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质量评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2018-05-14王晓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

王晓英

[摘要] 目的 探析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评价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该院产科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产妇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给予护理质量评价,对两组产妇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实验组母乳喂养吮吸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护患沟通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评价,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关键词] 产科护理质量;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效果;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c)-0067-02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致使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医院护理发展中,一定要强调护理质量的提高,以此满足医改形势,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1]。对于产科而言,住院人群主要为产妇、婴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进而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文现对该院产科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护理质量评价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产科收治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产妇各4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范围22~36岁,平均为(28.24±3.20)岁;孕周范围37~42周,平均为(38.89±1.06)周。实验组产妇年龄范围21~36岁,平均为(28.12±3.14)岁;孕周范围37~42周,平均为(38.92±1.14)周。对两组产妇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该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产妇均知晓研究目的,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即对产妇予以基础环境、饮食、心理、生活等方面护理,同时密切观察产妇及婴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向产妇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实验组产妇给予护理质量评价护理管理,内容如下:①组建质量评价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责任护士担任组长,普通护理人员担任组员,因小组负责人经验丰富,可快速解决临床问题,所以,应随时指导组员开展工作。同时,定期对组员进行宣传教育、指导实践,以此提高组员专业素质与技能。②制定质量评价表。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及相关文献资料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表,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全面落实护理质量评价措施,不断提高产妇满意度,进一步完善产科护理。③护理质量评价的具体实施。把护理质量评价表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便于护理人员查看,同时便于指导工作的落实,以此保证护理工作全面落实,并督促护理人员不断完善自我,强调自检,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除了落实相关检查工作以外,还要多和产妇沟通,缓解产妇负性情绪,提高产妇配合积极性[2]。除此之外,护理质量评价小组组长要对护理记录、病历资料等进行不定期检查,保证其准确、真实,同时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服务质量,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3]。④护理质量评价反馈。因为产妇存在个体差异,致使临床问题各不相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进行书面形式汇报。倘若医患沟通存在问题,应从双方沟通方面着手,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倘若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应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4-5]。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①护理效果观察指标为母乳喂养吮吸开始时间、护患沟通时间。②不良事件包括会阴感染、婴儿红臀。③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产妇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十分满意>90分,一般满意60~9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为表示[n(%)]、(x±s)形式,并分别给予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效果

实验组母乳喂养吮吸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护患沟通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2 比较两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2.3 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所示。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产妇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产妇及婴儿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受到了临床的高度重视[6]。所以,在临床中,一定要注重护理质量的提高,以此减少产妇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确保产妇及婴儿的健康安全。

护理质量评价是医改形势下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以患者为中心,标准化、具体化各项护理工作,以此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评价,不仅能够针对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案,还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产妇提供护理服务,以此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该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母乳喂养吮吸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护患沟通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说明,通过护理质量评价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缩短母乳喂养吮吸开始时间,延长护患沟通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借鉴的护理方式,与相关文献报道[7-8]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评价,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参考文献]

[1] 贺静.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对产科护理质量的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1):112,114.

[2] 孟晶.应用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医护一体化服务效果[J].臨床医药实践,2017,26(5):389-391.

[3] 马琳.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3):155-156.

[4] 叶丽芬.基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9):38-40.

[5] 陈晓红,王娟.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6):2572-2573.

[6] 陈晓芳,钟丽红,郑雪珍,等.SERVQUAL评价法在产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院,2015,15(6):120-122.

[7] 张宏霞.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基层医疗机构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J].青岛医药卫生,2015,47(4):303-305.

[8] 刘小蓉.护理质量评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4):78-80.

(收稿日期:2018-06-26)

猜你喜欢

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