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爱有道 润物无声

2018-05-14李伟

丝路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中学德育

李伟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和管理实践,着重从弘扬班风、共建共享、感化后进等三方面分析了如何开展好中学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指出应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挖掘日常鲜活的德育素材、善于做好家校沟通,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提升育人实践效果。

【关键词】中学;班级管理;德育

众所周知,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各项工作必须通过班级来具体落实。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和品德修养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社会接触的逐步增多,中学生心理和生理也逐渐发生着各种变化,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使我逐步认识到开展德育工作是做好教学工作、班务工作的先决条件,现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实施。

一、倡导优良班风,宣扬班级正气

良好的班风是集体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如果说班级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班风就是这个生命的灵魂。优良的班风无形地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个混乱消极的班级会影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注重班风的培养,始终围绕班风建设这一核心问题开展教学工作。

本人在班风建设实践中,始终信奉两条原则:一是“接地气”,即班风建设决不能脱离实际,不能漫无边际地夸夸其谈,而要从摸清班集体思想现状入手,实事求是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首先,在班风建设中,绝不回避、妥协形如迟到、早退、逃课、打架、早恋、考试舞弊乃至讽刺挖苦班干部,冷视嘲笑先进学生等现象,及时针对问题展开班级讨论,并就以上现象背后所折射的中学生自由散漫、无组织纪律性、缺乏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是非观念不强等现象,让学生自发组织开展辩论与批驳,积极倡导适合班级的“荣辱观”教育;其次是“作表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班主任自身素质(包括专业素质、文化素质以及管理素質)的高低,决定了班风建设的水平与持久度,因此,班主任教师更要注意加强自身品德的修养,用高尚的品格感化人、用渊博的知识吸引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良好的思想风貌、行为习惯为学生做榜样示范。

二、提倡共建共享,缔结真情纽带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以情感教育为前提,以对学生充满强烈的爱为出发点,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在本人的班主任实践中,每次建班之初,都坚持在第一时间就对各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了解走访,几乎每次走访,都有新收获,都能发现新问题。如何理顺关系,将家庭教育利导性最大化,家庭不利影响最小化,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班级凝聚力的发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明确了“共建共享共荣”的班级管理目标,希望广大家长把思想统一到对子女的关爱教育中来,将认识统一的对子女成才成人教育中来,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不仅如此,除了经常对周边学生进行家访外,还多次在传统节假日让不能回家团聚的国际学生来家里作客,亲自下厨烹饪,让学生感受温暖,取得了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为班级凝聚力建设立下根基。可以说,家访不仅是理解学生、理解家长、理解现代教育的过程,更是缔结真情纽带,从而尊重学生,最终赢得学生尊重的过程。

三、及时感化后进,提高德育成效

人们常说:一个舰队的速度不是由驶在最前面的那艘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行在最后的一艘。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大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班主任难就难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上。从目前的后进生现状来看,导致其“后进”的原因主要是由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独生子女的家庭心理因素和商品经济中的不良社会因素所造成的,他们大多有较强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的兴趣,无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些原因,教学中应始终注意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人不同的特点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措施。

摸透了后进生的“病根”,掌握了后进生的心理,就等于为转差工作找到了突破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多给后进生“三个一”,即“一个微笑”“一个问题”“一次机会”,譬如在上语文课时经常为后进生提供朗读发言、思考交流的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使他们集中课堂注意力的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尝试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从老师信任的目光和集体的温暖中,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驱动力。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精心呵护娇嫩的花朵,而我更愿意把自己看做农夫,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用勤劳、智慧与汗水,与孩子们一起感受耕耘、经受风雨、享受收获。种庄稼要了解作物的天性,既不能揠苗助长,违背规律;也不能种豆求瓜,不切实际,而这些,需要一位教师具备职业的敏感、专业的技能、爱心的付出和神圣的使命感这四种属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需要智慧地引导、心灵地沟通,而沟通的“天桥”则是师生间真挚的感情。育人工作艰巨而光荣,施爱有道,润物无声,只要广大园丁多动脑、常施爱、勤浇灌,其德育成效的取得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张迪.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现存的问题及策略[J].黑龙江教育,2017(01).

[2]张嘉慧.浅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

[3]杨晓峰.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发展趋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12).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中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