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价值和实现路径研究

2018-05-14肖艳

丝路视野 2018年3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社会责任感

肖艳

【摘要】本文梳理保定二师以“七六”爱国护校运动为核心,到新时期西部支教群体出现的红色资源的价值,利用红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保定二师;红色资源;社会责任感

红色资源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共同创造出来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以物质和精神两种形态存在,精神层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的内涵,物质载体是指能集中反映这些精神的革命历史遗迹,如纪念馆、博物馆、烈士公墓、英雄人物事跡、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红色资源内涵丰富、以多种形式存在、具备多种功能,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责任感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剖析保定二师红色资源在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中发挥价值的途径。

一、保定二师以“七六”爱国护校运动为核心的红色资源的形成与发展

(一)红色资源的源头——对民族和他人个体发展所承担的责任

保定二师从1904年创立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09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随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即历史上著名的“红二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保定师范学校”,后发展成为保定学院,在民间仍沿袭着红二师和保定二师的称谓。经过百年沧桑,它见证与铸造着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史。

建校之初,以“兴学图存”为目标,本着“以为各属之先导”的规格,注重知行并重,倡导三杆子教育,在当时社会引起广泛影响。

(二)红色资源的萌芽——新民主主义运动中不断探索追求的信仰与责任

五四运动爆发,保定的爱国学生纷纷走上街头声援,愤怒谴责北洋军阀政府丧权辱国的罪行。第二师范爱国师生与育德中学、高师、法政专科、农业专科等学校的学生汇合在一起,高举旗帜和标语牌,示威的队伍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冲向各条街道。学生们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发表演讲,向市民历数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对鼓舞保定各界人士的斗争情绪,唤醒民众自强爱国的觉悟,起了极大的作用。李大钊、邓中夏对保定学生运动非常关心,他们在北大红楼接见了保定学生代表。邓中夏在鼓舞之余,对保定学生的下一步行动提出了意见。他指出:为防备反动当局解散学校,保定的学生应做好出校另谋救国方法的准备。要组织好平民教育讲演团,走出校门,到社会上经风雨见世面。李大钊提醒保定学生代表,要做好准备,防备军警镇压。爱国师生编写了诗歌、话剧,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宣传,表达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反帝斗争的决心。

(三)红色资源的发展——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为人类生存前途的责任

中共保定小组于1923年建立,在领导保定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中,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从学潮斗争开始。

1922年12月,直隶第二师范学校爆发了争取学生民主权利、反对封建校长刘续曾的学潮斗争。刘续曾在校内推行封建奴化教育,封建反动势力赞其“办学有方”,而进步青年学生则讥讽直隶二师为“第二模范监狱”。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在保定日益活跃,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二师学生日益觉醒,他们由秘密阅读进步书刊,反抗校方的种种禁条,逐步发展到有组织地开展争取学生民主权利,反对校方专制统治的公开斗争。

二师旧制第七班的学生带头发起成立学生自治会,经过秘密串联,各班学生纷纷响应,并得到了张景舆等部分进步教员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各班选派代表酝酿筹备成立校学生会,并挂出了“二师学生自治会”的牌子。校学生会正式提出了“反对专制,反对压迫,驱逐校长刘续曾”的口号,此次斗争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震动,陈独秀曾为此在《向导》周刊上发表文章,声援“保定师范学生驱逐素行恶劣之校长”的正义斗争,并强烈谴责当局“拘押学生代表,以军警护送校长复校开除学生代表17人”的做法,是“教育之耻辱”。

(四)红色资源的成熟——鲜血祭奠下的自由民主爱国的责任

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任予改组了保属特委,二师党的基础雄厚,抗日救国斗争异常活跃,被称作是北方的“小苏区”。学生党员骨干曹金月任特委组织部长,杨鹤声任宣传部长,贾良图任秘书长。第二师范学校便成了特委活动的机关。在特委会和这些革命进步人士的带领下,“七六”爱国护校斗争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唤醒民族意识方面,在推进共产党革命活动方面,以星星之火燎原,使保定地区的学生运动更具体化,保定二师13名学生以自己的生命唤醒华北的民众:只有反蒋抗日,才是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唯一出路。

至“七六”爱国护校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学生民主权利、反对封建校长,上承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下启天津、唐山等学生的爱国运动,学校被称为“北方小苏区”,“七六”爱国护校斗争,有力地震撼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五)红色资源的延伸——西部支教群体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院注重挖掘爱国护校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并形成新生入学常规的教育内容,学生自觉践行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从2000年开始,西部支教群体的涌现,他们本着“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信念,本着不能“丢母校的脸、河北人的脸”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根西部十几年,用自己的青春和奉献谱写了当代教育战线上感人至深的华章。

