“治本安全观”的贯彻落实,为监狱行业培养一支教育矫治、安全防范的高素质合格预备干警队伍,为“治本安全观”的践行,提供强有力的人员保障。

一、罪犯教育的核心课程地位要凸显和加强

罪犯教育虽然一直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受制于监管工作的现实状况,其核心地位一度被《狱政管理》和《罪犯劳动改造》及与此相关的核心学科所掩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今始终走不出泥潭的监狱经济,致使监狱迫不得已的必须以“劳动改造”作为矫治罪犯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力衰弱“百废待兴”,国家无力支持监狱发展,无奈监狱只得从解决罪犯的生存问题入手,走上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有过辉煌,但也背负上了沉重的社会包袱,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监狱不堪重负,功亏一篑,受到各方面的质疑,最终迎来了1994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监狱法》,《监狱法》用法律的形式对监狱的经费来源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干警依然经过了近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各监狱才逐渐实现了工资的全额财政保证,又经过了近十年的监狱体质改革,监狱才于近期实现了干警奖励津贴的全额财政保障,监狱才算是可以真正摆脱经济束缚,历史性第一次有条件将监狱工作重心回归到教育矫治的主题。

治本安全观要求监狱重视矫正教育工作,达到将服刑人员矫正为遵纪守法社会公民的目标。为确保服刑人员矫正教育时间,司法部已经提出全面推行“5+1+1”的教育改造模式,而作为培养监狱行业预备干警的刑事执行专业需要从丰富服刑人员的矫正教育内容,训练监管干警的矫正教育技能着手,着重建设罪犯教育课程。

(一)罪犯教育课程应以训练学生的教育矫治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

监管行业在践行“治本安全观”贯彻“5+1+1”的教育改造模式时,就要求每一名教育干警都能上讲台,每一名教育干警都能给服刑人员讲授教育改造课程。这对从未上过讲台,从未当过教师的干警而言,是一种新挑战。作为培养预备干警的刑事执行专业,可以发挥教学的优势,将罪犯教育课程开成学生教学经验积累课。进行罪犯教育课程讲授方式改革,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成为教授课程的主体,也让学生通过备课、授课的过程锻炼口才、积累授课经验。可以在罪犯教育课堂设置服刑人员个别谈话主题,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与服刑人员谈话的方式与技巧,积累与服刑人员交流的经验。可以在罪犯教育课堂开展演讲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口才。赋于学生更好的开展服刑人员各类教育矫治活动的技能,更好的肩负起“治本安全观”下,监管干警的教育矫治职责。

(二)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作为矫正教育的内容拓展,需要开设成为罪犯教育课程的支撑学科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涵盖内容广泛,可以开设成为涉猎哲学、艺术、医学、美学等各种主题的综合学科,分主题进行内容讲授安排,着重于知识的专业性,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拓宽学生的知识贮备为目的,并从另一个角度为与服刑人员谈话教育,做内容上的扩充准备。

教育事业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监狱中关押的形形色色的服刑人员的文化水平也是随之水涨船高,阅历服刑人员,要求监管干警要有多于他们的知识贮备,要有优于他们的思想观念,更要有高于他们的人生站位,要想打开服刑人员的心扉,光有谈话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教育的内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很清楚,教授的内容要被人所接受,施教者除需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使人信服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一种“饱读诗书气自华”的内秀,需要通过干警正直、积极、乐观、高尚的生活情操来传导,需要干警通过沉稳、博识的涵养来感染,这样的教育才能达到“润物无声”却感同身受的效果。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也可安排于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中。教育矫治服刑人员的工作,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社会学知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策划、实施各种社会活动,可将经验转化为社会认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责任感,使学生以更加符合监管岗位要求的姿态,以更加符合监管岗位要求的心理状态,更好的胜任教育矫治服刑人员的复杂工作。

人文社学科学类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工作之外生活中的乐趣和着力点,例如哲学的探讨会让人的思维变得缜密,国学的传承会让人的心境变得平和,美术、音乐、摄影等方面的艺术熏陶会让人的心胸变得豁达。每天被监禁在高强电网内,面对服刑人员的监管工作其实是枯燥、单调、压抑的,只有高尚的兴趣爱好才能对干警生活起到有效的调剂,才能提升干警生活品味,达到影响服刑人员的效果。为干警个人魅力加分的同时,更可以将个人兴趣爱好增添到罪犯教育矫治的内容中,甚至于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探索服刑人员矫正教育的新途径。

在刑事执行专业人才培养中,适当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将为“治本安全观”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监管场所应急处置需独立成课并建成专业特色核心课程

