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

2018-05-14颜旭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强国特色习近平

颜旭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这一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体现出坚定的文化立场、强烈的文化问题意识、浓厚的文化情怀、宽阔的文化视野,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攀登新的时代高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根本的就是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坚持用这一思想指导文化实践、推动文化工作、提升文化修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开拓新时代文化发展新境界。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科学内涵;鲜明特征;重大意义;实践要求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8)03-0026-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新要求。这些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新要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党的文化建设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形成的背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孕育、创立和发展,是在国际战略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实现的。它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在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大视野和创新活力。

(一)国际背景: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不断加剧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多样化深入推进,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文化格局加速演变,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有效应对全球文化大博弈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文化霸权的不断扩张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尤其是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中国的崛起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崛起,也意味着一种文化、一种发展道路的崛起,中西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的竞争,更是不同性质文化、政治、发展道路的竞争。历史上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之间的竞争,在今天因为有了中国因素也就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种敌对势力绝对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为什么我們要郑重提醒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个原因。这场斗争既包括硬实力的斗争,也包括软实力的较量。”[1]P208

(二)时代背景: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崛起的历史进程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大国崛起历史时指出:“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1]P198历史也确是如此。美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离不开美元和美军的支撑,但也离不开美国文化的支撑。德国《时代周刊》曾经评论说,美国的软实力远远超出其经济和军事资产的规模,“美国文化,无论雅俗,其对外传播的力度是自罗马帝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况且其中还颇有新意。”[2]P43相对于历史上曾经的大国,中国具有更多的“身份”,也包含着更多的文化诉求: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昌明是它的精神品质;中国是一个在近代遭受过巨大屈辱的大国,恢复文化盛世是它的历史夙愿;中国是一个仍走在现代化路上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文化繁荣兴盛是它的内在要求;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实现文明进步是它的价值追求。可以说,当代中国的崛起已经超越单一的经济崛起而迈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因素在内的整体性崛起。没有文化的崛起,就没有中国的崛起。

(三)社会背景:提高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社会文明水平

今天中国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今天中国的社会文明水平亟需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1]P8马丁·路德曾指出:一个国家的兴盛,不在于国库的殷实、城堡的坚固或是公共设施的华丽,而根本在于公民的文明素养。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也不能够称为强大。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出物质贫乏的困境,决不能再掉进精神贫乏的陷阱。加快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民精神家园,成为必须从国家层面予以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四)个人背景:习近平特殊的成长环境和从政经历

18世纪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曾说过:“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的教育所致。”[3]P467-468马克思、恩格斯合理继承并完善了这一思想:“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4]P524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创造了人。习近平红色家庭的成长环境、七年的插队经历、从村支部书记开始的从政经历,以及主政福建、浙江、上海这些中国发展最前沿地区的经历,使得他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世界文化有着更为深刻和独特的认识。习近平的文化气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勤于思考、善于立言:为纪念焦裕禄而填词,为表达拥军情义而作诗,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期间开辟反映个人思考的专栏著述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涵盖新时代文化建设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科学体系。

(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引领的奋斗目标论

目标决定方向、任务和道路。以战略目标引领战略统筹谋划,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后不久,就先后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强国目标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个强军目标。这两个目标的制定,极大地引领了经济社会和国防军队建设的发展。在文化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则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强调“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5]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以文化繁荣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P3-4,揭示了建设文化强国与民族复兴的关系;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1]P198,揭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强国的关系;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P16揭示了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的关系;强调“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6],揭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抓手;强调“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1]P214,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思想,提起了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的总纲。五年多来,在文化强国目标引领下,我国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建设新高潮,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向的发展道路论

实现文化强国目标,必须选择确立科学的文化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中国人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仅在文化领域就先后尝试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全盘西化”等文化发展道路。这些道路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成功走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开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了复兴之路。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黨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7]P41,揭示了这条道路的深刻内涵和实践基础;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8],揭示了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的极端重要性;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P17,揭示了坚持这条道路的极端必要性;深刻阐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7]P41,揭示了这条道路的本质属性和实践要求;深刻阐述“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7]P41,揭示了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贯穿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践,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鲜明主题。

(三)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关键的发展动力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了一系列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推动改革事业全面迈向“深水区”,开启了中国改革的2.0时代。当代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政治、生态文明、社会、国防和军队领域的改革,也包括文化领域的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9]没有文化领域的体制改革,就没有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也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围绕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现”[1]P186,揭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深刻阐述“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7]P44,揭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深刻阐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0]P96,揭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阐述“要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1]P185,揭示了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为了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分设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专职负责协调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党和国家也制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编制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截至2017年7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104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已经完成97项。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化,极大地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也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以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的文化安全保障论

安全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国家安全内涵丰富、外延宽广、要素众多,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并渗透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等诸多安全要素之中。高度重视文化安全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突出亮点和治国理政实践的鮮明特点。

围绕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1]P193,揭示了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重大意义;深刻阐述“我们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都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同西方国家的斗争和较量是不可调和的,因而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尖锐的。西方国家不论从国际战略格局上,还是从意识形态上,都决不希望看到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顺利实现和平发展。我们越是发展壮大,他们就会越焦虑,就越要加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力度”。[12]P51,揭示了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紧迫性;深刻阐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把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1]P52,揭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根本任务;深刻阐述“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1]P29,揭示了打赢意识形态斗争新的时代要求;深刻阐述“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1]P33,揭示了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主体责任。可以说,意识形态斗争是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打赢这场斗争,既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执政安全,也事关文化安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所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也是国家安全理论的新发展。

