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监测及控制
2018-05-14宋时英
宋时英
[摘要] 目的 监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2017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重症监护新生儿,回顾性分析150例重症监护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50例重症监护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00%,其中胎龄、体重、抗生素的使用、住院时间长、重症监护室环境以及医护人员手卫生等均是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同时,需根据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并落实预防措施。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测;院内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c)-0164-0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建立是提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有效手段[1-2],但在重症监护室内住院的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营养不良等情况极易发生院内感染[3],故此择取该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重症监护新生儿150例开展该次研究,旨在为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提供参考,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该院收治的重症监护新生儿150例。性别: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90例、60例;其中<28周1例,28~32周5例,32~37周20例,>37周124例。体重:<1 500 g 2例,1 500~2 500 g 8例,>2 500 g 140例。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2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3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7例,呼吸窘迫40例。
1.2 方法
对该院重症监护中心住院的患儿采用目标监测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所感染的疾病,统计感染部位,对重症监护室内的空气以及医疗器械消毒情况、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判断。②消毒标准:参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中制定的相关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
150例重症监护新生儿中共出现院内感染9例,感染发生率为6.00%。其中不同胎龄和不同体重的重症监护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随着胎龄和体重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见表1。
2.2 新生儿院内感染部位
下呼吸道为重症监护新生儿感染部位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位,其次为皮肤。见表2。
2.3 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的关系
院内感染发生率随着重症监护新生儿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监测项目的合格率和感染情况
物品表面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分别与室内空气、无菌物品的合格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抗生素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
联合使用抗生素更容易使重症监护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与其他抗生素单一使用相比感染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通过监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情况,能够对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状况进行全面掌握,有利于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4-5]。在该次研究中,该院150例重症监护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00%,发现侵入性操作、环境和物品、抗菌药物的使用、医疗器械的消毒情况、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等均为相关高危因素;且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不同物品表面的细菌数进行监测时发现,物品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均是院內感染的潜在风险[6],因此加强物品表面的灭菌消毒管理以及促进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十分重要。
该院根据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了以下预防控制措施: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应定时开窗通风和消毒灭菌[7-8],对人员进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另外加强对环境的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同时通过讲座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得以提升[9]。②提高新生儿机体免疫力:提倡进行母乳喂养,并运用免疫球蛋白制剂,在加强营养支持的同时减少住院时间。③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10]:根据《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实施操作前后均洗手或者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双手。④侵入性操作的减少:做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11],定期消毒相关装置并监测感染情况。隔离已发生感染的患儿,并彻底将感染患儿所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12]。⑤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选择适合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同时注意尽量不要长时间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总而言之,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加强管理和医院感染的监测,实施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降低具有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利芳,常娟娟.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监测及护理控制[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7):951-953.
[2] 夏建新,胡娟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9):86-88.
[3] 李莉梅.实施精细化管理对策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内感染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3):3432-3433.
[4] 黄郁竹,赵雪梅,张冰琦,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价值初步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 2(6):75-77.
[5] 张学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及医院感染控制措施[J].医学信息,2013,26(6):306.
[6] 海林.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3,1(2):75-76.
[7] 秦庆员,刘晓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9):90-91.
[8] 钟青.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及防控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7,14(5):985-987.
[9] 余霞,王素萍,朱悦萍,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检测结果分析及干预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4):903-906.
[10] 张辉,姜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9):4081-4086.
[11] 张丽红,柴建华,常洪美.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定植菌筛查及临床意义[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2):120-122.
[12] 吴玉梅,付莹莹,王红娟,等.飞行检查对危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 27(14):3350-3353.
(收稿日期: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