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应用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8-05-14张宏艳
张宏艳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采取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数据统计的66例样本资料均参考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进行平均分组,样本均来源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纳入以及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将采取常规管理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风险管理患者作为实验组,统计验证参照组与实验组组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计算值、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结果 实验组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计算值12.12%、护理满意度评分(90.23±5.22)分对比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计算值42.42%、护理满意度的评分(70.54±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具有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 风险管理;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3(c)-0061-02
风险管理属于管理程序的一种,是识别、处理以及评价潜在的或者现有的医疗风险的方式,可降低发生医疗风险事件的概率,降低风险事件损害医院与患者的程度。冠心病的高发阶段为中老年人群[1],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重的特点,且因老年人存在特殊的心理与生理,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与疾病,会对患者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现报道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纳入以及收治的66例冠心病患者经常规管理与风险管理之后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数据统计涉及的所有样本均来自该院收治的66例冠心病患者,以管理方法不同作为分组模式,将33例患者纳入参照组,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18例,年龄最大数值78,年龄最小数值40岁,中位年龄数值为(57.81±5.67)岁,病程最长43个月,病程最短20个月,中位病程数值(32.32±3.21)个月;将33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17例,年龄最大数值79岁,年龄最小数值42岁,中位年龄数值为(56.87±7.21)岁,病程最长44个月,病程最短21个月,中位病程数值(33.54±5.6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将常规管理应用于参照组,实施生命体征监测、卫生管理、病情观察、早晚巡查等。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实验组:①识别风险,中老年是疾病高发人群,且因器官功能与机体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同时机体反应力、免疫力也比较低,十分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具有不典型、多样性的特征,进而提升诊断难度,所以,需要尽早鉴别突发性心跳骤停、心功能衰退、心率失衡等情况,避免耽误最佳救治时机[2]。②建立监督机制与风险预防机制,依据冠心病特点,构建住院患者安全评估报告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仪器使用规范、安全陪检制度、床旁交接班制度以及卧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等,且制定介入检查规范、转入转出流程、术前术后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抢救预案等,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依据每月工作计划护士长制订每周以及每天的护理项目[3]。组织小组成员定期检查,及时反馈检查结果,与个人成绩挂钩。科室配备专人管理仪器设备,制定相关工作职责,建立使用维修仪器登记本,保证所有设备处于完好状态。③构建腕带识别标示制度,为了显著提升医护人员识别患者的准确性,需要切实遵三查八对制度,同时构建腕带标示制度,将腕带应用于意识不清出、无自主能力、昏迷的重症患者中,是每项操作实施之前辨别患者的有效方式,适合应用在重症躲护病房、急诊抢救室、手术室。为了降低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卧床休息患者需要增加护栏,在合适位置设置呼叫铃,告知患者以及家属相关防范措施。④提升护理人员识别风险的能力,医护人员巡视病房过程中认真聆听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的呼吸、表情、卧位。评估患者既往史、意识情况、活动能力、心里情绪等,对于高危人群适当提升巡视次数,落实陪护措施以及健康教育。妥善保持各种导管的通畅,促使仪器始终处于正常状态[4]。⑤培训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医护人员防范风险意识,依据医院科室特点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给予护理人员分层次理论操作,培训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培训方案,且培训过程中注重护理人员的个性化培训,依据不同病种、不同患者设计不同的培训场景,提升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重点培训心肺复苏术、监护仪、除颤器、心电图机的使用操作能力。每月定期开展安全讨论会,以病案讨论、晨交班以及教学查房等模式来评估潜在的风险,提升护理人员评估护理风险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5]。⑥护理风险出现之后管理,避免风险事件发生中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如果出现风险,需要依据合理措施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损害。护士长及时进入现场,寻找发生风险的经过,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尽可能在科室内部解决纠纷、投诉,同时需要与医务办公室、护理中心进行沟通,必要的时候依法保存实物或者病历。科内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讨论与总结风险事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预防再次发生类似事件。此外,依据风险事件处理结果,对当事人进行叩痛警告、批评教育等相关处理[6]。
1.3 观察指标
采取该院自制调查文件统计患者满意度,不满意为低于60分,一般满意为61~70分,满意为71~80分,非常满意为超过90分。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均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计算值
数据统计研究显示,实验组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计算值12.12%显著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计算值4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统计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冠心病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
数据统计研究显示,实验组冠心病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90.23±5.22)分,参照组冠心病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70.54±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4 8,P=0.000 0<0.05)。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护理要求。在临床护理冠心病患者中虽然常规护理能够适当帮助患者,但不能全面满足患者实际需求,也不能将发生不良事件几率显著降低,进而促使存在较低的护理管理满意度。临床上为了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需要全面贯彻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过程中科室护士长具有主导作用,可提升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且做到人人参与。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敏锐观察力以及丰富临床经验,能够准确掌握工作的薄弱环节,也能够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采取合理方式降低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7]。风险管理应用之后可了解患者实际需求,最大限度满足患者提出的各项需求,实施合理的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防范意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信赖护理人员的程度,降低医疗纠纷以及突发事件发生概率。护理风险管理是需要持续且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一种有效管理措施[8]。
该次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冠心病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90.23±5.22)分高于参照组冠心病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70.54±4.11)分。实验组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计算值12.12%对比参照组不良反应计算值42.42%顯著更低。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采取风险管理相比较常规管理更具临床优势,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杜春萍.探究风险管理应用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66-267.
[2] 武翠翠.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4):102-103.
[3] Gong Y. Analysis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31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2017.
[4] 王璐,关鸿顼,毕明微.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体会[J].今日健康,2016,15(2):249.
[5] 李华芳.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价值[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3):168-170.
[6] 红格尔.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病房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4):355-356.
[7] Han NH, Room E, Function DO, et al. Analysis of Quality of Life of Diplocardia Nursing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J].Diabetes New World, 2017.
[8] 苗洁.分析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0):167-168.
(收稿日期: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