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网络依赖与社交回避的相关性

2018-05-14张丽宏卢长方杨超王立红牛振海曹运华齐金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医学生

张丽宏 卢长方 杨超 王立红 牛振海 曹运华 齐金玲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生网络依赖与社交回避的相关性,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医学院校273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网络依赖度自测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社交回避与其网络依赖度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 医学生网络依赖对社交回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依赖;社交回避;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4(c)-0157-02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这个曾经只用于军事方面的通信工具,正高速度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平稳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独树一帜,为人们传递信息以及获取知识搭起了桥梁。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道: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就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中,我国出现了过度使用网络的情况,其中一部分是大学生,他们对于网络的吸收以及学习能力非常强,但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对网络的依赖,以至于忽视了现实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对社会交往产生了障碍,并逐渐形成了社交回避。关于网络依赖的概念界定有很多种解释,与该研究相关的是Robert Kthut(1999)的定义,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行为偏差、心理功能损害[1]”。而对于社交回避的解释,Watson & Friend在1969年曾说明,社交回避(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包括实际的回避行为和内心的回避意愿,主要表现为由于某些原因而拒绝参加他人的活动,拒绝交谈甚至逃避任何人[2]。该研究试图对医学生网络依赖与社交回避的相关性展开研究,旨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针对某医学院校大一~大四的在校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300名做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89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273份,回收有效率为94.46%。其中男生141名,女生132名;城镇144名,非城镇129名;年龄18~22岁,平均(20.33±1.66)岁。

1.2 方法

①大学生网络依赖度自测量表采用白羽等人[3]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依赖度自测量表》进行网络依赖程度测评。各项分数相加得出原始分,20~39分:普通的网络使用者。40~69分:正越来越频繁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70~100分:你的因特网使用正在给你的生活造成许多严重的问题。该量表信度为0.81,效度为0.77。

②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采用Watson[4]等人编制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该量表含有28个条目,其中14条用于评价社交回避,14条用于评定社交苦恼。评分采用“是一否”方式,得分范围从0分(最低的回避及苦恼程度)到28分(最高的一级)。得分越高,社交回避与苦恼程度越强。苦恼分量表及回避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5及0.87,效度为0.7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医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与社交回避之间进行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总体数据结果分析

大学生网络依赖度自测调查结果:属于正越来越频繁的遇到问题的人有213名,占总体人数的78%;網络带来严重问题的人数有6名,占总体的2%;其余普通网络使用者有54名,占总体的20%。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调查结果:正常,没有关于社交回避问题的人数有165名,占总体人数的61%;可能存在社交回避问题的有63名,占总体人数的23%;存在社交回避问题,并需要接受帮助的有45名,占总数的16%。

2.2 医学生网络依赖与人口学因素的差异分析

医学生的人口学因素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等方面与医学生网络依赖程度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医学生社交回避与人口学因素的差异分析

医学生的人口学因素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等方面与医学生的社交回避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医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与社交回避的相关分析

医学生社交回避与网络依赖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根据调查显示,医学生网络依赖程度与社交回避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同类研究存在一致性[5]。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大部分医学生在高中时期就曾规划过自己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学习计划,如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团体活动,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但梦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一些差距,当在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时,一部分学生不去正面解决而是倾向于选择逃避。其中的一种逃避方法就是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在互联网上,通过玩网络游戏,与网友聊天或者追网络电视剧电影等来逃避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痛苦。因为在虚拟的互联网中,他们可以隐藏在屏幕后肆意发泄心中的不满和被压抑的负面情绪。另外也可以在与人聊天中得到现实中没有的关怀和安慰。长此以往,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从而陷入互联网中的医学生们的人际关系逐渐变得疏离冷漠和脆弱。所以医学生中网络依赖程度越深,相对的,他们在社交中表现得越回避。

医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是逐渐的、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信息时代下,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促进他们学习知识以及了解世界,又能给医学生以不良的诱惑及影响,容易使他们脱离现实生活,与亲朋好友越来越远,逐渐对社交生活产生回避行为。有互联网依赖倾向的医学生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空虚、寂寞、心理脆弱、目标不清晰,对未来没有长远规划,所以才会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所以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进行目标管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加强心理疏导,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训练,加强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与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促进其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另外,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引导他们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想的影响,提倡健康文明并适度使用互联网,从而塑造出追求真善美的纯净内心,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构建完整独立的美好人格。

[参考文献]

[1] 郑娟.大学生家庭环境、积极人格和网络依赖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5

[2] David Watson, Ronld Friend. Measurement of Social-Eva luative Anxiety[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69,33(4):448-457.

[3]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4):99-104.

[4]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

[5] 王启晨,王翔,段永.大学生不同类型网络成瘾与社交回避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庚心理学杂志,2012,20(2):300-302.

(收稿日期:2018-01-22)

猜你喜欢

医学生
浅析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疫情背景下医学生群体心理干预机制的研究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时期医学生临床思维评价体系的实践与评价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心态研究
某医学院校构建医学生成长档案的思考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论以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目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