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化镇静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2018-05-14常瑞杨辉
常瑞 杨辉
[摘要] 目的 评价最小化镇静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CBM、万方医学网、Cochrane 图书馆中关于ICU机械通气最小化镇静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筛查和质量评价,并将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 322例患者。结果证实,最小化镇静可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的人均用量(Z=17.07,P<0.01)、降低谵妄发生率(Z=3.19,P<0.01)、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Z=3.76,P<0.01)。结论 最小化镇静策略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ICU;机械通气;最小化镇静;浅镇静;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c)-0174-03
ICU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由于疼痛等不适原因会增加氧耗及脏器负担,影响机体恢复。因此,国内外研究均提出不同的镇静策略。近年来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最小化镇静措施已成为一个趋势[1]。2016年,Vincent提出“eCASH”新理念[2],即早期、舒适化、以镇痛为基础、最小量镇静、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然而,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镇静方案易导致过度镇静[3],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该研究通过Meta分析进一步证实最小化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檢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CNKI、CBM、万方医学网、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时限为2007年11月—2017年11月。采用主题词+自由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中文主题词:(ICU)和(机械通气)和(浅镇静或最小化镇静);英文检索词:(mechanical ventilation)and(light sedation or slight sedation or minimal sedation )。
1.2 文献排除和纳入标准
1.2.1 研究类型 关于最小化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的RCT。
1.2.2 纳入对象 选取18周岁以上、ICU持续镇静且机械通气时间≥24 h者;排除精神障碍、严重器官衰竭及心肺复苏后的患者。
1.2.3 干预措施 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试验组:采用科学合理的最小化镇静策略;对照组:实施常规镇静策略。
1.3 结局指标
包括镇静药物人均用量、谵妄发生率及ICU机械通气持续时间。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利用EndNote软件去除重复文献,由研究者阅读所收集的文献来源、题目及摘要,将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剔除后,然后仔细阅读初步纳入文献的全文,以确定最终纳入的文献。最后提取资料,包括样本量、试验组、对照组、观察指标。
1.5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Cochrane手册[4]对其进行评价,包括序列产生、分配隐藏、盲法、不完全结局资料、选择性结局报告及其他偏倚来源。
1.6 资料分析
采用RevMan 5.2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首先确定数据间是否存在异质性,若P>0.1,I2<50%可认为同质,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若P<0.1,I2>50%则选随机效应模型[5]。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经过初筛后纳入文献44篇(排除重复176、非护理科技核心1 192、与纳入标准不符409),阅读全文后排除36篇(数据不完整8、分组不明确9、结果不明确11、非RCT 2、重复发表2、干预方法两种以上4),复筛后纳入文献8篇。包括4篇中文,4篇英文,共1 322例患者。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观察指标:谵妄发生率[6-13]、机械通气持续时间[6-12]、镇静药物人均用量[8-9]。
① 试验组[6]: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策略,42例;对照组:常规镇静,34例。②试验组[7]:计划镇静,动态调节药物用量,50例;对照组:常规镇静,50例。③试验组[8]:芬太尼维持镇痛+丙泊酚基础镇静调剂量,至镇静评分0~-2分,45例;对照组:常规镇静,45例。④试验组[9]:以浅镇静为目标的程序化镇静,动态调节药物剂量,80例;对照组:常规镇静,80例。⑤试验组[10]:以浅镇静为目标的镇静+每日唤醒,214例;对照组:常规镇静,209例。⑥试验组[11]:右美托咪定至轻度镇静(镇静评分-2~1),244例;对照组:咪达唑仑镇静,122例。⑦试验组[12]:右美托咪定轻度镇静至规定目标,39例;对照组:安慰剂镇静,32例。⑧试验组[13]:丙泊酚维持浅镇静(3~4分),18例;对照组:丙泊酚维持重度镇静(1~2分),18例。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的8篇文献中,有6篇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根据最新版Cochrane手册进行质量评价[4],其中有5篇A级,3篇B级(表1)。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最小化镇静对镇静药物人均用量的影响 2篇文献[8-9]用镇静药物人均用量作为结局指标。同质性检验P=0.32>0.1,I2=0%(图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07,P<0.01)。表明最小化镇静可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的人均用量。
2.4.2 最小化镇静对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8篇研究[6-13]均用谵妄发生率作为结局指标。同质性检验P=0.03<0.1,I2=54%(图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Z=3.19,P<0.01)。表明最小化镇静可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
2.4.3 最小化镇静对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 有7篇[6-12]使用机械通气时间作为结局指标。同质性检验P<0.01,I2=96%(图3)。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Z=3.76,P<0.01)。表明最小化镇静可缩短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3 讨论
