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宣传教育策略与效果分析
2018-05-14褚新建孟慧琴
褚新建 孟慧琴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站无偿献血宣传教育策略及效果。方法 选择焦作市在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的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为实施前,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前后各项献血指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后各项献血指标显著优于实施前,实施后献血满意度94.21%明显优于实施前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无偿献血者实施无偿献血宣传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公民的献血热情,增加血液采集量,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关键词] 血站;无偿献血;教育;宣传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0(c)-0164-02
Analysis of Strategies and Effect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Publicity Education
CHU Xin-jian1, MENG Hui-qin2
1.Mechanical Harvesting Department, Jiaozuo Blood Center, Jiaozuo, Henan Province, 454000 China;2.Department of Neurology, Jiaozuo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care Hospital, Jiaozuo, Henan Province, 45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strategies and effect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publicity education. Methods The voluntary blood donors in Jiaozuo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ime before implementation was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and the tim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was from Novem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and various blood donation indexes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before and after the publicity educ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Various blood donation indexe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blood donat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94.21% vs 60.09%),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publicity education in the blood donors can effectively motivate the blood donation enthusiasm of citizens, increase the blood collection amount and ensure the clinical safety of blood use.
[Key words] Blood station;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Education; Publicity
我國固定无偿献血者数量逐年增多,临床血液供应充足,拯救了无数重伤垂死患者[1]。但同时,在采集的血液中含有肝炎病毒、HIV、梅毒螺旋体等各种病毒的数量在逐年增长,很可能因为操作不当,造成血源性感染[2]。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抵触无偿献血,这样也会影响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效机制。该文将无偿献血宣传教育纳入其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该血站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作为该文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自愿参加献血并签署同意书,均年满18周岁,体重在45 kg以上,均为首次献血者,意识清楚,无传染疾病或病毒携带者。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者,沟通障碍、文盲、不愿配合者,临床资料不全者。符合研究标准者中实施前献血者为3 425名,其中男性1 652名,女性1 773名,年龄为20~51岁,平均年龄为(35.4±6.7)岁,体重为48~76 kg,平均体重为(55.8±5.1)kg;实施后献血者达到6 235名,其中男性3 414名,女性2 821名,年龄为20~50岁,平均年龄为(35.1±6.3)岁,体重为48~77 kg,平均体重为(55.1±5.2)kg。对比实施前后献血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实施前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在献血前测量献血者的血型,询问是否携带病毒,是否发生流感;在献血结束后及时给与献血者糖水补给,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
实施后采用无偿献血宣传教育。①生活宣传:发放免费的宣传手册使大众熟知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和平的心态;不断提高宣传的科学性,使得大众对无偿献血有一定的了解,体现人性化服务。②献血氛围:创建关于献血的知识专栏,主题需要以奉献为主旨,悬挂相关条幅;使得大众熟知相关采血检查,采血器材与安全措施。通过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无偿献血者能够更加明确使命感。③通过各项媒体平台,网络、杂志对无偿献血相关内容进行科普,制作无偿献血的宣传片,保证及时传播,避免大众出现的抵触心理。④邀请公众人员参与献血,血站工作人员带头献血,利用行动唤起群众献血的决定。
1.3 观察指标
对比实施前后两组献血者的每日平均血量、人均献血次数、献血400 mL人数,及对獻血的满意度[3]。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让献血者再对献血期间的满意情况进行打分。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方法:总分100,分为满意≥80;一般≥60;不满意<60。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的献血情况比较
对比实施前后的献血情况,实施后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施前后献血者的满意度情况对比
比较实施前后献血者的满意度情况,实施后94.21%明显优于实施前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血站是一个城市血液采集运输的中转站,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具有重大意义。无偿献血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与临床血液的供给之间有密切联系,因此良好的献血宣传能够有效消除大众的抵触心理,对无偿献血工作机制有一定影响。
献血的采血量在临床血液供应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积极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增加采血量,保证临床供血充足[4]。有研究显示,多数大众无偿献血者对献血存在一定的误解,甚至造成一种抵触心理,因此该文通过将宣传教育纳入其中,结果显示实施后各项献血情况显著优于实施前,实施后献血满意度94.21%明显优于实施前60.09%。一般献血年龄段在18~30岁,该阶段的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能够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成为献血中的主要人群[5]。因此在宣传中需要对该类人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激发大众的献血热情。结果显示在宣传教育后,每日的平均献血量出现了大幅提高,有效缓解了临床供血压力,促进无偿献血的发展。通过在生活中进行良好宣传,通过各项媒体平台,网络、杂志对无偿献血相关内容进行科普。保证大众对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消除一定顾虑,在此基础上确定良好的宣传氛围,发挥一定的榜样作用,使得大众无偿献血的热情能够得到激发。
综上所述,通过在血站中实施无偿献血宣传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大众献血热情,保证临床供血充足,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玉萍,沈子琳,陈悦,等.南京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现状及宣传干预手段调查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5):515-517.
[2] 李桐,朱燕波,李彦妮,等.无偿献血认知在献血行为与健康间的中介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4):1723-1729.
[3] 陈敏,刘晋洪,张健,等.深圳市大宝安地区2008-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4):82-85.
[4] 李蓓,李继明,王明民,等.无偿献血志愿队宣传招募工作新模式的建立与运营[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4):354-356.
[5] 林振平,崔康康,胡文静,等.中外探讨无偿献血意愿影响因素的比较[J].医学与哲学,2015,36(19):52-55.
(收稿日期: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