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输血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5-14张凤兴
张凤兴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颁布,输血管理备受关注与重视,并逐渐朝着安全、科学且合理的方向不断发展与进步。但是因为受到主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在输血管理中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导致各类问题不断,该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出发,对当前输血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此完善输血管理。
[关键词] 输血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c)-0043-02
临床输血,主要是指将他人的血液通过静脉通道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是临床急救的主要举措之一。除此之外,输血还可以补充血容量,提高携氧能力,增强凝血功能。但是因为在输血过程中存在人为因素,所以其安全性备受关注与重视。尤其在近几年的发展下,血液制品引发的各类纠纷层出不穷,所以在新时期,需要对输血管理加以重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1 现阶段输血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1 输血科质量问题
从整体上分析,输血科工作质量至关重要,根据调查与分析,现阶段,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大多数医院的输血科人员配备不合理,并没有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输血制度,比如像输血科工作人员低于7人。还有一点是在输血前需要做好检验工作,但是诸多医院检验不符合规定,比如漏检了ALT以及RH血型,交叉配血标本没有按照相应的温度进行保存,长此久往则无法提高输血科的工作质量,与此同时,用血培训没有实现常态化,尤其是医院新进的员工未做好培训与管理,因为年龄比较小,缺乏工作经验,导致临床输血检验不合格,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输血相关的医疗纠纷层出不穷。
1.2 输血管理规范未落实到位
因为受到传统思想所带来的制约,大多数医院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思想陈旧,甚至认为输血科是从检验科划分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只需要将交叉配血完成即可,并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输血管理的重要性。比如没有根据现状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或者即便成立了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也趋于形式化,没有落实到年度计划,或者没有实施临床用血计划,很多情况下会因为不储存血而对急诊治疗造成影响,或者血制品过期报废。
1.3 缺乏完善的人员配备以及教育
通常情况下,输血科的工作人员需要从医学院校毕业,并且取得一定的职称,持证上岗,但是当前却存在的问题包括两点:①是部分医院对于新进员工并没有加以重视,未做好培训与教育;②临床用药规范培训没有得到落实,正因为如此,医院在对输血患者进行检查的时候缺乏重视性,没有多角度的分析,甚至还会出现安慰血、人情血等现象的,这种情况下则会导致输血医疗纠纷风险的产生,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造成影响。
1.4 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与规章制度
配套设施的完善性关系到了医院临床输血质量。当前,在极少数的医院配备了专业机器,包括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等设备;大多数医院,比如像二级医院或者基层医院,其输血科设备没有及时更新,甚至不具备储血冰箱,无法实现红细胞与冰冻血浆的直接存储,这种情况则会对血液质量以及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产生影响。从另外一点分析,大多数医院虽然根据相关的政策制定了完善的技术操作规程,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并没有遵循规章制度加以运行,比如在临床中使用采集多天之后的标准,对于受血者以及供血者而言并没有进行筛选实验,且利用盐水法交叉配血的现象比较多,对后期临床用血有所影响。
2 医院输血管理的发展对策
2.1 构建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毋庸置疑,医院输血科的各项记录以及表格内容均要保证其完整性以及真實性,但是因为存在不严谨的现象,有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签名或者签名存在缺陷。还有一点是其输血的相关资料需要做好保存,为后期输血检查奠定基础。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只有积极构建切实有效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好各项工作才能真正提高输血质量,且医院在新时期需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及其他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构建科学且完整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即《输血质量管理手册》,在该手册中需要健全组织机构,并针对当前的数学情况制定完善的制度,比如像用血计划、血标本采集、输血不良反应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从血源到血液制品、设备等多个角度出发,做好细节工作,针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与解决。当然,为进一步保证该项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性,还需要做好监督与考核。
2.2 构建医院调节机制
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医院输血科室要想真正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减少血制品紧缺的现象,那么则需要将血液中心与医院输血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制定完善的调节机制,从本质上解决不均匀现象,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制定血液中心与医院输血科编码扫描系统,对于每一袋血而言,无论是采集、库存还是使用均要做好监控,这样一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血液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医院还需要制定临床用血计划,并及时将该项技术上报给血液中心,这样能够在临床用血匮乏的时候保证及时供应。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各种与输血相关的信息加以整理,将其反馈给血液中心,保证信息的互通性,因为在整个输血管理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带来的影响,所以困难重重,包括特殊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等,只有构建完善的医院调节机制,才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
2.3 积极开发输血科通用软件
现阶段,社会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各个地区医院输血科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但是笔者认为其中仍旧存在缺陷,为进一步实现数据共享,还需要充分发挥出科学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发输血科通用软件,真正实现对血液入库、出库、核对的查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共享,降低劳动强度,并且还可以提高输血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2.4 制定完善的用血计划
只有保证用血计划的科学性,才能真正提高医院输血管理的全面性:①对于部分基层医院而言无法准确估计储血量,所以经常会发生库存血制品报废的现象,为进一步改善这一现象,则需要制定完善的用血计划,可以根据上一年的平均用血量加以分析,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进行存储;②针对婴幼儿而言,在对婴幼儿进行输血的时候,不可一次性输入成人剂量的血制品,并且很多情况下因为婴幼儿输血量比较小,所以剩余的部分往往会按照医疗垃圾进行处理,对此可以按照婴幼儿的实际情况,将血液分为不同规格加以使用,避免发生浪费。
2.5 做好输血人才教育培训
目前已经迈入了人才竞争的阶段,做好输血人才教育培训已经成为了关键所在:①是要加强输血科人员对法律法规以及临床用血的考核与培训,保证每一位人员都能够持证上岗;②尽可能选拨优秀的人才外出学习,可以学习其它医院先进的输血管理方式,或者进行国外研修;③医院需要针对实际的情况出版《输血工作简报》或者开设相应的专栏,特别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公众号的方式,将输血相关的内容,比如法律法规、合理用血等各项内容上传,为输血管理带来保证,也可以避免因为输血原因而导致的各类医疗纠纷的产生。
2.6 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
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成为了输血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近几年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下,输血新技术也备受关注,各类新型的仪器、治疗方法等出现,最为明显的便是输血科的工作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样性方式,不仅可以参与与指导临床治疗用血,并且还可以推广成分用血。其中可以开展诊断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研究室,针对输血问题展开研究,包括输血中存在的不良反应、观察血液成分等等,这样能够减少盲目输血的不良现象。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发展,输血问题备受关注,作为临床治疗以及挽救患者疾病的关键手段,输血管理至关重要,除此之外,输血管理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将临床工作的水平加以反映。然而当前因为受到传统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我国医院所采取的输血管理模式比较陈旧,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才能实现输血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所以医院在遵循相关规章制度的同时,需要将输血管理提到日程之上,要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该文中,主要從构建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医院调节机制、积极开发输血科通用软件、制定完善的用血计划、做好输血人才教育培训、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等方面出发,为临床安全用血带来保障,也为患者提供输血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兴智,许建荣.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及输血资质评审现状与对策[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3,26(5):735-738.
[2] 毛桂仁.临床用血管理及保障输血安全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31-32.
[3] 周文彪.输血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输血质量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5):127-128.
[4] 赵贺.输血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输血质量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275-276.
[5] 陈烨,江晓明.浅析PDCA循环在临床输血考核管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244-246.
[6] 黄莲芬.二级医院临床输血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探讨[J].医学信息,2011,24(7中旬刊):3184-3185.
(收稿日期:2018-06-23)