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2018-05-14张剑芳
张剑芳
[摘要] 在医院管理过程中,病案室感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直接影响了整体医院医疗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为了控制基层医院病案室医院感染情况,该文以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随访的方式,对病案室工作流程、卫生消毒措施实施情况及基础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进行了调查分析。该次调查随访回馈率为100%。通过区域内7所医疗机构病案室工作人员的随访调查,发现该区域病案室医院感染现状,随之提出了适当改进措施,最终确定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c)-0061-02
医院病案室主要负责医疗机构病案的查阅、回收及归档保存工作。而由于病案来源渠道较复杂,在实际病案管理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菌的感染,再加上在现阶段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病案室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不强、职业防护机制缺失、卫生消毒设置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为了保证病案室医院感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病案室医院感染问题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1.1 感染防控意识不强
由于缺乏规范的感染管理消毒机制,在现阶段医院病案室管理过程中,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没有建立正确的病案室医院管理感染防控理念。这种情况下,病案室医院感染管控意识不佳,也对相应医疗机构护理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在档案室医院废弃物管理过程中,由于整体室内布局不够规范,其内部并没有专门的废弃物处理通道,这就导致在实际病案室医院常规管理过程中,病菌附着废弃物流失、外泄风险大大增加。
1.2 职业防护机制缺失
在该次调查过程中,发现区域内7所病案室中月3所病案室设立了专门的医院感染防控组织,且配置了专业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在一半以上的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环节,大多为医护人员兼职的管理模式,而由于岗位变动等因素的存在,病案室医院感染兼职人员也时常发生调动。同时在病案室医院感染兼职人员管理过程中,相关医疗机构也没有建立较为规范严格的管理机制,再加上兼职工作人员知识提升范围的限制,制约了整体医院病案室防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1.3 衛生消毒设置不到位
由于医疗卫生机构自身资源的限制,在该次调查中仅仅有2所病案室配置了完整的医疗卫生消毒水设施。且有一半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档案室内部细菌室出现严重的细菌感染情况。这就导致在病菌采样、病菌培养、病菌检测报告编制等环节整体可信度不强。同时除了消毒液有效浓度检测以外,大多数档案室并没有设置完善的生物卫生消毒措施。而非手触式水龙头、速干手消毒液、擦手纸等基础消毒措施的缺失,也导致整体病案室消毒卫生依从性严重不足[1]。
2 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改进措施
2.1 加大对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
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规定,在医疗卫生体制优化的过程中,相应医疗机构职能部门应逐步加大对内部病案室感染管理的重视。首先建立完善的医院档案室管理组织。在院长主管的基础上,配置专门的医院病案室感染管理组织。同时依据区域内病案室医院长效感染防控机制,相应区域职能部门可对区域内卫生医疗机构病案室感染管理问题进行统一分析。结合《医院档案室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专门档案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防控机构的建立,严格依据区域政府医疗体制改革政策,对内部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区域消毒设施供应机构的建设完善,可为病案室内部物品集中消毒、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等模块的规范进行提供有效的依据。其次在区域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病案室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病案室医院管理质量控制检测表的制备,通过定期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情况的记录分析,将其上报给区域卫生管理机构。在区域卫生管理机构的统一带领下,可在区域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内组建区域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培训机构。在区域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机构运行中,可邀请区域医院管理人员,就医院档案室现阶段感染暴发事件及处理措施进行讲解分析,从而提高基层病案室医疗机构的病案室感染管理意识。结合具体感染管理问题,依据国家政府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在行业标准的约束下进行具体档案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明确制定。而在区域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支持下,可提高整体医疗机构内部人员的病案室感染预防管理意识及知识储备,从而为档案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据。
