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思想在课堂上闪光
2018-05-14沈晓红
沈晓红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里,我常常思考:数学的本质在哪里?数学的灵魂在何处?数学教育究竟应该给孩子们带来些什么?人人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解题,更要将数学思想渗透在教学中,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应只有训练,只重形式,应该追溯它的本源,应当抓住它的灵魂,应该让数学思想在课堂上闪光。
教学片段一:先分类,再列举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按照一定的逻辑有条理、有顺序地把问题分成几类较小的问题思考分析。学会分类思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投飞镖比赛,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明投中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
学生经过思考、整理、交流,可以得出这样几种情况:6+6=12(环),6+8=14(环),8+8=16(環),10+6=16(环),10+8=18(环),10+10=20(环)。排除一种重复的环数,最终得出5种不同的环数:12、14、16、18、20。
如果将问题修改为“小明投了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情况一下子复杂了许多。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题意,我组织一些同学到讲台前进行纸团“投靶”比赛,学生兴趣盎然,结果他们的表现不一:有两次都没投中的,有只投中一次的,也有两次都投中的。学生全情投入,课堂气氛火热……游戏结束,课堂气氛要冷一冷,同学们要静心思考出示的问题:“小明投了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
学生中有的手不停挥,抓紧列举;有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想到哪里算哪里。教师提出问题:怎样列举,才能条理更加清楚,而又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经过全面思考,有学生提出,可以分三类情况考虑:(1)两次都投中的,前面我们已经考虑清楚;(2)只投中一次的,有10、8、6三种;(3)两次都没投中的,就是0环。一共有9种不同的环数。
评析:先分类,再列举,多好的方法!分类思想是逻辑能力的一部分,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均衡分班、分组比赛。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路径,远比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重要,正如西方教育家所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教学片段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实践活动《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后,颇有感触。课前,大家在集体备课交流时认为,这部分内容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偏难,而且学生缺乏“钉子板”这样的学具,教师在教学操作上,学生在理解上可能都有一定的困难。
真的是这样吗?课前,我钻研教材,精心准备;课上,分为几个层次进行导学,由扶到放,层层深入。(1)首先认识“格点”,然后课件出示:中间只有一个点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观察这一组图形,数一数格点的个数,用数方格或者计算公式得到图形的面积,学生不难发现:面积数=边上的格点数÷2。(2)课件出示“加长版”的图形,每个图形向下延伸,中间多了一个点,也就是中间有两个点。经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学生得出:这时的面积数=边上的格点数÷2+1。(3)接下来,该是放手的时候了。不要担心孩子的能力,适时地放手,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答案!我抛出问题:“如果图形的中间有3个点、4个点,它们的面积会怎样变化呢?”,学生有的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再数一数;有的大胆猜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他们的积极性比我预想的要高,交流时也是各抒己见。下面是学生们的精彩发言:
生1:我发现中间有3个点,面积数=边上的格点数÷2+2。
生2:我发现中间有4个点,面积数=边上的格点数÷2+3。
生3:我还发现如果中间没有点,面积数=边上的格点数÷2-1。
生4:我们小组发现:无论中间有几个点,面积数=边上的格点数÷2+中间的点数-1。
生5:我们小组用字母表示:S=n÷2+a-1。
评析:学生真不简单!他们情绪高涨,有表达想法的欲望,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发现规律的快乐、思维提升的满足。同时,本节课渗透着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数和数量关系,再从一个个的变式中得出统一计算面积的方法,从而顺利地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学模型。
教学片段三: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教材安排了一节实践活动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课前我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背后的思想方法;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考虑如何将学生的思考的火花点燃,引导学生追溯数学的本质,这些都成了我备课时思考的问题。
课堂上,从一个表面涂上红漆的2X2X2正方体开始,学生观察、发现切开后都是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出示学生喜爱玩的魔方,过渡到3X3X3的正方体,通过对魔方的观察、比较、讨论,找出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分别所在的位置,提炼出小正方体的个数与正方体的顶点、棱、面有关,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接下来,4X4X4,5X5X5的正方体,甚至长方体,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充分讨论交流……
评析:细细想来,这样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渗透着哪些数学思想?对应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抽象、推理、模型的数学思想,不都可以体现吗?这么丰富的思想,该以哪一种为主呢?我觉得不如在每个环节紧扣重点:课的开始阶段,对应思想占据主导;课的展开阶段,鼓励学生演绎推理;课的总结阶段,可以渗透模型思想。
诸如此类的教学案例还有很多,有时在练习课上,哪怕一个小小的数学故事(如阿基米德和王冠的故事),一次探索规律的历程(如欧拉公式的发现和应用),都可以体现数学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不断构建有内涵的数学课堂,让数学思想在课堂上闪光,应成为每一位数学老师教学上的不懈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