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育现状与分析
2018-05-14赵建波
【摘要】目前国家已制定出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案,而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阵地。加强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职业素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发展从战略高度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实现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中国制造2025”方案。要实现这些宏伟蓝图,离不开劳动者素质全面的提升。而“工匠精神”作为劳动者职业素养的核心,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提出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大的反响,是因为契合了现实需要。“工匠精神”是贯彻发展新理念、树立崇尚劳动新风尚的内在要求。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的具体实践。有人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职业理念”,是与认识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有人认为“工匠精神”包含了“敬业”“乐业”和“专注”三个层面。归根结底“工匠精神”具备四个方面的内涵: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水准、持之以恒专注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愛岗敬业,首先,是职业道德精神在工作中的一种体现。我国自古有敬业的美德,敬就是思想专一、行为负责的精神。其次,爱岗敬业是一种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要具备责任感,具备主动的精神,爱岗敬业就体现在勤奋、刻苦和谨慎的工作态度中。精益求精是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我们在工作中往往就会马虎大意、敷衍偷懒等,最后,容易导致工作的失败。“精益求精”是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要求。常言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持之以恒就是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诱惑,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真抓实干,一步一步推进,一点一点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追求卓越就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打开工作新局面的保证。“工匠精神”也表现在不断钻研创新工作方法,实现新突破,创造新成果上。
二、在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因此加强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十八大以后,国家提出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发展目标,加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既是对各高职院校自身精神文化的提炼和重塑,也是对“中国制造2015”的理解和回应。
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和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的今天,职业教育要紧跟社会发展,在对学生进行技术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其优秀精神品质,在培养目标设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光荣”“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品质,把当代工匠精神融入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各项具体的教育工作中。
“工匠精神”培育应该从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入手,应该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建设方面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总的来说,加强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共识。在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中进行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具有充分的必要性。
三、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
有学者指出,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有研究者认为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以及技术人员薪酬不合理、社会地位偏低等因素影响“工匠精神”的培育。
目前,国家已制定出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案,而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阵地。弘扬“工匠精神”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跃升。如果把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等视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一大批产业劳动者身上的大国工匠精神则是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犹如断弦之弓,发挥不出任何价值。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不能取代劳动者的智慧和双手,在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需要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热血,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对“劳动光荣”的价值认同,帮助他们养成关爱集体、热爱劳动、诚实守信、追求卓越、做事专注等优秀品质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十八大以后,国家提出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发展目标,加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研究,既是对各高职院校自身精神文化的提炼和重塑,也是对“中国制造2015”的理解和回应。
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和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的今天,职业教育要紧跟社会发展,把当代工匠精神融入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各项具体的教育工作中。
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应该从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入手。总的来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更要以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助力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实现为己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的、素质全面的高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共识。在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中进行“工匠精神”人才培养具有充分的必要性。
四、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思路
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的当代意蕴,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特点,凝练出在职业教育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品质,例如:追求卓越、劳动光荣、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打下“工匠精神”人才培养坚实的理论基础;打造“工匠精神”培育多维平台,根据“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和实践措施。充分尊重育人规律,探索合理科学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积极营造“工匠精神”宣传氛围,充分利用海报、倡议书、班会、团课和讲座等多种方式,使“工匠精神”入耳、入脑、入心。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真情带动,从而带动广大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发挥我国人力和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中来,加大对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时代担当。
参考文献
[1]曹畅.“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平[J].河南教育(高教),2016(12).
[2]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02).
[3]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08).
[4]吴玉剑,刘燕.高职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三大困境刍议[J].职教论坛,2017(04).
作者简介:赵建波(1980.11—),男,山东潍坊人,工程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