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机构卫生消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相应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可将病案室感染管理与现阶段医疗卫生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将病案室感染管理质量作为现阶段医疗卫生体制优化的主要工作,并将病案室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年度发展规划中。通过医院病案室感染管理规划机制的合理设置,可逐步完善医院病案室感染管理基础配置,通过适当资金投入,逐步配置完善的医院病案室设施,从而为后续医院病案室防控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可借鉴其他专业医疗机构病案室感染管理经验,逐步开展专业化病案室管理体系建设。在专业化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目标的指导下,可制定合理的病案文件紫外线或超声波照射方案,在病案室内部空间规划过程中,应设置单独的病案文件处理区域、病案室文件存储区域、病案室工作人员工作区域、病案室工作人员休息区域,并在相邻区域间进行分割设置,从而避免病案流通环节病菌交叉感染问题的出现。通过对病案室内部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可保证病案室消毒流程的规范、有序[2]。此外,在病案室不同工作区域内应配置适当数量的非手接触式水龙头,从而为病案室内部人员清洁消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2.2 完善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机制
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机制的建立完善,对于病案室医院防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针对现阶段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兼职管理模式,可在一年内通过感染管理防控规范制定,为相应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兼职岗位人员提供上岗资格证、卫生消毒人员资格证获取途径。同时在季度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为相应兼职档案室感染管理人员提供一次以上的感染管理专业技术培训,从而促使其感染管理意识及专业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这个基础上,可针对现阶段医院管理规定,开展定期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讲座,为整体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提供感染管理培训,为相关感染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在病案室医院管理过程中,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非常重要。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医院病案室感染管理人员应加大对废弃物品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在传染病病例收入环节,应将其与其他病例档案分开放置,并进行密封处理及病案文件来源编号的填写。通过对相应传染病病例文件来源分析,结合消毒药剂效能及消毒效果评测,可选择合理的病历文件消毒措施[3]。基于医疗机构病案室内部组成复杂、服务范围大、病历文件多的特点,在具体病案室医院感染防控过程中,相应管理人员可根据常见传染病菌类型,设置相应的消毒隔离及卫生防控机制,通过洁净档案文件与病菌感染风险较大病历文件、医院通道与病历档案通道的分割设置,结合对应区域感染标识的设置,可最大程度避免传染性病菌病案文件对区域环境的交叉感染。此外,在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医院职能部门可自行组建感染防控监督管理组织,通过对病案室内部病案文件进入、清洁、保存、消毒、灭菌等环节的监督管控,为医院病案室病案文件感染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依据。
2.3 加强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卫生消毒管控
在现阶段病案室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具有多种卫生消毒措施,如气体熏蒸、超声波、紫外线照射等。而由于病案室内部文件大多为纸质成分,过于剧烈的消毒措施会影响整体病案文件的完整性及清晰程度。因此在病案室消毒过程中,应以维持文件档案完整清晰度为前提,优先选择紫外线或超声波等設施,照射频率应在30~50 min/d左右。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将不同类别的病案文件进行均匀、单独摆放,同时注意控制病案文件的摆放厚度,从而保证病案文件消毒效果[4]。在这个基础上,为了最大程度地完善病案室医院内部消毒体系,可在消毒设施配置完毕的前提下,在病案室内部进行通风换气设备的合理配置,同时结合夜间自动紫外线消毒设置的设置,为病案室内部空气温湿度的合理控制提供依据。而对于病案室内部人体接触较频繁的位置,如桌椅、地面、门把手等位置,应采用适当浓度的氯消毒剂进行消毒。一般消毒频率为2次/d。同时在病案室与医护工作区域连接位置,应为相应医护人员提供适当的防护工具,如工作服、一次性口罩、手套、手部速干消毒剂等。而在病案文件借出、进入、归档环节,应采取严格的清洁消毒措施[5]。此外,为了避免病案室病菌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危害,在常规管理过程中,医院应定期为病案室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并定期进行相应疫苗的注射。
3 总结
综上所述,医院病案室感染管理不仅影响了内部医疗事务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对整体区域医疗卫生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现阶段医院病案室管理问题,区域卫生管理机构应加大对医院病案室感染管理的重视,通过病案室感染管理机制的建立完善,结合医院内部病案室感染管理培训,提高基层病案室工作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及专业能力,为医疗机构病案室感染问题的有效调控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朱金云,黄鹏.赣州市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现况调查[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7(5):77-80.
[2] 孙菊华,文琳,何定伦.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对策[J].华西医学,2017(7):1075-1079.
[3] 马霞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数据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4):51-53.
[4] 刘芳菲,董宏亮,范珊红,等.陕西省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702-705.
[5] 杨丽,夏琴,顾祖芬,等.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医药,2016(10):260.
(收稿日期: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