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保定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2018-05-14李明程洪滨张诚田静朱章锁
李明 程洪滨 张诚 田静 朱章锁
【摘要】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文化的缩影,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历史的文字荧幕,本文以保定学院地方文献资料库、保定市图书馆、保定市方志办和保定档案馆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馆的地方文献种类、数量、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相关的专家学者、从事研究的科研人员进行访谈。
【关键词】地方文献;保定;开发;利用
一、保定地方文献的内涵及价值
(一)保定地方文献的内涵
杜定友先生认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如图书、杂志、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唱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薄籍”等。在此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物与著述、地方文献出版物三个部分。地方文献是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某一地方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对于人们研究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教育、科技、宗教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地方文献资料库成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市图书馆、机关、档案馆等一大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中山国,西晋末年的后燕都曾在保定辖区内建都。清朝成为直隶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两度为河北省省会,显示出河北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为更好地挖掘、集成保定地方文化,展现地方风采,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近年来,保定各个收藏单位更加重视地方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从特设立保定地方文献中心,以建立地方文献资料库的方式来搜集和保存地方文献资料,最大限度地保持地方文献资料的完整性,对于保存即将消失的文化资料,传播保定地方文化,促进保定地方资料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保定特色地方文献的利用价值
1.为地方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
本文四个研究对象中,地方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信息资料,为保定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相应的资料支持,并且遵循具体的发展状况,决策前充分了解当地情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此外,有力的资料支撑,通过收藏馆乡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以乡土文化为背景,开展与宣传文献资料的阅读,能有效提升广大群众的乡土意识,并且在青少年的本土乡情教育中,强化青少年树立为家乡事业建设的伟大理想,还能有效传递当地的文化,又能为当地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2.为保定地方高校和教学提供文献资料
保定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慈阁、直隶总督署、清西陵、狼牙山、白洋淀、冀中冉庄地道战遗址、古莲花池等众多名胜。保定市高等院校众多,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学院等著名高校。地方文献不仅为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资源文献信息保障,有效地提升本校的科研水平,还为学生了解保定文化,全面认识保定社会状况,为将来在保定就业打下基础。保定学院图书馆作为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担负有收藏、管理、开发、利用各类文献资料,为学院教学、科研服务,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双重职责。
地方文献的价值,要说很直观的,很少,因为文化的力量是隐形的,是保定人文、历史、经济、风土人情的感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他们是活的历史,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用好是保护遗产的最佳方式,所以它的价值是独特的、永久的。例如地方文献用于旅游产物,太行水镇建设,这些都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底蕴的魅力,是地方文献的二次加工的活的历史。
二、保定地方文献的数量、特色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保定地方文献的地域范围包括保定市直机关,保定市图书馆、保定各高校,保定方志办等,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源,在保定地区各类图书馆及研究部门的藏书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保定学院图书馆,保定市方志办,保定市图书馆,保定档案馆。
(一)保定地方文献的收藏的数量与特色
保定学院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藏方面主要分了三大类,第一类是地方专志,第二类是年鉴、图表、图册、大事记等工具书。第三类是凡保定人编著或与保定有关的其他作品,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收藏达到5056种,15000余册。保定作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出现了经典故事和人物,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保定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心建立了雄安新区地方文化展台,将有关新区的文学作品、方志、年鉴、历史人物、地方经济发展等单独展出,为专家学者研究雄安新区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保障。