二、保定二师以“七六”爱国护校运动为核心的红色资源在当代的育人价值

保定二师以七六学潮为核心,形成了爱国、反对专制、反对封建、为正义事业勇于奉献与牺牲的崇高精神,继承革命烈士直面困难、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二师学子在烈士鲜血开出的自由之花里,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英才辈出,在本职行业里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先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2014年学校毕业生“西部支教优秀群体”扎根基层、服务边疆的事迹被报道后,更是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这是保二师红色资源内涵在当代的延伸与体现。

从保定二师红色资源的形成与发展上看,以爱国护校斗争为核心形成的红色资源蕴涵着丰富的内涵,上与中华悠久的传统美德相传承,下与十八大以来坚持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二师红色资源蕴涵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进文化、丰富的革命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说服力、震撼力和强大的教育功能,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提升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角度,挖掘二师红色资源的当代价值,是传承革命精神、梳理二师办学经验、弘扬学生爱教育爱国家爱人民的必然之途。

三、利用保定二师以“七六”爱国护校运动为核心的红色资源强化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路径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繁荣和进步,对他人的生存和发展所承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天的大学生出生成长在物质条件优越、社会高速发展、价值多元化的当下,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了民族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探索等方面缺乏体会与认知,更有甚者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与品行。在理想、价值、物质、精神等方面,常常出现一些偏差,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在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出现矛盾时不能准确取舍、在个人追求中重视物质利益轻视精神追求、在人生态度上偏重于索取而轻于奉献。挖掘二师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必要的作用,利用其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是一项必要而有价值的使命。

(一)变历史的厚重为感性的觉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26日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时指出,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国家思想教育方针的有效阵地,要注重时代性和针对性,而青少年对历史的厚重缺乏主动认知的积极性,要在其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探索一些感性的启发与体验的方式让红色资源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保定学院团委每年组织新生入学教育,开学第一课就是让学生了解学校以“七六”护校为核心的斗争历史,并建立校史馆,定期向学生开放,通过图片、投影、烈士遗物等方式,让学生触摸到历史的真实。通过这样的入学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由与和平的可贵,从“七六”烈士的鲜血祭奠中看到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

(二)变冷静的诉说为感动的视听

红色的历史需要传承,蕴涵的精神需要继承和发扬,但如果不注重方式。就会变得流于形式,让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的大学生们失去主动学习与探索红色资源价值的动力,更谈不上利用红色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七六”烈士在保定二师旧址立起雕塑,每年清明节,保定市各大中小学都会去凭吊,但对于烈士的事迹,该事件始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并没有在大学生教育中体现,如果把烈士们护校之前的冲破反动统治包围的决心、被敌人武力镇压时的英勇、凛然就义时候的表现以话剧、诗歌、电影等方式展现出来,就会让学生透过历史的尘埃更深刻地了解那段历史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护校运动亲历者臧伯平的《足痕》一书中,对当时场景有详细的描述,如果在这种历史的真实上以多种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再现历史,对学生的不断开拓、勇于担当、为民族的发展奔走等社会责任感方面更有建树。

(三)变时间的距离为空间的融合

从“七六”护校运动到西部支教群体的涌现,一个甲子的时间过去了。保定二师的学子们当年用宝贵的生命捍卫自由进步思想,成为高蠡暴动等一系列革命进步活动的先声。在和平年代的当下,他们扎根边疆十几年奉献西藏、青海等地基层教育,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成为西部历经严寒开放的最美的格桑花。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5月4日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回信,《光明日报》头版刊登的《安放西部的青春与梦想——保定学院近百名毕业生扎根边疆教书育人》专题,保定学院继续秉承着用红色资源育人的传统,在新时期新要求的条件下,把历史与现在打通,找到现实与历史最契合的接口,让时间的距离变成空间和成果上的融合。

(四)变被动的说教为主动的探索

要发挥红色资源教育人、感染人、塑造人的作用,需要教育者精心选择资源、科学找准切入角度,并优质高效地实现育人环节。亲历红色资源物质形态保存地,让历史保持与现实打通的生命力,保定二师旧校已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让学生体会舍生忘死英勇就义的爱国和民族精神时,可以尝试在实地教学与讲授;让学生了解为民族为社会寻求出路的探索精神时,可以实地参观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高蠡暴动纪念館实地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七六护校在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从英雄的一封家书入手、从就义的学生的年龄去体会、从重现历史环境的残酷中去感悟、从家国的出路与个人的发展等角度去深思,让红色资源的育人过程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使大学生自觉认同历史的传承、认同中华优秀的文化,自觉继承红色资源的价值,受到熏陶感染,成长为对社会对民族有用的人。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社会责任感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