3.1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
纳入的8篇均为RCT,有6篇文献显示基线可比;方法学质量均在中等以上。
3.2 最小化镇静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结果显示,最小化镇静可以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的人均用量、降低譫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同时减少ICU住院时间、降低患者费用且不会影响舒适度[8]。黄洁[14]认为镇静剂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谵妄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过度镇静将会使发生谵妄的风险增加2.78倍,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Strom[15]发现与间断镇静相比,零镇静能够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并缩短ICU住院天数。因此,研究最小化镇静策略的应用效果能促使我们接轨国际,推动国内ICU临床镇静的发展。
3.3 该研究的局限性及启示
①纳入的8项研究中仅2项存在分配隐藏、2项使用了盲法;有4项研究将镇静药物用量作为结局指标,但仅有2项作出明确的分析比较,建议提高方法学质量。②在比较镇静药物的人均用量中,由于右美托咪定在临床上作用效果好且较多使用,因此该研究只比较了最小化镇静对右美托咪定人均用量的影响,可能导致结果的片面性,建议以后全面分析。③该研究仅对首要结局指标做出了分析,可能会使结果偏向良性,建议以后全面纳入分析。④该研究试验组未使用统一的镇静药物,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4 结语
该研究显示,最小化镇静可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的人均用量、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这表明最小化镇静策略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来说是安全有效的。然而,由于研究的局限性,我们还需采用更科学严谨的试验加以证实,方可考虑广泛运用。
该研究仅分析了最小化镇静策略的应用效果,并未涉及其他镇静策略。目前网状Meta分析在护理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可以尝试比较不同镇静策略的应用效果,并将结果进行排序,从中选出最适合临床的最佳镇静方法,希望这能够促进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恢复,并将推动护理循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Kress JP, Hall JB.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ICU sedation[J].JAMA, 2012,308(19):2030-2031.
[2] Vincent JL. Comfort andpatient-centred care without excessive sedation: theeCASH concept[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6,42(6):962-971.
[3] 郑盼盼,章敏,田小玲,等. 每日唤醒在机械通气镇静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0):13-16.
[4] Higgins JP,Green S.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Version 5.1.0[J].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2011, 63:301-311.
[5] 胡雁,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 徐建宁,汪国建,冯洁惠.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6,31(10):25-28.
[7] 任卫红,张红梅,姚玉玲,等.计划镇静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研究[J].护理学报,2013,20(23):42-44.
[8] 吴永红,贡浩凌,高燕.持续浅镇静目标导向调控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4):400-404.
[9] 平丽,邵亚娣,俞丽丽,等.以浅镇静为目标导向性程序化镇静镇痛方案在机械通气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6):3793-3795.
[10] Mehta S,Burry L,Cook D, et al. Daily sedation interrupt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cared for with a sedation protoco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12,11,308(19):1985-1992.
[11] Riker RR,Shehabi Y,Bokesch PM, et al. Dexmedetomidine vs midazolam for sedation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randomized trial[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9,301(5):489-499.
[12] Reade MC,Eastwood GM,Bellomo R,et al.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Added to Standard Care on Ventilator-Free Time in Patients With Agitated Delirium: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2016,315(14):1460-1468.
[13] Samuelson KAM, Lundberg D, Fridlund B. Light vs. heavy sedation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fter oesophagectomy--a pilot experimental study focusing on memory[J].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2008,52:1116-1123.
[14] 黄洁,肖倩,吴瑛,等.ICU谵妄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6-9.
[15] Strom T, Martinussen T, Toft P. A protocol of no sedation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 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10,375:475-480.
(收稿日期: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