保定市图書馆历史渊源可推溯到元代贾辅的“万卷楼”,保定市图书馆在古籍收藏方面独占鳌头,是馆里的特色收藏,但是目前整理出来的有关保定地方文献只有576种,1006册,主要是地方志收藏和部分保定人编著或与保定有关的其他作品。值得提到的是市图书馆珍藏了稀见方志丛刊,本刊是“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之一,共收录保定市图书馆所藏稀见方志6种,其中河北地区方志4种,北京地区方志1种,海南地区方志1种,有两种仅为保定市图书馆所藏,其余几种也仅为两到四家图书馆所收藏,对研究相关地区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保定市方志馆是保定方志办的展馆,位置设在曹锟(民国第八任总统)任直隶督军时的公馆,主馆是保定抗日战争史料馆,目前藏书1574种,5978册,其特色就是由地方志展室、抗战史料室、光园与民国风、方大曾纪念馆几个展馆组成等,各馆内收藏全市范围内历代志书、年鉴、地情书和历代保定学人的著述、与保定有关的著述,保定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史料等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
保定市档案馆,年代最早的为清雍正十一年二月(公元1733年)的田房买卖契约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保定商会档案(1907-1949年),是研究保定和河北工商业发展的珍贵史料和革命历史档案、照片档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各种档案。
(二)目前各收藏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保定学院图书馆根据各县(市、区)编写、出版的区域、山水、名胜、风土、物产、人物、艺文、宫殿、祠庙、陵基、书院等对专志进行了分类,排架,又根据各县(市、区)编写、出版的年鉴、图表、图册、大事记等对馆内收藏的工具书细化,分类排架,又把保定人编著或与保定有关的其他作品归为一类,并且建立了相应的电子目录,针对的读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本院的教师,极少的社会友人。
保定市方志馆充分利用不同的展馆,将文献展览,读者的权限设为馆内阅览,不能借出。
保定市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心比较简陋,只是把关于地方文献的书籍放在书架上,没有分类,没有标架,不方便读者查阅文献,虽然有收藏地方文献的电子目录,但是没有公布在官方网站上。
三、目前保定文献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藏单位,一般都是企事业单位,或者是私人藏书,无论哪个单位,收藏的根本都是为了阅读,而现在的普遍现象是馆藏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却由于种种原因,阅读的人却越来越少,一是没有做到主动去找读者,二是读者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文献从那里获取,长期下去就成了无人问津的死书。
(2)如今是网络时代,收藏单位有的也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目录,可是互联网官方网站上却没有电子目录可查,经调查发现,收藏馆也没有开发地方文献的电子数据库,相应的宣传也不多,这样的状况直接导致需要地方文献的读者没有途径可查,不知道需要文献是否被收藏,收藏在那个馆,是否能被借阅等。通过调查得知,保定学院图书馆和保定方志馆有官方网站,保定学院网站没有地方文献的信息,保定方志馆,网站由于其独特的收藏性质,涉及的地方文献的信息比较多,有地方志目录展览,但是没有具体的目录,而保定市图书馆和档案馆没有自己的官网,只能通過电话方式查询。
(3)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中的人员不足,技术人员更加缺乏,各收藏在馆藏种类上几乎没有互通有无。如果要把地方文献社会化,网络化,作为一个公共事业来做,就要在馆内部抽调人员从事地方文献的数据库建设,但是每个收藏单位的人员配置和劳动分配都是固定的,都有自己的岗位,如果抽调人员,原有的岗位人员配备不足,一些技术人员和设备没有资金的保障也无法满足需要。
四、保定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对策
(1)针对重藏轻用,地方文献的收藏部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推广阅读,文化是社会的,我们要想办法把文化资源推广出去,找读者,通过读者社会性进行再宣传,让地方文献成为真正的为地方可用可读的资料,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专题推荐,例如,2017雄安新区设立,国家的千年大计,很多的学者都要对雄安进行研究,保定学院图书馆针对此情况,进行了雄安新区的专题服务,把涉及的资料摆在桌面上,资源目录发布给个系部,让老师和学生第一时间或取资料,受到老师和学生好评。
(2)针对文献数字化进程慢,可以实施共享共建策略。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制定“共建共享”的策略,要有领导者,有分工,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机制,把收藏地方文献的馆联合起来,保定市图书馆、保定学院图书馆、保定市方志办、档案馆等共同建设联合目录,做到平台的开放性、资源的共享性、建设的标准性。根据保定地方文献的地域范围特征,在联合大目录的框架下,读者通过网络随时随处就能查到所需资源的有无和方位。
(3)针对地方文献开发的人员不足和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联合各馆之间可以先进行培训,提高地方文献数据开发人员的水平,政府出资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协调人员配比和资金不足的问题,或者靠社会公益行为,招募志愿者,捐赠设备,提供技术,促进地方文献的开发使用行为,在此过程中,对保定地方文献的宣传工作也是一个不错的渠道。在服务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服务的效能评定机制、访问人数、访问时间、访问停留时间等综合评价,最终应用于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建设上。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满足读者的阅读权限,扩大数字资源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领域的使用授权。
地方文献的征集利用与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应重视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可行的方法,发挥政府和社会的作用为征集活动的开展贡献力量,成立联合行动组,分工协作,达到预期的效果,纸质书网上看,这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并且针对地方文献的特点,积极挖掘其中的利用价值,为当地发展提供信息背景支持,从而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和谐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