上述“四论”,涵盖我国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各领域,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战略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路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根本动力,“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安全保障,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回答了“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新时代文化课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注重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大事业,从当代世界发展大势特别是世界文化发展大势出发,谋划建设文化强国之大计,体现出了坚定的文化立场、强烈的文化问题意识、浓厚的文化情怀、宽阔的文化视野。

(一)坚定的文化立场

这个立场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华文化立场”。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文化渊源,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和本,是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他多次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13]P156“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P107-108“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13]P105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每次出访,不论是会谈、交流还是演讲,都要讲中国道路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讲中国梦的背景和内涵,讲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和主张。”[1]P210对此,熊玠在《习近平时代》中曾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这样的评价:对于传统文化,他并未止步于在文化态度上的致敬,在其执政实践中,更是自觉地把中华历史文化精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对接,在“中国梦”以及内政外交的各个方面,都将传统文化当作“根”和“魂”。

(二)强烈的文化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时代的口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14]P20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要看到,与文化强国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求相比,我国的文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矛盾问题。比如,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问题;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网络空间,还存在着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言行,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并不避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无不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探索破解问题之道,体现了一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工作导向。

(三)浓厚的文化情怀

伟大的政治家,无不具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历史担当和家国情怀。文化最有情怀,文化最能反映情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股浓厚的文化情怀。他曾引用一位老领导的话说:“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不要搞丢了,老前辈确立的正确政治制度不要搞坏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地盘不要搞小了。”[12]P50还特别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面对西方文化的渗透,旗帜鲜明地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面对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深情指出,文艺要热爱人民,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长久,要懂得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有14000多字,其中“人民”二字提到了112次。习近平总书记的所言所行,充满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爱国情怀、人民情怀。

(四)宽阔的文化视野

小视野是写不出大文章的,大文章需要大视野。对于世界文化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更不等于文化一元化,“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15]对于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强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必须更加注重學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调要坚定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1]P214正是这宽阔的文化视野,使得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有关文化建设问题时,既扎根于中华民族探索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也积极面向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体现出了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和文化视野。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在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是立足当今世界发展新格局和我国发展新阶段所形成的理论结晶,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攀登新的时代高峰,对于中华民族实现文化强国夙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党的文化建设指导理论宝库的崭新篇章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问题,在领导文化建设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指导理论。其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了这个目标,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相继提出“努力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不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等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顺应了不同的时代要求,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等方向性战略性文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以后,世情、国情、党情、社情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国际体系进入了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和历史新方位中,文化领域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文化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为党的文化建设指导理论宝库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科学的新篇章。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科学指导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建设须臾离不开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之所以具有科学指导地位,根本在于它直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时代之问、复兴之问、创新之问,对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面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日益激烈的大国文化之争,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面对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文化安全风险和意识形态挑战,强调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面对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社会文明问题,强调必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文化领域存在的有专家缺大师、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强调必须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正是针对新时代我国文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性,是我们攻坚克难、建设文化强国的科学指南。可以坚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指导下的文化强国实践,必将使中华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必然成为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丰碑。

(三)中华民族百年文化夙愿的圆梦之笔

中国是一个在近代遭受过巨大屈辱的大国,恢复文化盛世是它的历史夙愿。毛泽东曾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6]P66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文化焕然一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长河的高度,将文化强国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进程之中,突出强调文化发展既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也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义,并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清晰完整的战略部署。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历亲为下,“中国风”才刮遍全球,才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文化输入者”的角色,而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战略部署,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是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百年来文化强国夙愿的圆梦之笔。

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

科学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经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坚持用这个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文化实践、推动文化工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开拓新时代文化发展新境界。

(一)在学习科学理论体系和把握方法要义上下功夫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首先要解决真知真懂的问题,这是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必须突出整体性、系统性要求,全面准确领会思想精髓、核心要义。要联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结合世界文化发展大势和我国文化发展现状,原汁原味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基本观点,深刻领会文化思想在整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理论定位,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文化建设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着重掌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文化立场、宽阔文化视野、浓厚家国情怀、真挚为民意识和科学思想方法。“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及其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既是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统一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深入思考、深刻体悟的消化内化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有机统一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全面系统地学、融汇贯通地学,真正学懂、学透、学通,努力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真正在深层次上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决策水平。

(二)在指导文化工作、建设文化强国上下功夫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也。”学习的目的,最终要落实到指导实践上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最重要的是把学习和贯彻结合起来,要通过学习把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身的认识水平、价值追求、工作方法和实践热情,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大胆谋划文化发展大局,科学规划文化工作思路,建立起既符合党和国家文化方针政策和文化强国战略部署,又符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路线图,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思想武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我国文化发展的文化创新创造能力不强、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滞后、文化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突出矛盾,积极面对主导意识形态彰显不够、社会文明程度不高、文化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等突出挑战,在化解矛盾、应对挑战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

(三)在坚定文化立场、构筑精神高地上下功夫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祸。”心有道德,就不会被外界事物所迷惑。领导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必须把坚定政治立场和提升思想境界放在首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方针,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突出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的繁荣图景。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多元文化思潮冲击加剧,文化虚无主义泛滥,一些社会成员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的严峻局面,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所表现出来的信仰缺失、信念动摇问题,更是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深思。“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华文化立场的坚定守护,对人生崇高境界的追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灵魂。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核心的要求就是要把握这个体系所体现出来的坚定文化立场、崇高理论境界,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树立起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起来,使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更加彰显,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维护文化安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谁害怕“大块头先生”[J].国家利益,2001(夏季刊).

[3]北京大学哲学系.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6]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

[7]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9]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5]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4-03-28.

[1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强国特色习近平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秦晋争霸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标题党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