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品零加成对医院财务平衡的影响与分析

2018-05-14邓秀华史绍文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7期

邓秀华 史绍文

[摘要] 国家近几年的医改政策频频出台,对公立医院影响较为显著的是药品零加成政策,医院作为独立法人机构,维持其财务收入和财务支出的平衡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基础。药品零加成政策的最直接影响是导致药品收入的降低,为维持财务平衡就需要增加其他方面的收入,在公共财政收入没有明显增加的前提下就需要适当提升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文章简单介绍某综合医院的运行状况,同时对系统性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 药品零加成;财务平衡;卫生体制改革;医改政策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b)-0126-02

[Abstract] The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has introduced health care reform policy, the impact on the public hospitals more significantly is the price addition policy of drugs. For hospitals, as an independent legal entity, maintaining its financial income and financial expenditure balance are the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The most direct effect of the price addition policy is the reduction of the income of the drugs. To maintain the financial balance,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other aspects. If the public income is not increased obviously, it is necessary to raise the standards of the medical service.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some hospital, and makes suggestions on the systematic reform of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Key words] Drug price addition policy; Financial balance; Health system reform; Health care policy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医药卫生服务的需求,国家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诸多相关的法规政策中,药品“零加成”政策对医院经营有非常明显的实质性影响。按照山东省卫生计生委的工作安排部署,省域内三级公立医院在2016年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

1 概念解析

1.1 药品加成政策

公立医院自建国以来至今实行医药主营业务为基本形式的医疗服务体系,在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等背景下,药品顺加作价政策在上世纪50年代应运产生并沿用至今。党的十七大之后更强调医疗领域的政府责任,改变“以药养医”的工作随之展开,新一轮国家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实行医药分开管理,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药品加价政策也将逐步取消,试点城市已启动医药分开改革探索工作,为便于取消药品加价率政策的顺利推进,开展药品零差率对公立医院财务平衡和经济运行影响的分析显得十分重要。

1.2 医院财务平衡

我国公立医院属于独立的法人组织,按照现代管理制度理论,组织的财务平衡是维持组织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我国公立医院对机构运营进行自主决策,有利于体现独立法人的主体地位,调动对经营者、参与者以及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以保证医院长远发展需要。依据杨练等对于公立医院的研究[1],医院总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其他支出;医院总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等。为了维持医院的持续运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医院总收入与医院总支出应维持大体平衡,即医院财务平衡。

2 药品零加成政策的现状与分析

2.1 医院药品收入的降低

药品收入是医院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测算和规定,不同级别的公立医院其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要符合限定范围。根据媒体报道,诸如湘雅医院等为代表的三甲级别医院药品收入在实施零加成后锐减,为满足医院患者的购药需求,保证医院的药品资源供应,医院需要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购进药品。

实际按照试点区域的运行测试,金春林等上海市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进行测算[2],由于控制药品加价政策的出台,从2007年开始上海市药品加价率从近30%降低到19%,此后逐年降低到2011年为16%,与此同时各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收入在2007年大幅度降低,若以2011年数据为基础,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完全取消医院药品加成收入,上海市公立医院將损失34.50亿元的业务收入。有数据显示,2013年山东省章丘市5家试点医院的预计亏损额为7 600万,2015年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的收入仅占取消药品加成的39.5%,仅两个月就亏损175.7万元,北京市曾对8家公立医院的医疗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均呈现较严重的亏损状态,且近半数属于政策性亏损。面对突如其来的零加成导致的收入锐减,很多医院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某综合医院自2016年7月开始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根据目前的测算,该政策实施在2016年度测算药品收入少收入8 600万元。

2.2 高科技含量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提升

由于医院自身建设规模的因素,药品零加成的实施导致医院挣来的钱远远不够医院的开支,导致财务收支明显不平衡。在财政补助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若要弥补药品价格下降医院需要上调其它医疗费用[3],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此方面也有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

该综合医院自本世纪初以来,大力提倡高科技含量临床医疗服务,如腹腔镜、经皮肾镜等,随着医生服务水平的逐渐提升,该类技术可以促使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出院,不仅仅是减少患者痛苦,也节省时间和护理费用等。按照规范物价备案流程在提升部分高附加值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以后,综合医院的诊疗收入有所提升,以2016年下半年为例,下半年诊疗收入增加5 200万元,仅能弥补药品降价损失的60%左右。

3 分析与建议

多年以来我国公共财政对医院的投入占医院收入相当小的部分,对绝大多数公立医院来说,财政投入仅够满足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开销,加之高新技术的仪器设备价格已完全市场化,公立医院通常是利用多卖药、多做检查、多用耗材等办法获得收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立医院补偿渠道—即“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对公立医院的经济收入必定造成冲击,这其中既需要医院自我经营水平的提升,还需更完善的系列配套政策。

公立医院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其按照规章制度肩负着公益的职责,但是如果看病真的不贵了,意味着医院的收入要降低,这是任何一个医院院长、医生、护士们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重大政策,药品零加成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现在不少医院将药房外包出去,由原来医院自己管理运营到托管给药品供应商管理的方式,进而实行“零库存管理”。基于这种模式再结合政府进行服务价格的调整,医院根据自身的改革以及与药商合作的收入,才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弥补一部分差额。三明市医改的管理模式则是通过市级平台进行药品溢价,然后把药品的部分收入直接补给医院,让医务人员感觉收入没有下降太多,医院通过溢价所取得的利益直接贴补到员工的绩效奖金,为医务工作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利用这种方式为医院管理也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就目前情况来看,对于药品零加成的政策全国各级公立医院在2017年要全面推进。各省、各直辖市推进的着重点虽有差异,但公立医院推进零加成的制度不会有折扣,在上海不管是药品还是耗材方面,则是分为几大步骤实施,药品加成方面首先从15%降到10%,再从10%降到5%,之后再降为零,给予医院充分的适应和调整的时间,让医院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适应政策。

从2016年某综合医院推行的零加成政策分析,仅靠推进医药价格改革的单一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医改存在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提升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来弥补部分药品降价损失,勉强维持财务平衡,但对于绝对减低患者负担的可能性极低。在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同时,应不断完善补偿机制加快政策配套,确保改革的整体性、联动性,才能更好地推进医疗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练,赵薇,谭玲,等.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后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1(35):10-12.

[2] 金春林,陳卓蕾.药品零差率对上海市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有何影响[J].中国卫生资源,2012,11(6):431-433.

[3] 李洁珍.探讨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与调整医疗收费的分析[J].财会学习,2016,1(12):197-199.

(收稿日期:20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