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4陈晓丽
陈晓丽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该科室内1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度对12名护士实施传统的带教学习(对照组),对2017年度的12名护士实施教师标准化病人一对一带教(实验组),持续进行7周,7周临床教学结束后,第8周对所有护士进行集中考核,并且评定其教学质量。结果 实验组护士的考试成绩、护士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情况以及教师对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引入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带教的教学质量,使得护士以及教师的满意度都大大的提高,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教师标准化病人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b)-0118-02
传统的由病人身上延续的学习护理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临床护理要求,现阶段临床教学中存在的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临床实习的对象。标准化病人是指模拟病人或者病人指导者,这些对象经过相关的培训,逼真地对临床病人的真实情况的进行复制,同时评估、指导以及被检查。标准化病人的实施使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得到了缓解,根据教学需求,设计比较合理、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使得课程设置的弹性以及灵活性大大的增加。教师标准化病人是标准化病人的延伸,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选取经验丰富的护理学知识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进行施教,使得临场护理氛围更加的逼真化,促进了护士的临床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综合能力训练更加的实际化,从而考核成绩更加真实化[1]。该次研究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该科室内的1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科室内实习的护士进行研究,2016年度的12名护士采用传统的带教学习(对照组),将2017年度的12名护士实施教师标准化病人一对一带教(实验组),教师标准化病人有6名。所有护士都为女性,其年龄范围在22~25岁之间。对其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教师标准化病人的选择标准 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临床工作经验在5年以上,临床带教经验在3年以上的临床型护理教师;其次应该热爱护理教学工作;沟通技巧应该良好;记忆力好,注意力集中等优点。问诊和体格检查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结束后对经历的事件能够清晰的回忆,同时将其记录,并且清楚的评价护士的相关反馈意见;可靠、守纪律、态度明确,根据实际情况筛选6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呼吸内科常见的临床疾病类型以及症状进行模拟。
1.2.2 教师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内容 ①对标准化病人的相关知识应该熟练掌握,其中包括相关的职责、必要性、相应的意义等,了解国内外标准化病人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增加标准化病人的责任感。②对呼吸内科常见症状应该熟悉,并且能准确的描述疾病的特征。例如,有发热现象的同时是否伴有寒颤、热型等现象;咳嗽的发生原因,是否有咳痰的现象,痰液的性状等;对呼吸困难程度的判断。③标准化病人的培训病例应该根据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一定要符合教学的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學大纲应该包含问诊的全部内容。同时标准化病人应该根据编制的剧本反复的演练疾病情况,使其教师表准化病人可以更加的逼真。④对评分标准应该熟练的掌握,根据所有护士的不同表现,将其和临床实际相结合,客观的评价护士的考核成绩。⑤在护士学习的过程中适时的进行正确指导,例如如果患者存在胸膜炎的情况,深呼吸就会使胸痛的症状加重,而且护士在对病人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经常会要求患者深呼吸,因此教师标准化病人应该提醒护士这种情况会使患者的痛苦加重,尽量缩短或者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⑥护士教学完成后对其学习成绩进行考核,专家组对其实习结果进行验收,将其和临床教学相结合后统一对其学习情况实施评价。
1.2.3 教学方法的实施 首先将科室12名实习护士进行分组,其中包括组长1名,副组长1名,组员10名。实习期为8周,教师标准化病人应该进行一对一带教,第1~7周实施教师标准化病人的护理问诊以及体格检查教学,然后教师标准化病人应该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详细解释问题的关键,同时教会学员正确的技巧,重复实践,直到全部掌握。等到第8周对其集中进行考核。
1.3 观察指标
教学质量的评定是由护士的成绩、护士对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质量的评定等组成的。采用问卷调查的办法对:教师标准化病人和传统教学的差异、公正客观合理的评分是否合理、是否增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是否使问诊能力提高、是否使护理查体能力提高以及是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且对教师标准化病人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分析
对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对照组的12名护士的总成绩为(87.76±2.78)分,实验组的12名护士的总成绩为(92.24±2.9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P<0.05)。
2.2 两组护士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分
两组护士各自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分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对照组的12名护士的满意度评分为(94.64±1.33)分,实验组的12名护士的满意度评分为(96.78±1.2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5)。
2.3 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分
对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照组的满意度评分为(95.86±1.24)分,实验组的满意度评分为(96.86±1.53)分,实验组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5)。
3 讨论
实施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能够使呼吸内科护士日常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的提高,同时使其问诊和查体的能力也得到提高。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广大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临床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都达标,思维能力需要多元化,对突发事件可以及时、准确地进行判断和解决。因此,教师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模式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对于一些针对性的病例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实施教学,提高了教学的广泛性[2]。护士可以面对同样的患者以及相同的问题,使得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可靠性得到提高。而且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具有统一的评分标准,使得护士的评判结果更加的合理化,从而保证了结果的客观性以及公正性。
该次研究发现,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实施使护士对临床护理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这种情况是由于教师标准化病人本身的医学知识以及临床经验就比较丰富,对疾病的特征以及患者的各种表现都十分的熟悉,在角色扮演中可以迅速的适应,同时对标准化培训的相关病历的编制使其可以更好地诠释疾病的临床表现。对护士的学习情况而言,掌握知识可以更加快速和全面,但是教师标准化病人毕竟不是真实的患者,对阳性病理特征的诠释存在缺陷,因此在护理查体时应该和临床实际教学相结合。实施教师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也显著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都全面得以调动,从中获取了新知识,对教师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肯定,临床推广价值比较广泛,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对护士的学习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估,对其结果进行反馈,从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制定了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体系更加的完善,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3]。
根据该次的研究发现对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进行总结:①教师标准化病人比较缺乏典型的阳性特征,演示的疾病类型太过典型,对教师标准化教学的真实性产生了影响;②护士一旦和真实的患者接触,疾病的症状以及体征都会存在差异,影响了护士的判斷能力,而且和真实的患者在沟通的过程中,难度会大大的增加,影响了护理质量;③部分护士在进行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的过程中,心理压力过大,对护理问诊以及体检等不知道如何开口,表达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都收到了影响[4]。因此,需要对其心理素质教育不断的加强,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使其对心理疾病的预防能力不断的加强。而且教师标准化病人都是科室内的骨干,其护理任务比较繁重,对其担任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产生了影响[5]。
综上所述,对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引入教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带教的教学质量,使得护士以及教师的满意度都大大的提高,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晓旭.PDCA循环系统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3):5-6.
[2] 武铁力.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在呼吸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11.
[3] 沈月娟,杨文红,徐玉芳.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4):379-383.
[4] 曾彬,钟琳琳,覃晓媚.教师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0):106-108.
[5] 金华,成涛.学生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人文护理课程教学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8,47(8):1137-1140.
(收稿日期: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