不论是“底线安全观”还是“治本安全观”都展示出:“监管安全是监狱工作的生命线。”“治本安全观”不是对底线安全观的摒弃,而是在“保底线”的基础上对监管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以稳定压倒一切的底线安全观,基本实现了监狱单位无罪犯脱逃,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大疫情,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四无”目标,这也得益于监狱异常重视的应急处置工作。这一举措在震慑服刑人员和有企图的危险分子上,在处置监管场所的突发事件上,保证“底线安全观”的实現上,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治本”必先“保底”,监管行业的应急处置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但干警处突力量的不足,处突队员的年龄老化,成为处突工作的未来担忧。刑事执行专业培养的预备干警队伍,具有年龄青,身体素质好,反应快的显著优势,是监管工作处突力量的不二人选和中坚力量,专业教学从衔接工作岗位要求的角度,应加强并重视应急处置课程的建设,将应急处置课程中的处置预案编制,处置预案演练、处置谈判等内容与传统警体类课程中的体能训练、警务技能训练内容相结合,建设一门警务实操的特色课程,为学生贴上“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处突名牌标签,既可体现学生的特质, 又可满足行业的需求,还是践行“治本安全观”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扩大法律类学科在刑事执行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监狱干警常被人评价为“高风险”的职业,因为作为刑事执行活动主体的干警,其工作内容有明确的法定性,工作失职行为也必将会受到法律的严肃追究。细数一下监管干警工作主要涉及的法律法规:首先,监管干警的国家公务员和人民警察双重身份,决定了监狱干警的公务行为要受到《公务员法》和《人民警察法》的双重约束;其次,监狱工作职责主要来源于《监狱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决定了监狱干警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追究将依据以上三部法律;再次,监狱机关的行政单位性质,决定了监狱干警的行政行为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制约;最后,监狱干警矫正的服刑人员,除被依法剥夺和由于监禁的状态客观被剥夺的民事权利以外,其依然具有完全的民事法律主体资格,依然享有民法上所规定的各项法律权利,也需要尽到民法上所规定的各项民事法律义务,不可避免的要帮助服刑人员解决民事法律纠纷。

扩大刑事执行专业课程体系中法律学科的门类,是让监管干警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做知法、懂法、守法的领军者的必然要求,也是干警约束自我行为,依法开展监管工作的前提。扩大法律类学科在刑事执行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让干警将法治的思想传播给服刑人员,帮助服刑人员正确理解自己的刑事判决,从惩罚中体会国家意志,趋利避害遵规守纪的服刑改造;监管干警走上讲台,利用所学,对服刑人员进行普法教育,教导服刑人员采用正确的途径,合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根源上杜绝“法盲”人员,因“无知”而再犯罪的可能,也是“治本安全观”践行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四、系统安排刑事执行专业心理学类课程

心理学作为矫正服刑人员的手段,其科学性已经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可,用科学的手段窥探罪犯的内心世界,对罪犯心理进行科学分析,应用心理测量的方法,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特征进行评估,筛选监管改造重点对象,可有效防控和消除监管安全重要隐患。心理矫治的方式,还可直接应用于部分由于心理扭曲而实施犯罪行为的服刑人员上,帮助服刑人员克服心理障碍,摆正心态,从根源上消除此类人员再犯罪的可能。科学的心理分析方法,还能为循证矫正教育改造方式提供获取证据信息的渠道。

“治本安全观”下刑事执行专业的心理学课程应走系统化、精细化建设的道路。为更好挖掘和发挥心理学技能在矫正服刑人员上的潜能,心理学类课程可以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全面涉猎的顺利进行安排,从普通心理学课程入门,在了解犯罪心理和罪犯心理特点后,重点讲授罪犯心理测量和罪犯心理矫治课程,尤其需要侧重服刑人员心理测量和心理矫治操作技能的训练,为监狱输送具有心理矫治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满足“治本安全观”下,监管行业心理矫治干警的实际需求。

五、信息化应用课程应围绕监管信息化要求,展现刑事执行专业特色

继监管场所硬件改造完成后,监狱现在正着力进行的是监狱信息化建设工程。信息化手段应用于监管矫正服刑人员的过程,能克服以干警为主导的矫正教育工作,不可避免会受主观因素影响的弊端,规范矫正教育服刑人员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保证矫正教育服刑人员结果的客观、公正。“治本安全观”下的监管矫正教育任务更加繁重,善用、会用信息化手段,让信息化装备充当我们看不见的眼,听不见的耳,在分担干警监管工作任务,关注监管工作盲点,降低监管工作成本上,其优势已经十分明显。

但监管信息化因其必须发挥的特殊作用,被行业赋予了特殊的要求。它不仅是监管信息的承载平台,更主要的是要留下服刑人员行为变化的轨迹,给服刑人员的矫正表现以客观、公正的评价,保证服刑人员各项权利、义务的实现;监管信息化不能僅停留在狱情收集的初级阶段,应朝着狱情信息分析研判,狱情管控预警等更深层次的应用发展,开发更适合监管行业需求的功能;监管信息化建设不只是需要会操作信息设备的干警,更需要的是具有信息化思维的干警储备,让行业从信息化建设高投入中得到高回报。

刑事执行专业的信息化课程应围绕监管信息化要求,展现专业特色。例如监管业务信息平台实操学习,应急指挥系统的操控实训,各类服刑人员的矫正教育评估量表开发等,应该是本专业信息化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信息化课程开设要有专业建设的现实意义,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好的为“治本安全观”的践行服务。

“治本安全观”不是口号,是化为工作点滴的精细工作任务,以“务实”为本位的新一届司法部党组,对“治本安全观”的贯彻提出了系列工作思路,以培养监狱预备干警队伍的刑事执行专业,也应围绕新时代、新要求,从课程体系的调整开始,勇于改变,与时俱进,肩负起为监管改造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雍舰.关于贯彻落实监管场所治本安全观的几点思考[J].中国司法,2017(09).

[2]郧国良.关于贯彻治本安全观的若干思考[J].中国司法,2017(09).

作者简介:李莎(1981.10—),女,汉族,学士,武汉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刑事执行。

猜你喜欢

课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故事撰写的结与解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课程融合要学会做“减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