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8-05-14张欣锐
张欣锐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及应用于临床的效果分析。方法 针对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精神科住院治疗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两组,一组为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各44例,同时对比两组护理管理的临床实践能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然后进行对比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10例,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41例,基本满意3例,无不满意,对照组护理满意度30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6例,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投诉1例,对照组投诉9例,观察组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精神科管理模式中,常规护理管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后,明显减少了风险事件、减少了护理纠纷事件、提高了对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质量、效率及临床的实践能力、患者满意度等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风险;护理纠纷;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4(a)-0081-02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风险管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是目前精神科患者护理的重要手段。护士是临床上的一线工作者,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病情不稳定、性质复杂,更易发生各种护理风险,使护理工作较为繁重。目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发实施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护理风险已成为社会、患者及医护人员关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在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知识欠缺、观察不细致、缺乏责任心等容易暴露风险意识薄弱,导致意外事件发生,为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安全、防患于未然,该文通过在精神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采取相应的控制方式,防止发生意外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管理措施,使护理风险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降低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意外风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精神科住院患者88例临床资料,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男性,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4.5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给予的管理,主要包括;风险事件、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投诉率,分别观察实施各自的管理计划,通过临床试验了解两组管理的意义。
精神疾病患者的自身因素是精神病的主要因素,由于意志、情感、行为异常,常常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差,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低,因此要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具备意外事件的应急能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最大程度的预防和避免意外发生。每个部门都应在监督中起到层层把关的作用,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护理风险的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未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护患沟通不良,缺乏责任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引起的护理纠纷,造成护患之间存在各种矛盾和分歧。它的发生因素有:社会因素、医院因素、患者因素。而引起护理纠纷的主要表现:服务态度简单粗暴、缺乏沟通技巧、综合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等,必然会使患者和家属不满意,甚至产生反感或不安情绪,并可能引起纠纷。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并采取最有效的方式进行识别、评估,以最小成本获得正确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
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护理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风险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护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礼仪以及沟通技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强化护士的法律教育,提高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查对制度及执行医嘱,完善护理监督制度,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总结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根据护理风险管理提高精神科临床管理的满意度。
在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实施中,首先要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有专人负责,及时发现风险事件和安全隐患,切实做好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持续的风险意识培训,每次的护理风险教育项目开展之后必须对教育的效果进行考核和监控,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障。制定完善风险管理计划及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在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须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建立护理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了解护理风险知识,增强护理风险意识,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将危险或可能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执行护理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精神科护理风险事件共发生3例(吞食异物1例、冲动伤人1例、意外跌倒1例)。常规护理的护理风险事件共发生10例(发错药1例、执行医嘱2例、标本错误1例、意外坠床2例、企图外逃2例、冲动伤人2例)。观察组风险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6.82%)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满意41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0例;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满意30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6例;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执行护理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后,护理风险管理投诉为1例,常规护理管理投诉为9例,护理风险管理投诉率(2.27%)显著低于常规护理(20.45%)。
通过在精神科进行的护理风险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后,结果显示护理风险管理较常规护理应用于临床的效果显著改善,有效地提高了精神科管理能力,同时加强护理人員风险管理意识,发挥护理风险管理的最大作用,达到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目的。
3 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精神科的临床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精神科患者的风险率较其他疾病的风险率高,以往的常规护理管理已远远不能达到精神科患者护理质量的效果,如何控制风险事故发生,提高精神科临床管理水平,选择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住院的88例精神科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分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和护理常规管理的實施。通过临床验证后,护理风险管理在识别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均较护理常规管理有效改善,进而提高精神科临床管理质量。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的风险发生率、护理投诉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这些足以说明在精神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随着临床医学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应用,使精神临床管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由于对风险因素认识不足,往往容易忽视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因此要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严格查对制度,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加强对患者、家庭及社会的健康宣教工作,总结教训,风险事件一旦发生,护理人员要善于分析,总结事情的原因和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消除已出现过的不安全因素,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没有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人员要提高对事件的分析力和预见力,提前消除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以护理风险管理为主的临床实践,能够有效地提高精神科管理工作的临床综合能力,尽管精神科管理中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但实践证明在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素云.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6,31(5):21-22.
[2] 孟丽娜,刘彦慧,刘洪伟,等.6S管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24-2227.
[3] 邹晓清.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2-23.
[4] 周宇贤.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14):190-191.
[5] 杨春雷.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1):57-58.
[6] 夏玉莲.精神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1):46-53.
[7] 连斌,孙亚林.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初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9(6):587-588.
(收稿日期:201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